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通讯员 赵书萱 李刚
“我们公司现在发展势头良好,订单源源不断,带动周边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近工作,增收致富。这既是我当年返乡创业的初心,也是如今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4月28日,走进洋县胜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雄斌介绍道。
2003年,张雄斌从洋县中学毕业,以一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选择南下务工。这样既能学到手艺,又能贴补家用。外出务工的日子里十分辛苦,谈起以前的辛酸他几经哽咽:“我进过鞋厂、玩具厂、电子厂,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节假日从来不休息。因为我相信只要勤劳肯干,就会有好运降临。”
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张雄斌不但手头有了积蓄,还在村里修起了小洋楼。然而,与亲人长期分离,却成了他心头的痛。过年回到家,他发现村里的男性几乎都外出务工了。如何能让大家在家门口就业,又能和家人团聚,成了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2008年,张雄斌义无返顾地回到家乡创业,在洋县开办了第一家电子厂。但因没有突破关键技术,当时所有工人都是生手,生产效率低,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2009年,张雄斌没有气馁,他再次南下去专业技术学校学习技能。经过刻苦钻研,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创新发明了耳机喇叭电子点胶机,解决了点胶拉丝、滴胶不均匀等技术瓶颈,经过一次次试验,点胶机达到了预期效果。学有所获的张雄斌重新调研了产业发展前景,再次踏上了返乡筹办“社区电子工厂”的路途。
第二次创业,张雄斌吸取了前一次失败的经验,他先给工人进行培训再上岗,在工作中细心观察每个工人的动作和手法,再一对一指导。皇天不负有心人,产品的质量大大改善。经过技术升级、苦心经营,产品赢得了客户信赖。由于订单量增多,公司生产速度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2014年10月,他的第三个工厂在洋县李家村移民新区开业,2015年6月,第四个工厂在洋县西南坝移民区开业。
张雄斌说:“工厂地点选择在移民安置区,是因为安置区的许多住户从山里搬出来,不能种庄稼,失去收入。为了照顾孩子,工作更是难找。”为满足工人需求,张雄斌制定了一套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工人可以随学生上下学时间来上班。这样既利用了空余时间,又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而且经济收入稳定。
西南坝社区移民新区的翁存花搬到城里后,为了照顾家人,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经人介绍,得知家门口的电子厂上班时间十分人性化,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应聘工作,“自从我来到电子厂上班以后,不仅收入稳定、福利好,还能陪伴父母和孩子。我觉得现在生活越来越幸福了!”翁存花说道。
202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张雄斌采取“社区工厂+扶贫车间+贫困户”经营模式,吸纳了169名当地农民务工,其中脱贫户42人,人均年增收2.8万元,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821万元。
经过十年的发展,张雄斌的公司具有了一定实力与良好的客户资源,订单稳定且数量多,发展良好。产品多销往广东、福建、上海等地,部分产品还销往国外。在发展过程中,张雄斌不断引进先进机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不良损耗,提高了企业利润,增加了员工收入。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创新尝试把‘社区工厂’建设成为回归农村导向型增收的新模式,建设一条有幸福感的农民增收之路,同时为洋县发展贡献微薄之力!”张雄斌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