本报通讯员 毛阳
“太好了,修好这条沟,不再担心下大雨出行不方便,也不害怕田地被淹了。”南郑区阳春镇陈村村民陈建新高兴地说。
换届以来,南郑区人大持续推进全区10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完善联络站制度,推动活动开展规范化。村民陈建新说的这条沟曾是当地群众心中的“糟心沟”,每逢汛期,雨水顺着这条沟冲上路面,流入农田,毁坏农作物。陈建新通过家门口的代表联络站向人大代表反映后,联络站及时组织研究解决,通过实地勘察、汇总分析,并上报镇政府,纳入了阳春镇2022年的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历经3个多月完工,已经镇村联合验收。
强化根本,促进建设标准化
“我要为人大代表点赞!为联络站点赞!”牟家坝镇马仙坝村张大妈笑容满面地说,“通组道路遇到大雨,两边路坎容易垮塌的情况,我通过村上的代表联络站给代表反映,代表很热情地接待,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代表不仅把我们群众当‘亲人’,还能把这些小事当成大事办。”
为高标准建设代表联络站,南郑区人大召开全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现场观摩会,并组织人大干部到外县区“取经”,出台《关于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联络站选址上,遵循方便群众、整合资源、规划合理等原则,避免在建站过程中出现“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使用”等问题,站内展示内容规范,做到有站情简介、代表信息、接待安排、活动计划、联络站活动剪影等内容,使联络站真正成为“联系群众之桥、学习交流之站、凝心履职之所、展示风采之窗”。
强化管理,促进运行规范化
人大干的,就是百姓盼的。全区10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后,镇(街道)人大注重在后续管理和发挥作用上下功夫。22个镇(街道)党(工)委全力支持代表联络站建设,配备好联络站工作人员,保证联络站工作有人管、有人能管。活动是代表联络站的生命,各站站长按照中心联络站每季度开展集体活动不少于2次,村(居)联络站每月开展活动1次的原则,精心设计学习交流、群众接待、视察调研和代表述职等有主题、有效果、有特色的各类活动。结合实际,注重吸收兄弟镇(街道)先进经验,及时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抓好台账管理,规范完善代表活动记录、代表接待选民登记、选民反映问题转办反馈记录和代表履职档案。
强化运行,促进活动经常化
如何激活代表联络站这“一池春水”,最重要的是在运行上做文章。汉山街道办依托“云呼叫”微信小程序,形成收集需求—平台发布需求—代表对接需求服务闭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行“群众点单、代表服务”定单式履职,通过“线下+线上”“掌上+网上”的方式回应群众期盼。各代表联络站建立代表联系选区选民制度,每名代表依托代表联络站,通过走访、微信、电话、书面等多种形式,积极走出去,开展社情民意调查,了解民情、汇集民智。围绕党委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科学确定活动主题,鼓励进站的代表带着议题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接待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人民群众的“心声”变“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