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余婷 王倩 韩露
红军血战庾家河
丹凤县庾岭镇怀抱长江之水,背负黄河之源,是红二十五军战斗过的地方。5月26日,记者一行驱车穿过蜿蜒曲折的庾丹路前往庾岭镇,探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庾家河战斗旧址,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与辉煌,体悟这片热土的红色基因。
庾岭镇党委副书记彭博带着我们,来到街道中间一处挂满牌匾的屋子前,说:“看,这就是杨家药铺,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旧址。”屋檐下,一块写着“春茂永”的古旧牌匾特别吸引眼球。记者被杨家药铺主人杨青山迎进门后,发现里面是红二十五军革命历史展览室,陈列着许多珍贵史料、图片,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庾家河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正午时分,在杨青山和彭博的指引下,记者一行沿着炉庾梁瞻仰了红军墓地后,来到庾家河战斗旧址七里荫岭。六角亭下矗立的石碑上,“庾家河战斗纪念碑”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1934年12月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由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徐海东任副军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共计2900多人,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由洛南县三要司翻越蟒岭,进至今丹凤县庾岭镇庾家河街。12月10日上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街“春茂永”中药铺召开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庾家河会议)。会议由省委书记徐宝珊主持,省委常委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戴季英出席,根据中央指示信和省委会议精神,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中共鄂豫陕省委。
中共鄂豫皖省委正在庾家河街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时,突然从东北方向传来枪声,并且越来越激烈。原来是国民党第六十师先头部队尾追而来,抢占了七里荫岭山梁的有利地形,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军情火急,省委立即组织部队奔赴前沿。副军长徐海东首先带领二二三团跑步出发,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各带一个团迅速跟了上去,指挥部队实施反击。霎时间,山梁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激战中,徐海东、程子华相继身负重伤。红二十五军全体指战员在吴焕先的指挥下,继续进行殊死奋战,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到黄昏时分终将敌人打垮,共毙伤国民党军800多人,红军伤亡200多人。庾家河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最险恶的战斗之一,也是最残酷的一次。红二十五军从军长到炊事员、女护士全部投入战斗,以人数不足3000的力量,牵制了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围剿”的大部兵力,粉碎了20多倍于我之敌的围追堵截,结束了省委历时20天、长驱1800多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胜利地完成了第一次战略转移,使红二十五军暂时摆脱了困境,为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庾家河会议后,红二十五军在丹凤继续斗争两年零四个月,创建了以丹凤为中心区域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先后建立了1个边区、2个县苏维埃政府及13个区、46个乡、314个村的基层苏维埃政权,成为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一页。
丹凤县烈士陵园塑有红二十五军庾岭战前会议的雕像,界岭山顶的庾家河红军广场上红二十五军战旗迎风飘扬,杨家药铺的珍贵史料再现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七里荫岭上的纪念亭红军冢福佑一方,庾岭镇中心小学于今年初成功创建中国工农红军陕西丹凤红二十五军红军小学,英雄故事、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
四代人的红军情
“这里牺牲的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这山坡,烈士血染这山河,与松柏相伴……”这是杨青山创作的红歌之一、他最爱演唱的《红军烈士到底为了什么》里的一段歌词。33年党龄的杨青山是丹凤县庾岭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也是杨家药铺“春茂永”现在的主人。他和自己的爷爷杨春荣、父亲杨文聪、儿子杨明都与红军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今年67岁的杨青山,目光坚毅,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如洪钟。他为我们讲起了爷爷和父亲与红军战士之间的故事。
1934年12月10日上午,中共鄂豫皖省委红二十五军在杨春荣家“春茂永”中药铺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庾家河战斗中,杨春荣积极救治伤员,他的家是重要的战斗指挥所。当时,十几岁的杨文聪和父亲杨春荣一起治疗和掩护伤员。成年后,杨文聪像父亲一样,以高尚的医德治病救人,并把自己家的中药铺变成普及长征历史、宣传长征精神的阵地,陈列着与红二十五军有关的资料、图片。“为了纪念在这里牺牲的红军战士,我的父亲为我取了个与烈士杨青山一样的名字。”杨青山告诉记者。现如今,爷爷和父亲已经离世,他又接过了他们爱党拥军的接力棒。
杨青山曾经是一名音乐老师,吹拉弹唱跳样样都会。他创作了100多首反映红二十五军在庾家河革命的歌曲,在校园教唱,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表演,庾岭镇的绝大多数群众都学唱过他的歌曲。
“有亲戚朋友劝我把老房子拆掉建楼经商,被我拒绝了。”杨青山说。多年来,他努力维护年代已久的旧址,将“春茂永”中药铺改成展馆,收集、陈列红军史料,举办长征历史展,接待省内外游客。现在,“春茂永”中药铺既是革命旧址,又是省市县爱国教育基地、丹凤县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就会有大量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听杨青山讲红军故事和革命传统。他本人也获得了“红色基因传承者杰出个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今年读大二的儿子杨明,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对红色传统同样有着浓厚的感情。到了假期,杨明都会穿上红军服,和父亲一起接待游客,一起为游客表演。到了清明、国庆等节日,一起和父亲去祭奠红军烈士。“宝宝,你看,这是那些牺牲的红军的照片,他们多么了不起。”正在采访时,离家20多年的庾岭镇黄坪村村民陈平带着妻儿前来参观杨家药铺。陈平告诉记者,他从小听大人讲家乡的红军故事,上初中后又听老师杨青山讲了庾家河战斗的经过,受这些英雄故事的影响,他踊跃参军,并荣幸地被选拔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阅兵。退役后,他在上海创业,遇到困难时,都是这些革命故事给了他坚持的力量和前行的勇气。
青山绿水谱新篇
“我们家的生活早都达到小康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街坊村6组村民李月枝满眼欢喜地说。
今年59岁的李月枝,做药材生意多年,外地客商需要收购什么药材,李月枝就和老伴帮忙组织联络,然后通知客商到各村各户去收购,他们则从客商处赚取一定的代办费。除此之外,她家里还种植了脱毒洋芋、猪苓、天麻等,一年轻轻松松收入五六万元。她告诉我们,以前因为3个孩子上学,家里负担重,她和老伴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收购药材贴补家用。后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种药材的群众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将3个孩子都供成了大学生。同时,她还积极发挥老党员的作用,作为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你别看我们这里偏僻,我们的生活幸福着呢,路灯安在家门口,出门两脚不沾泥,自来水拉到锅台上,要多自在有多自在。”
“我们镇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据镇长王博介绍,近几年庾岭镇形成了以食用菌和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镇上依托林业资源优势、高寒气候条件和群众的种植习惯,充分运用产业到户资金、农户贷、产业贷等各项扶植政策,引导群众发展壮大产业。同时,不断创新模式,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村集体经济有合作社,个人也有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建基地,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益。在村集体经济方面,有6个村实现年收益5万元,特别是石门塬菌种厂年产菌种20多万袋,可盈利20多万元。另外,太白村发展香菇袋料,吊棚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万元左右。龙骨岩村采取联营模式发展平菇种植,年产袋料平菇50多万袋,收益达8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镇发展香菇袋料200万袋,天麻、猪苓等中药种植5000亩,地膜玉米7000多亩,地膜洋芋6000亩。
“看我们这儿现在多便利,昨天在手机上下单买的菜,今天就到了。”正在一个自提点取菜的朱丰照告诉记者,过去镇上商店少,买啥都要去城里,现在有了10多个社区团购平台提货点,随买随取,别提有多方便了。朱丰照以前是村上的贫困户,后来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发展药材种植等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最重要的还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给我们修路、修桥、建广场,种地还有补贴,种出来的东西,客商抢着上门收购。”朱丰照说。每年到了收购药材的时候,大货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村,药材挖出来,在地里就卖了,有的客商还帮农户一起挖药。
王博告诉记者,庾岭镇光荣的红军战斗史,每年都吸引许多人前来参观旅游。近年来,镇上先后投资380万元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深入挖掘庾家河战斗和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红色资源,积极做好红色旅游项目规划申报、包装推介、实施落地,着力打造联结北山三镇、对接河南卢氏的精品红色线路,进一步保护革命旧址,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让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激励一代代中国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记者手记
5月26日,记者驱车从丹凤县城向北行驶,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写满红色革命故事的庾岭镇。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二十五军曾在此和敌军激战,并以此为中心区域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在商洛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天早晨,我们参观了鄂豫皖省委常委会议旧址“春茂永”中药铺,并听房子的主人、3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杨青山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老人年近古稀,依然口齿清晰,每每讲起他从小就听到的红色故事,总是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在和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内心充满敬意,为他们几代人坚持做同一件事而感动,是他们用青春和坚守让红色精神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随后,我们来到了当年庾家河战斗的前沿阵地七里荫岭,放眼望去,群峰相连,郁郁葱葱,夏花灿烂,一切是那么静谧美好,令人难以想象,多年前的那个冬天,一场浴血奋战竟会在此展开。
青山巍巍埋忠骨,红军精神代代传。炮火硝烟过后,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留下了一段光耀千秋的红色记忆,也留下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如今,身处伟大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牢记革命前辈曾经经历的艰难困苦,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使命,激扬斗志、奋发有为,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