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教育是实现创新发展、突破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日,陕西省教育高质量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西咸新区召开,记者和与会人员一起,观摩了西安市创新港中学(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沣西新城文教园第一小学、沣西新城第三幼儿园等学校。
近年来,西咸新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一所优一所”“办一所优一所”,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年轻的“后浪”学校,用“硬家底”+“软实力”,打造了优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西咸样本,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肯定。
幼儿园里孩子是“主角”“混龄”教育让他们自然成长
创新设计的不会夹手的门,锻炼动手能力的烘焙课、木工坊,激发孩子们想象力的趣味编程、构建课……在沣西新城第三幼儿园的走访中,随处可见“用心”二字,在这里孩子们是“主角”。“泡好的豆子在磨盘中经过碾压,才是豆制品的第一步……”伴随着老师的讲解指导,孩子们正在实地体验古法磨豆浆,现场充满童趣。
“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强化孩子的自信心、成就孩子的创造力,更能让孩子们学会热爱生活。”一位老师说,该园开展园本主题课程时,也是以孩子们为“主角”,教师以孩子们已有经验为基础,将其兴趣与课程教育目标相结合,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最能体现孩子们是“主角”的是该园开展的“混龄”教育。所谓“混龄”教育,就是“儿童教儿童”,扩大他们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发挥“大带小”“小促大”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与发展。
在该园的“混龄”班记者看到,孩子们“大带小”有的在玩沙盘、有的在玩构建游戏,其乐融融。“小孩最好的‘先生’,就是小孩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说,在“混龄”环境中,班级中的“家长式”教育模式更能萌发孩子潜藏于心底的责任感,照顾弟弟妹妹们是他们最乐于做的事情,小孩子则以大孩子们为榜样和目标,主动观察模仿和学习。
“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也是动态的,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发展到成为‘强者’,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他们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说,“在‘混龄’教育中,孩子们的交往、自主探索能力和社会情感得到了更好发展。”
“开园初期我们开设了‘混龄’班,最开始报名的孩子寥寥无几。但在随后的家长会上,学校‘混龄’教育理念和成效深深打动了家长,如今报名人数已经增加了好几倍。”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邀请大学教授来讲课创新港中学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记者走进西安市创新港中学(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在这所刚刚“两岁”的校园里行走,一栋工业风格的建筑陶钧楼映入眼帘。陶钧楼时尚前卫,充满现代感。执行校长窦小刚介绍,综合实验楼陶钧楼的设计可以满足新高考改革需要,共有各类实验室、金工、木工、陶艺等功能部室65间。
在其中一间化学实验室记者看到,水、电、风集中在顶部运行,进水、排水也都设置在实验室顶部。据了解,这样设计的优点很多:上下水随用随取、无需收拢的模式,让实验室的桌椅不用固定,更符合新高考的走班选课模式;教师管理方便;增强了学生在实验室的安全性。“设计之初就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最大化地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实验环境。”窦小刚说。
在陶钧楼一楼,多位西安交大知名教授的讲座预告及个人简介被放在醒目位置。中学里为什么会有大学教授的讲座预告?原来,除硬件外,这所学校的“软实力”也同样引人瞩目。
据介绍,邀请大学知名教授来讲公开课,是这所学校提升软实力的途径之一。依托西安交大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创新港中学坚持素质教育,开设大讲堂、名师公开课等,由知名教授定期开展科普讲座和前沿论坛,让学生领略世界前沿科技,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创新了人才培养的途径。
“学术大咖们的讲座并不晦涩难懂,反而风趣幽默,带领我们了解专业知识、学科的前沿发展等。”一名学生说,弘德大讲堂、名师公开课的教授们就像领航者,让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该校德育副校长张瑜介绍,学校施行“全员德育”模式,同时还探索实施中学传统班主任和大学“科技班主任”相结合的双班主任制度等,引领学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全面发展。“校长午餐”就是这所中学开设的德育活动之一,意在搭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平台。
“校长午餐”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在活动中与校长面对面、平等地交流。”一名参加过“校长午餐”活动的学生说,“亦师亦友,这是最好的尊重和最好的教育,在这里我只需要负责好好成长!”
“家门口就有了好学校”区域优质资源缺乏现状得到改变
刚刚“两岁”的沣西新城文教园第一小学,位于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区内,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师资力量都堪称“高配”:时尚、雅致、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处处体现生态、环保、国际理念;学校教师不乏省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团队管理经验丰富。
据介绍,该校所在区域以前缺少优质教育资源,伴随着这所高标准学校投入使用,这一现状彻底改变,孩子成长迅速,家长们对学校各方面工作也是连连称赞。
“娃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解决了我们的头等大事。”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家长王女士高兴地说,“校园环境好,老师素质高,孩子不断进步和成长,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鲁宾透露了他们办学的“秘诀”:在管理中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针对区域生源的特点,提出“把学校办成孩子一生中到过的最美好的地方”“做最真、最美、最实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为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强化家校沟通,第一年开学,学校就举办了一期“家长学校博智课程”。
“参加了这个活动我受益匪浅。意识到自己之前管孩子的方式欠妥当,以后需要不断提高,做合格的智慧家长,与学校一起做好娃的教育!”王女士说,学校还搭建了多种家校共育桥梁,以“家长学校博智课程”为依托,在短短两年时间,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教育格局,共同守护学生成长。在一次次的家校互动中,王女士作为一名“新手”家长也逐渐成长起来。
同时,学校打造“综合学科微课程”,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艺术修养与身体素质,实现体育艺术“4+3”,每一名孩子六年掌握篮球、足球、啦啦操、跳绳等四项体育技能和口风琴、陶笛、葫芦丝等三项乐器技能。
记者在观摩走访中,恰逢该校第二届校园艺术节活动在开展,一阵阵悠扬的音乐从教室传来,原来是学生们在用葫芦丝、陶笛等演奏乐曲。校园艺术节上还展出了部分师生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孩子们在这里的成长变化。回想建校第一学期,我们曾经为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足焦虑过,但现在孩子们的艺术作品验证了学校‘和美博智’办学理念落地的效果。”刘鲁宾说,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就是学校“三个课堂”完美融合的践行和见证。
5年来教育领域投入过百亿元基础教育学位新增超12万个
“美好教育”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西咸新区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和高质量教育资源供给,统筹谋划构建特色学校发展路径,让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惠及千家万户。
西咸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建一所优一所”“办一所优一所”。5年来教育领域投入过百亿元,基础教育学位新增超12万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7所。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三个课堂”建设,积极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优质学校。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61所,其中幼儿园190所、小学117所、初中37所、高中14所、职业高中3所。全区现有省级示范高中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10所,组建“名校+”教育共同体104个,优质教育资源占比达66.23%,教育综合实力逐年大幅提升。
未来三年,西咸新区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投资15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70多所。突出创新发展方式特点,努力建成高水平均衡化教育强区,加快完善更高品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把教育打造成西咸新区最亮丽的名片,提升区域竞争力。任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