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乡愁是一碗色香味美的手工面 ——读白来勤《乡愁扯不断》感言

2023-02-24 14:08  西北信息报

■杨军

作家白来勤的散文集《乡愁扯不断》我认真读过好几遍,我发现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那扑面而来的优美文字,似乎带着浓郁芬芳的土地气息,让人欲罢不能。不由让我联想到关中农村、灞桥乡下的那些色香味美俱全的面食。这种阅读中突如其来的气味,分明就是面香的味道,越吃越来劲,越吃越想吃,只要吃一次就让人上瘾、让人念念不忘。其实,在白来勤的作品中,也经常提到吃面。借助几种面食,我谈一下对《乡愁扯不断》的几点体会。

字字珠玑的“丁丁面”

关中人祖祖辈辈就好一口面,在面食的大家族里,作家白来勤的家乡西安灞桥称得上是中国面乡,各种面食林林总总,闭上眼睛,都能让人联想起色香味美的那一碗面。

在《乡愁扯不断》中,专门有“乡村美食”这一部分,白来勤的这部书,如同一个砂锅,里面盛的是香喷喷的丁丁面。其中的文字就好像肉丁、黄花、木耳、豆腐、黄豆、青菜一样,当然也有西红柿的颜色,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色彩丰富,味道鲜美,把他们配伍在一起,历史故事和逸闻趣事,跃然凝聚在“舌尖”,一口下去,瞬间通过五官传遍全身,这是文学修辞中“通感”的效果。这部作品的语言朴实无华,用词恰到好处,多一句则太繁,少一词则嫌简。其中《那碗令人垂涎的红肉煮馍》《浆水鱼鱼儿今昔味》《难忘童年的荠菜饺子》写得妙趣横生,文彩飞扬。《好吃不过饺子》《咥一碗羊肉泡馍心倍儿爽》把源远流长的关中美食写得有声有色、有型有味、有故事有传承。这是最接地气的乡愁,是离读者最近的乡愁。这些东西,也只有在故乡才能吃得出那种味道,只有在故乡才能体会到那种幸福感。乡愁,是对故乡最深的眷恋和牵挂,无可替代,无人能比。丁丁面只所以好吃,是因为有灞桥白鹿原上肥沃的土壤、温和的气候生长出优质的麦子产生的面粉。这块土地同样产生了白来勤作家的气质,散文的风格,他把朴实的民风、浓郁的乡情与可感的人物、事件交融在一起并注入笔端,注重文本的人文关照,这种个性化特色正是这部集子的成功所在。

情感浓浓的“臊子面”

《乡愁扯不断》里有一篇文章我印象特别深刻,题目是《灞桥臊子面的前世今生》。藏在灞桥臊子面里的故事流传已久,但像作者如此演绎如此出彩的文学表达,确实与众不同。灞桥臊子面不同与关中其它臊子面相比,没有西府臊子面的酸辣,也没有东府臊子面的“利汤利水”,它的最大亮点是“勾芡”,勾芡改善了美观和味道,同时,包裹住调料和食材不至于过渡刺激胃黏膜。灞桥臊子面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糊汤面”,糊汤使每一根面条都很“着味”。

白来勤散文集里的每篇文章都很“着味”,他把浓浓的乡情作为粉芡,勾兑到了他的文章中,让读者感到非常“暖胃”。其散文的最大特色在于“四朴”,即朴实的土韵乡情,质朴的人情世故,纯朴的民俗俚语,朴素的行文风格。尽管大部分篇幅都不是很长,但却显示了白来勤难忘的故乡情愫与朴实的人文情怀,在质朴可亲的乡风民谣、俚语俗话乃至童年游戏中,展示了他在少儿时清苦但乐观、青春期艰苦却豁达以及中年后的练达持重沉稳。集子中涉及灞桥民俗民情、饮食习惯的介绍都在简约又富有张力的文字中,把时至今日仍影响着人们生活习俗、待人接物、品行性格以及传统的思维定式勾勒得入情入理,如在眼前。

一碗臊子面,一段故乡情。这部作品中塑造的“小人物”,性格鲜明,令人过目不忘。如对《黑姑姑》中“远房姑姑”先“惧而远之”后“敬而亲之”;《广福老汉》中的“广福”整治顽童的幽默方式、“父亲”最后对“广福老汉”后人办丧事的评价;《四姐娘》中的“远房叔母四姐娘”虽相貌不秀美,但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等。类似这样充满民间智慧、独特个性,挂在老百姓口头上的机言俏语,在其文章中多处可见,且运用得贴切自然,适当得体。真实入微、细腻的细节描写,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激情洋溢的“油泼面”

陕西油泼面的灵魂是“油泼”。面宽油香,热油泼在面上,随着“呲啦”的一声,香气一瞬间涌上心头,萦绕在身旁,激荡着味蕾,让人魂牵梦绕。吃油泼面前一定要先听声音,然后再观看那雪白的面片、鲜红的辣椒面、碧绿的青菜、新鲜的蒜未,当一碗馋人的美食摆在我们面前时,谁都难以抗拒这挡不住的诱惑。

《乡愁扯不断》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对喜欢文学的朋友来说,那种阅读享受无以言表。散文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心灵表达,它与生命的个体性和自由性有着天然的契合。散文必须依赖于作者生命本体的感知与生命的独特感受,否则就难以达到一定的艺术品位。

白来勤从小就有文学梦。生活是本教科书,他表面平静甚至安详,但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且自由奔放。他的散文有一种生命的动感。在他的作品里,你不时能品味到一种哲思的睿智、乡土的韵味和庄稼拔节生长的动感,行文跌宕,发人深思。他的散文充分体现了生命的动感,体现了生命的本体,有血有肉,有精气神,更具有灵性。他的生命张扬有个前提,就是爱的情怀和悲悯意识。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周遭的社会和历史环境,解读合理的生存方式。生命的律动来自心灵的感受,动感的强弱与作者的主体意识相关,主体意识越强,感知的东西越丰富。

采撷自然的“浆水面”

白来勤以自己的本体生命直面大自然的启悟,独自去获得大自然的灵性,把生活的积淀与阳光化为一体,让天地万物通过太阳的光芒,融入生命体验。这让我想到了陕西的浆水面。这是一种用蔬菜发酵后形成的味道醇香如酒似醋的酸浆水做汤汁的面条,在西北地区特别流行,味道酸辣清香,做浆水的菜有芹菜、白菜、荠菜等,四季皆宜且最适合夏天食用。浆水面与众不同的酸,是生活的原味,酸而不烈,酸中含香,酸得和平舒服。

如果以面来比喻文学,《乡愁扯不断》最恰当的应该是“浆水面”。在这部作品集中,人被还原到应有的位置,与万物朝夕相处,这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愉悦。白来勤在散文创作方面,追求的正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太阳摘下来,融入到作品中,融入到面中。他能够主动选择那些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一类的事物作为书写对象,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共同点。他的散文题材涉及的范围很广,我尤其喜欢那些和大自然对话的散文,如《桐花开在春风里》《春风送来榆钱香》《那是父亲栽下的树》《赏槐品蜜洪庆山》等,以小见大抒写生态之美,尤其是《在白鹿原的情愫里徜徉》,穿越的时空,恣肆汪洋,将人文历史、民间传说、生态环境与现实生活相关照,读后不由让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白鹿原心驰神往;而《楼观竹摇风送爽》则将楼观台千姿百态的翠竹对世人的启迪、楼观竹海的历史及作者行走在楼观台竹海的所见所思艺术化地呈现给读者。

不是任何人都能吃到真正的“浆水面”,只有在那些勤奋劳动、热爱生活的关中农家,才能品到真实的美味。读了白来勤的散文,才能真正体会到散文的味道。《乡愁扯不断》叙述和描写是散文写作中最原生态的表达方式,叙述着重交代过程,描写则着重形象的细节刻画。好的散文作品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白来勤的散文做到了这一点。他将叙述与描写结合得很自然,既有宏大场面的叙述,也有感人的细节描写,既抒发情感,又表达人文哲思。他的散文总能捕捉到别人忽略的事物,且不仅描写自然,更多是对现实生活和历史的思索,将生活体验上升到生命的体验,让读者留下许多生动的思考。

可能笔者的比喻不太恰当,但这是阅读《乡愁扯不断》的真实感受。祝愿《乡愁扯不断》中记录的那些日子那些人永远定格在人世间!永远吉祥安康!祝愿作家白来勤创作丰收!

上一篇:初见少纯先生的书法 范超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