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农民诗人走红毯 被文学馆唤醒拨亮的生命微光 范超

2022-12-09 10:10  西北信息报

“冬月初八,在范超文学馆开馆两年前夕,我和收藏家郝永前等一行去礼泉县范家村考察参观,见到了热情的范超老师。文学馆是在老房子的基础上落成的,范老师说村里老房子变化不大,基本还是三十年前的旧貌,这种情况在关中地区已不多见了。当我们来到文学馆门口,乡邻已铺好了红地毯,这的确让我们吃了一惊,觉得十分荣幸,又倍感惶恐。范超文学馆落成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作家、书法家、画家、文艺青年、大学生考察团、各个学校中小学生等等,他们都曾走过这条红地毯,当然了,礼泉县委书记也走过,他们或来考察,或来参观,或来学习。总之,拥有历史文化区,家族传承区、文学创作区、农耕展示区等几个区域的范超文学馆,已成了关中文化地标和三秦文学大地上的一朵鲜花了。而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更无疑是一种特别新颖的典范模式。”

这是知名藏书人、柞水魏盛涛先生在参加“范馆两年·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范例论坛”后所写的一段考察记。他特别提到的那条红毯,用咸阳日报记者、诗人景东旭的诗歌标题述说就是《文学和乡亲在这里永远在红毯之上》:一位位宏道者闻讯而来/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寻找灵感/像收割着一茬茬麦子/想烙出最香甜的锅盔/不知碾过多少麦子的碌碡/碾出了读书明理/耕读的家训像核桃和石榴一样/从黄土地出走又回归土地/时间可以抹去一切/却磨损不了记忆/范家村,文学和乡亲在这里永远在红毯之上——

而这次论坛,更是有近百位各界名家和父老乡亲走上这条铺展在馆前的“文学红毯”,精彩亮相,享受关注。上海知名作家吕华青首先寄语:燃烧才情,功在桑梓。范超先生放飞梦想创建文学馆,这真是拥抱生活的好事、实事。范超文学馆声名远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赞扬,这种现象可喜可贺!我在黄浦江之滨祝福范馆越来越好。

全国石油系统著名作家路远明盛情期冀:一颗文学的种子,生根在养他的那片厚土,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绽放着文化的花蕾,必将结出“乡土中国”的果实。由衷的为范超文学馆两周年致庆,祝愿和相信其一定会在新时代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国学大家李醉激情澎湃的赞曰:范超文学馆以范超先生一人之力,跃然成为当下红尘中不染的文学净土,三秦幸事,文坛佳话!芥子藏须弥,弘文蕴天机,范馆彰显着人性洁美光辉的灯烛。与俗物无关,被物欲裹挟的心是无法真正走进范馆的。范馆主人一直遵循着胸口稍左的那个坐标的指引,一路前行。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有感而发,赠诗一首:超兄弘文起范馆,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青年作家冯虎平欣然赋诗:帝陵侧畔有范家,大地结香笔生花。四代传承文蕴久,耕读兴业醴泉流。拜读佳作心仰慕,相约亲人访故土。西出长安谒文馆,半亩园中话芳华。

知名诗人张龙凤先生传来精心创作的两首佳构美词,礼赞范馆作为。第一首是《最高楼·致范超文学馆(词林正韵)》:闻名故土,最美范君超。同喜爱、话妖娆。甘水浪潮腾锦鲤,醴泉湖岸会渔樵。酒微醺,唐宋韵,唱歌谣。望月友吹箫。撰文吟赋逍遥颂,秦地梦、素心描。结香骄子昭陵客,文学馆、奠基高。志承前,当传后,育天骄。第二首是《留春令·范超文学馆有感(词林正韵)》:醴泉春早,梦萦桑梓,九嵕留韵。范馆迎君共吟诗,且陶醉、常思忖。励志勤修承古训。树人需严谨。当种梧桐凤飞翔,愿明日、雄风振。

知名作家白养民先生说:关注范超文学馆时间长了,颇感君心朝阳,胸怀清宇,嘉誉天下,功德流远。悠悠渭水吟古韵,巍巍秦岭居王维。礼泉范超情溢泉,颗颗珠光润朝辉。因之诗赞曰:关学后镇在烟霞,治学育才传佳话。范超今建文学馆,承前启后甲天下。甘泉滋君品若兰,遍地醴泉吐新芽。功德无量谁载记,九嵕南望范氏家。

知名作家董怀禄谈到:“范超文学馆”是秦川大地上一朵鲜艳的花朵,为礼泉乃至整个陕西人民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是名符其实的“大地结香”,我们理应为之鼓与呼,使更多的人敬之仰之,慕之望之。作家段正理闻之,特赋诗颂:农舍老家换新颜,泥土芳香情依然,不叫旧地枯荒草,故园改写文学馆。乡愁故里荡春风,泥土行间走诗篇,书香漫卷透清野,恩惠桑梓情深远,文化地标创新意,田园文脉立标杆,独树范超文化路中华农村一典范。

各位名家意兴盎然的发言,不时引来大家齐声喝彩,乡亲们啧啧称赞:看看人家,咋都能说的那么好啊!咱行不行呢?咱也能行的——这时,人群中几位巧嘴能手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马上六十岁的范家村民范建锋,是一位老牌高中生,他终于在大家的热情鼓励下,毫不怯生的走上了红毯,朗声朗诵了一首自己的率性诗作:青年才俊名范超,陕西师大高材生。毕业以后当记者,通讯报导扬正气,立场坚定意志强,鞭打社会不正风。业余写作成大家,散文学界一明星。文章到处能见到,书籍出版好多部,冰心柳青孙犁奖,全部都让他拿下,不爱张扬又虚心,写作道路更深入。为了响应党号召,红色书屋进村庄,成立范超图书馆,作协主席题馆名。金色牌匾闪光芒,红色地毯铺门上,红旗彩旗迎风飘,红灯气球挂两边。随着一声炮仗响,范超文馆就开张,秦腔名流把戏唱,书法名流翰墨香,相邻八村人都来,年画对联送老人,宣传党的政策好,文化下乡暖人心。馆内布置也不错,农耕家具真不少,锅碗瓢盆风箱见,文笔书画摆桌上,荣誉证书满墙展,文学杂志科技书,振兴乡村的文化,提高村民的素质,群众学习好去处,鼓励才干好榜样。范超文雅有气质,见了乡党笑嘻嘻,祝愿范超文学馆,越办越来越红火,祝愿范家下一代,金榜题名满园春,祝愿范家乡亲们,平安幸福万事兴!由于本人水平低,思前想后乱写的,希望大家多指导,本人虚心学习呢——建峰哥的醋溜普通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但是这笑声是满含真诚的,大家全都被他的才华惊到,所有人都朝着他竖起大拇指,心里暗暗叹服:一个文学馆,鼓励和带动了多少有才之人,建锋可真是一个被农活耽搁的好诗人啊!

本村的农民诗人起了个好头,外乡的农民作家也不示弱。来自相邻乾县薛禄镇的笔名丑土的李继辉,在十里八乡可是相当有名气,他多年来种地谋生之余,坚持把发掘和弘扬家乡之美作为文化自觉,笔耕不辍,已发表多篇小说、散文、诗歌,还曾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哩。这时,只见憨厚的中年人李继辉走上范超文学馆红毯,一开口就语惊四座,让人不敢小瞧。他说:“文学不能使人富贵,但能让人自在!范超老师的文学馆,我在走村串乡时,已经来过多次了,每次经过都很感慨,因为这里是一个因地制宜,就地改造,旧宅利用的文学圣地。这座沧桑感十足的大瓦房,由于时过境迁显得落后。但是当老式木门上挂匾上书:‘范超文学馆’,大红的心结彩绸搭在匾沿,一下就给这座昔日的民宅增添了无比庄严。木门两侧挂着几面铜牌,题字分别为以范老师父母名字命名的‘志承作家书屋’‘芳芹家风展’等,我是百分百的农村人,看着这么亲民的文学馆,自然心生欢喜。馆舍里四面墙上都挂满了各种资料,让人目不暇接。范超老师将自己文学之路每一个重要环节都进行还原并展示了出来。面对眼前丰富的详细资料与文学历程,不仅让我对范超老师更加敬佩有加,无不为之惊叹:都说寒门出人杰,范超老师是当之无愧的代表。看着他家以前盖的民房细椽瘦檩、墙壁麦草泥内敷、外墙红砖裸露,木窗窄小;足见当时生活有多艰辛,家里的状况有多贫寒。现在范超老师将它改造成文学馆,是为家乡干涸的文化生活注入了一缕文学的清泉,其虽涓细但长流不息。而今农村物质方面越来越发达了,家家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读书学习的时间却被追求物质、金钱侵占完了。如再不重视农村基层文化,其后果可想而知,范超老师以身做则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勃兴发展带了个好头。

继辉继续说:文学馆后院里,有一红底白字长方形的标牌,上书“半亩园”三个字,这,何尝不是范超老师对人生一种智慧的诠释。心有半亩园,就有了归属感,人便不会浮躁。在半亩园里,心灵独守宁静,抱拙守真,能更好的感悟人生、全人生的操守、激扬文字、取得人生辉煌。我猛然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这不正好暗合了范超老师的半亩园文学馆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难道不是这样吗?

“完全如此啊!”听完农民文化人范建锋和李继辉的肺腑诗文,让大家都非常感慨。年近80岁的全国水利系统著名作家梦萌先生动情的说:在偏僻农村突然冒出范超文学馆这一新生事物,无疑是一颗珍珠,一朵鲜艳的文明之花!范超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他多少年奋斗不止取得的成绩如此辉煌,已出版散文、报告文学及其他图书30余本,获各项大奖100余项,并受到铁凝等大家的接见和鼓励,本身就是最好的亲身示范!文学馆成立以来又接待了大批观众,无形起到文脉统续交流、高台教化感染的作用,今天又看到这么多农民诗人和作家,在文学馆的影响和激励下成长起来,很勇敢站上前台红毯,诗文又很不错,瞬间闪现道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让我这个写了一辈子的文学坚持者都非常感动,村里有了文学馆,这可真是不一般,男女老少在耳濡目染中都慢慢变化了气质,为先进文化传播和农村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值得点赞和发扬光大啊!

上一篇: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