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6月28日上午,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海军就全市“红色引擎”专项行动推进情况作了介绍。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主持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渭南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要求,接续实施“红色引擎”组织振兴专项行动,把2022年作为基层党建落实年来看待和对待,加速解决事关乡村振兴的组织、人、钱、服务等难题,在打造坚强堡垒、锻造振兴“铁军”、筑牢经济基石、织密服务网络上破局提升,真正凝聚起全市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星级村创建为主线,打造乡村振兴坚强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高标创建“星级村”。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美丽村庄、乡村治理开展星级村党组织创建,打造标准化创建“升级版”。目前各县已推荐上报第一批五星级村党组织60个。
集中实施“百日攻坚”。坚持抓镇促村、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分三批开展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切实解决牌牌太多、标识不规范等顽瘴痼疾。实施点亮支部计划,让党员群众白天看见红旗、晚上看见党徽。
扎实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对照“四类村”标准,倒排10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行“八个一”机制整顿提升并对去年整顿工作开展“回头望”,巩固提升,跟踪问效,防止反弹。
以“四个捆绑”为切口,锻造乡村振兴过硬“铁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实行“四个捆绑”,明确责任导向。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中实行帮扶任务、跟踪管理、待遇保障、考核结果“四个捆绑”,将选派单位与驻村干部牢牢绑定在一起。同时,加大对950名驻村第一书记的暗访督查力度,对问题突出的选派单位分管领导进行约谈,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人在心在状态在。
开展实战培训,明确需求导向。制定《镇村书记“十个一”党建工作职责》,同乡村振兴相关知识一并纳入各类培训班次必学内容,对136名镇(办)党(工)委书记、2071名村党组织书记、950名第一书记开展了专题培训,进一步明晰干什么、怎么干。并以镇为单位,及时组织“擂台赛”,逐次提高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的本领和能力。
一线识别干部,明确用人导向。坚持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去年县级领导班子换届中,提拔使用了一批具有镇(街道)党政正职经历,且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考验中表现优异的干部。选拔的215名属“五类人员”(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镇领导班子成员中,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占96名,占到了44.7%。
以村企联建为重点,筑牢乡村振兴经济基石
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更是基层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持续筑牢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重点推进村企联建。在推广集体经济发展“十种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村企联建,大力实施“五方联动”,在每个镇确定1-2个典型示范带动,推动村企结对联建、党建联抓、资源共享。目前,已初步确定137个典型村。
强力推进红色村建设试点工作。对中央确定的4个红色村建设试点村,严格落实双周报表制度,坚持县(市、区)委书记半月到、组织部长周周到,掌握进度、精准指导、高标推进。同时,确定23个市级红色村抓点带面,下拨党费460万元强力推进,确保一个县至少一个示范村。
探索推行收益分配机制。试点推行“5221”分配机制,即50%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2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20%用于奖励各类受表彰村民;10%用于村干部考核奖励,将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待遇挂钩,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
以党员联户为载体,织密乡村振兴服务网络
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是当务之急。坚持在发挥党员、干部、人才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出实招。
实行支委包片、党员联户。在农村,一名支委包联一个片区,一名党员联系5至10户农户,当好社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专家服务联络员,构建起党员联户面对面、服务到户全覆盖的党员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建立农业专家服务团。依托市县人才资源,建立由粮油、蔬菜、果树、畜牧、林水5个分团共603人组成的乡村振兴农业专家服务团,会同联户党员经常性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
用好“兴渭农”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三五”农业人才队伍,用好“兴渭农”人才服务平台,嵌入农业人才和广大农户,开辟直通农业、农村、农民的新通道,及时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各类难题。
胡海军表示,尽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镇村干部素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下一步,将以实施“红色引擎”组织振兴专项行动为统揽,加大镇村干部培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提档升级,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