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旬阳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战略,让绿水青山——既有“颜值” 更有“价值”

2022-06-30 09:02  安康日报

通讯员 龚德波 龚江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近年来,旬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环境好作为建设一强五好陕西强市的重要指标之一,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依托秦巴山区生态资源禀赋,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让城乡因环境而美丽,让群众因生态而富裕,做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旬阳答卷。

三大保卫战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我们始终以硬实的措施、坚决的态度,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为旬阳市实现全面崛起和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能。市生态环境局旬阳分局局长张绳平说。

聚焦打好蓝天保卫战,旬阳市建立了宣传教育、协调反馈、镇办吹哨、部门报到运行、督查督办、问题线索移交五项机制,发挥3座大气自动监测站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和329名环境监管网格员巡查管控作用,突出扬尘管控、散煤治理、污染治理、秸秆禁烧、爆竹禁燃、油烟防治和物料堆场整治等工作重点,持续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确保空气质量稳中向好。2021年,旬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达345天,优良率达94.5%,天空蓝成为了旬阳人民的幸福蓝。

在碧水保卫战上,旬阳市上下也毫不含糊,始终把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政治任务,开展汉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科学设置江河水质监测断面37个,不定期开展手工采样监测;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4座,实行动态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开展河(湖)清四乱,坚持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治理五水同治。累计绿化河岸130余公里、栽植树木25万株,恢复水域岸线自然生态;汉江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1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太极城水土保持示范园。

为打好净土保卫战,旬阳市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先后争取中省专项资金9000余万元,分别在关口镇、红军镇等汞矿区开展采矿区废渣治理、生态植被修复等工程,特别是红军镇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被国家生态环境部专家组评为优秀试点项目,推荐为全国推广示范项目案例,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旬阳市累计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445.95亩,关闭退出矿山企业24宗,全市103家采选矿企业均规范化建设了尾矿库和弃渣堆放场。

如今漫步在旬阳大地上,春有水泉坪油菜花金黄灿烂,夏有八卦山乾坤湾满眼苍翠,秋有汉江百里画廊层林尽染,冬有南北羊山白雪纷飞。一年四季,缤纷多彩,天蓝、山绿、水清、空气洁净,这是旬阳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成为旬阳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全民管护筑牢生态发展屏障

在今年65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由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联合组织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推选结果揭晓,旬阳市双河镇高坪社区志愿者代表朱先萍入选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2017年3月8日,朱先萍带领9个同村姐妹自发建立起高坪社区女子义务护河队。5年来,女子义务护河队迅速发展成覆盖全镇的爱心志愿护河队,通过定期开展义务清扫、环境整治,成为该镇深化河长制的中坚力量,一条党委引领号召、政府跟进保障、爱心人士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志愿实践之路逐渐延伸,爱水、护水、亲水、惜水的理念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全镇群众的自觉行动。志愿活动逐渐由个例成惯例,由自发成自觉,碧水清波与志愿红共同勾勒出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新画卷。

其实在旬阳市,像高坪社区女子义务护河队这样自发成立的爱心志愿护河队共有38支,人数近万人,都在共同维护着生态安全。《38支义务护河队呵护一渠清水永续北上》治河护河经验,还成功入选为2021年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此外,旬阳市还设置了市、镇、村三级河(湖)长655名、河(湖)警长33名、责任督查长356名,层层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守河护水政治责任,河(湖)长办牵头组织、部门协同发力、社会积极参与,合力打造美丽幸福河湖。

我进山一根木棍、一把弯刀、一包干粮就够了,最长一次进山15天,平时都是6天左右。年近六旬的熊学政,边谈护林的日常工作,边数着林子里的9座山、7个川、35条沟。熊学政是小河镇黄沙河护林站的一名护林员,35年里坚守着2万余亩的国有林场,日行30公里。

在旬阳,共有国有专职护林员30名、天保护林员151名、生态护林员3442名,他们组成了一支生态守护绿军,肩负着自然保护修复的神圣使命。目前,旬阳市每年造林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落实森林资源管护面积396.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2%。2021年,旬阳被授予生态文明示范县称号,铜钱关镇铜钱村、构元镇羊山村等4个村庄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绿水青山赋能绿色产业发展

实现了山林增绿,如何实现生态振兴?旬阳市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让变绿的大山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

我家种植拐枣10余亩,每亩产量大概在3000斤左右,售价在1块5一斤,这样下来一年收入近5万元呢。关口镇江北村村民陈琳说。拐枣又名枳椇子、万寿果,既是一种果实,又是一味中药。旬阳市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培育拐枣产业,目前种植面积40万亩,鲜拐枣年产量10.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是全国名副其实的拐枣之乡。在旬阳,围绕拐枣开发出了拐枣醋、拐枣饮料、拐枣酒等产品,使本来不大为外人所知的小拐枣,做成了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生态创优为一体的大产业。

除拐枣产业,旬阳市根据气候、土壤性质等条件,还大力发展了樱桃、车厘子、蟠桃(黄桃)、香橼、狮头柑、魔芋等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效益有机转换,将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

旬阳市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特色林果生态增效,促进经济有效增长。新建金山银山基地5.07万亩、低产林改造10.7万亩,打造特色林果示范基地28个5万亩,培育省、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家,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业园区39个,培育规模以上特色生物企业8个,推动形成了园区承载、基地带动、产业聚集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既是赖以生存的饭碗,更是永续发展的源泉。旬阳市坚定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让绿水青山既有颜值,更有价值,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一篇:渭南:激活“红色引擎”抢跑乡村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