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诚意写作”通向“散文自由”——从石昌林散文集《时光深处的温暖》说开去

2023-03-24 11:06  安康日报

刘云

散文写作是最自由的文体,反过来说也是最不自由的文体。散文传统的非虚构性决定它对于文学突出的虚构、突出的抒情敬而远之,散文的故事、情节、细节、人物、事件,总是被阅读者事先框定为事实的真实,即是艺术的真实也必然来自事实的真实,这似乎限定了散文的自由度。

散文又是阅读和写作群最为广泛的文种,大众化写作是散文的基本生态现象,散文与生活的表达最接近,出口即成散文,人人都能够成为表达自我精彩的散文家,因此门槛很低,只要想写人人都可写出自己的散文,也很容易与人进行写作与阅读交流。

在后互联网时代,媒体个体化和融合的特质,普遍的文本式交流变成人们文化生活的日常,甚至可以说,泛化的散文交流正是融媒体时代的特有风光。但是沉静下来想,在散文普通化和普遍化的时代,真正的有着文学品质的散文写作却依然是高原,是突起的高峰,并不是所有涉猎者都有能力攀登高峰,登顶者少之又少。这正应了前人对于散文的判断:散文易写不易工。好的散文一定是深具文学品质的,而文学品质首要就在于文学写作的态度,这态度就是文学的写作诚意,其内涵就是诚意写作。文学的意义是出于对世界对时代思考的诚意,这诚意在于批判也在于建设,在于个人感受也在于群体意志,对于散文尤其重要,可以说具有生命线的意义。

安康散文可谓陕西散文一方重镇。进入新时代以来,散文在安康取得长足发展,有着较好的散文写作队伍基础和良好的散文创作收获。安康散文生态打底,新乡土写作为主体,在写作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较好地找到融合点,一批散文作家不断呈现出新鲜面目和持续的创作力,影响力日渐扩散,年轻的写作队伍不断壮大。安康散文的特色就是质朴、真诚、乡愁、明亮、鲜活、地气、民生,体现鲜明的写作诚意和山水区域特色。绿色、生态、乡愁、山水、三农、城乡,这些关键词是安康散文的风采处,于绿色写作中充满自然大爱大诚大善,这是认知安康散文的一个立足点。

石昌林登上安康文坛时间不长,但其散文集中闪现着诚意写作的光华,这是我们乐于关注他的散文写作的首要理由。昌林是近年安康散文写作涌现出的有特色的新生代作家之一,这个新生代群体以清新的风气标示他们的重要性,给安康新时代散文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他们队伍壮大,脚步整齐,散文创作风头正劲,令人刮目相看。昌林是安康日报《文化周末》关注的重要作者,他以自己植根沉实的生活所写出的一篇篇文字,打动了我们的编辑,通过安康日报的版面,最终也打动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昌林身上有一个普通人与命运斗争的不凡精神,他生活坎坷,经历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苦痛,人生有过低沉、失望,也有顽强的奋争,这样的经历也使得他的文字充满生活的坚定、顽强、质朴、深情的美好情愫,既有饱满的感性又有清醒的理性,这两样同在,成就了昌林的文学写作的特质,生活教会了昌林怎样看人看事,也教会他怎样为文,他的散文生动感人,俯仰皆是生活的云泥,从生活的极痛中走出的文字有着极强阅读趣味。

我们关注昌林的写作,感受他在写作中的进步,也能感受到他写作中还有的困惑、困扰,甚至困境,这是一个作家成长进步的必然路径。安康日报《文化周末》重点推介昌林的散文,给他足够多的鼓励扶植他成长进步,是安康日报对于地方文艺事业发展的一份热忱和责任,也是一份党报深沉的文化情怀。昌林是这些年安康日报热情扶植的安康重点作者之一,他无疑是幸运的,他无疑也担得起党报于他沉甸甸的寄望。他以安康日报为文学起步的园地,创作发表了一批优秀散文作品,在安康文学阅读场营造了不小的热度,这些作品最终结集出版,既说明作品本身的分量,也证明昌林坚持的意义。散文集《时光深处的温暖》,是新时代安康散文创作重要的收获,它与近年来安康其他优秀的散文集一起,构成安康散文重镇的新光彩、新版图、新高度,铺展出安康散文森林的新风光。

通读这本散文集的过程中,我同时在思考一个文学观点,那就是文学的诚意写作。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安康日报创办《文化周末》后一直坚守的理性思考,正是从这个命题出发,安康日报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断给本土文学发展拓以新的视野、赋予新的理念、增添新的推动力,安康的文学创作因此年年有收获并能保持活力。读昌林散文的过程,不断使我想到诚意写作四个字,它既是我过去思考的延续,也是昌林散文所充满的诚意对我思考的再激发。

诚意正心是儒教文化的精神原点和高点,在儒教的三纲八目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作家来说,诚意正心是其文化精神两个重大的格局,决定着作家的平庸和杰出。作为作家写作,首先要解决写作诚意问题,写作必须直面生活直面人民,其次,让写作上升到正心的高度,正心就是天地良心,天下大势,就是家国天下,就是全体人民的基本价值判断。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文学写作必须从生活出发,触到生活的本质,从个人个体情感升华到全体整体的情感,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前一个生活是诚意是真实是地气,后一个生活是理性是思想是情感的救赎,更通俗地讲,就是从关心普通人的命运到关心人类的命运,从小慈悲到大悲悯,文学创作完成的过程,就是从小我跃入大我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升华,是从特殊到一般,是衡量优秀作品的标杆。诚意就是作家被生活深深感动,就是艾青先生所讲的:我为什么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是文学的密码,是破解一切文学密室的金钥匙。没有感动便没有文学。解决好正心诚意问题,是一个作家基本的训练,也是他能不能真正登上文学殿堂并获得文学写作最大自由的必由之路。缺乏诚意的写作必然是伪写作,是应付的命题作文,或应景文章,常常暴露出写作者的庸俗与肤浅。对文学写作有想法有能力的作家,一定要下一番功夫去解决文学写作的诚意正心问题,真正从历史和社会出发、从人生与人性出发,解决好文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问题,解决好文学的认识论方法论问题。优秀的作家要站高一些,看远一些,看大一些,看广一些,看细一些,看深一些,从昨天到今天,从今天到明天,从历史到现实,从英雄到凡人,从经济到文化,从治理到社会,从道德到法治,想到小小的人,更要想到大大的人,从少数人想到多数人,总之,作家必须心怀天下,心里装得下一个国家,装得下一个世界,从自己小小的鸡毛蒜皮中透视人生苍茫的山水。

石昌林的散文,其价值就在于诚意写作的真实体现。散文集《时光深处的温暖》出版之后,热情的文友们为之组织了集中读书会,大家为昌林散文中所表达的真诚的感恩、质朴的善意、对生活苦乐的达观、对朋友亲人由衷的至爱、面对个人不幸真实心绪天然的流露所深深感动,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感动,就是他的散文所描所述所议,是从我们熟知的当下生活或既往生活的经验出发的,是从普通人生的苦涩或欢乐出发而有了精神的升华的,所以这样的文字总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共鸣,所谓的好的文学实现过程,就是写与读的同频共振。昌林的散文题材取自他个人一个时期特殊的经历,对于其他读者和作家来说,自然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比性,但文学的意义在于超越题材打通陌生感让人感同身受,这种阅读情感超越了题材,这就是文学的架桥作用,而这个桥是用诚意搭建的,用正心做建材。

除了上述鲜明的文学精神外,昌林的散文写作方式、语言的方法、表达的技术,也有不同于一般写作的精妙表现。这也是他的散文持续受到大家关注的原因之一,他的散文语言的独特性,使得他的散文有着更多的阅读趣味。他的散文语言很有质感,我称之为颗粒感,像饱满的粮食,文学止于语言,散文就是说话,他的散文创作已经进入作家写作的境界,这是散文写作一般表达和专业呈现的分水岭。文学的语言有两个境界,一个是作者语言境界,一个是作家语言境界,前者宽泛,小学生也能写出他的文学语言,后者强调的是作家文学语言的个性魅力,里面有着学识经见、个人修养、语言训练、表达偏好、思想烙印等等个人不可复制的学理养成,昌林的散文写作已然呈现出个性特色的作家语言风采。通读《时光深处的温暖》,三辑中有两辑是精粹的散文,呈现明净的文字的光芒,其情愫与文字较好地锻淬一体,情感的真切与文字的精准共营出内涵的筋道,呈现出优秀散文应有的从容、自由、宁和的魅力,在平静的叙述中尽显情感的张力,产生较强的阅读黏性,这正是优秀散文作品应当具有的品质。集子里的第一篇作品《自言自语》集中体现昌林散文真诚、从容、朴素、深情的调性,以及文字表述的精道、节制,这篇散文应当成为昌林值得总结并发扬光大的佳构,从选材、剪裁、结构转换、叙述情态、文字修辞的精准性、不动声色却内心澎湃的情绪把握,都有很好的表现。

昌林是安康散文写作的后起之秀,步调有力,姿态潇洒,后劲十足,这样对昌林评价,是我们对昌林散文起步路子正、情感充沛、善于学习、真诚思考生活、敢于表达真实内心的肯定,这也决定昌林的散文写作可以走得更远更高。当然,作为一个起步良好的散文作家,昌林的散文创作成绩毕竟也才是初步的,无论在题材拓展、思想深化、散文语言修炼,特别是见识与学识、文心与担当、脚踏实地与眼界高远等复合型锤炼中,昌林还有大量功课需要做。一个优秀的作家,要永远保持写作的危机感,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篇。昌林的散文写作已然跨入文学写作自由王国的门槛,但一脚在门里,另一脚还在门外,希望昌林永远保持学习、观察、思考、生活的耐心与活力,以这本散文集为新的零公里,在散文创作的长途中更加勤奋,扎实用功,像老农种地,不惜汗水,精耕细作,把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地种出花来。

上一篇:“电”靓三秦大地 振兴乡村经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