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通讯员 谢阳 朱聪 周毓琪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养的中蜂又分箱了!”
8月18日傍晚,西乡县桑园镇七一村文化活动广场上,陈小娥和伙伴们跳完一支广场舞后,趁着喝水休息的间隙,和周围人聊了起来。
陈小娥是七一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有名的中蜂养殖大户。凭着一手养蜂的好手艺,她成了村民眼中的“养蜂达人”,一有时间,她就会动员村民加入养蜂行业中来,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养蜂的人也越来越多。
谈起村里的中蜂养殖产业,陈小娥有说不完的故事。
桑园镇七一村占地面积13.4平方公里,地形以山、沟、梁为主,当地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多年来,受地理条件影响,村里传统产业发展迟缓,村集体经济“趴窝睡大觉”。近年来,眼瞅着桑园镇其他村的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可自己村里的发展难题还未攻克,陈小娥和干部群众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年年底,陈小娥在入户途中看到遍地盛开的油菜花、板栗花、槐花时心里泛起嘀咕:“这些花除了能看以外,能不能带来经济收益呢?”当时,发展中蜂养殖的想法在她脑里萌发。
“中蜂养殖一次投入长期收益,随着不断繁殖分箱,蜂蜜产量呈几何倍数的增加!”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们商量决定,陈小娥牵头在今年年初先行购置了40箱中蜂和护具开始了养殖试验,每天下班后和周末时间她就马不停蹄前往周边镇村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虽掌握了中蜂脾性、习性和取蜜技巧,但一看到密密麻麻的中蜂还是只觉头皮发麻。“产业得发展,再苦再难我也得上!”陈小娥给自己打气,咬着牙穿起护具开始操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管护,今年3月中旬她的中蜂迎来首次产蜜、分箱,所产蜂蜜市场价在60元一斤,而且供不应求,她也从一开始的“满头包”变为如今的“满脸笑”。
可新产业的发展很难一帆风顺。5月初的一个清晨,陈小娥早早起来收蜂蜜时,大片大片的死蜂让她顿时瘫软在地,40箱中蜂几乎空了一大半。“这是怎么了?这可怎么办?”陈小娥的眼泪一下子哗哗夺眶而出,伤心之余她又很快冷静下来。“有问题,就要解决!”之后,她立即与专家联系,开车将专家请来实地查找原因。“杂蜂入箱杀死中蜂,原因在于日常疏于管理”。专家说明原因后,陈小娥后悔不已,自此她和村干部们约定每天轮班定时打理、管护。
在陈小娥的坚持下,不到半年时间,原先的40箱中蜂成功繁殖到140箱,累计产蜜200多斤,销售额达1.5万元。随着入秋后可供采蜜的花越来越少,陈小娥又带着村干部们整理土地种下500斤花种。如今,格桑花、百合花、月季花相继盛开,20多户村民加入发展队伍,中蜂养殖产业顺利在这里扎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