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者 刘渊
秋风习习,长空蔚蔚。天幕之下,安康汉江大剧院宛如一朵洁白的浪花绽放在林立的高楼之间,不改作为浪的倜傥不羁,恪守作为水的利物向善——像极了个性张扬、心地宽阔的安康人。
看到如此灵动的地标建筑,谁又能想到它的建设会和一位“糙汉子”有不解之缘?张鹏飞,陕建十二建集团第二工程公司总经理,曾经的“关中愣娃”硬是凭着一股子干劲、闯劲、韧劲,用十年时间实现了人生逆袭。他的奋斗经历也正是一个集体、一群人的缩影。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没有捷径就用笨办法。宁可慢,不能站!”面对技术人员惊喜且诧异的目光,张鹏飞坚定地说。汉江大剧院建设期间,施工放线着实让项目部为难了一阵——建筑通过大量曲线交织展现动感轻盈的建筑风格,建筑弧线造型多达196处,最大弧度半径208米,外立面为弧形墙体,建筑标高变化多,仅一层标高变化就达107处。“我们想了很多种方案均未能有效解决放线难题,工程因此停滞了两个礼拜,给本就紧张的工期又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张经理来到现场一针见血地提出化整为零的思路,开始还有反对的声音,最终现场结构放线尺寸准确,弧度自然,大家瞬间心服口服......”曾经的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李炜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补充说,“他让技术人员用全站仪每50公分放一个控制点,然后连成线,仅一个周问题便解决了。在技术人员看来很老土的办法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初我们只想着急功近利走捷径,却忘记要回归问题本源,这给了所有技术人员很大启示。”大剧院建成后,张鹏飞又带领大家冲刺鲁班奖,为陕建十二建集团实现了该奖项“零的突破”,极大地振奋了全体职工的精神。
在同事眼里,张鹏飞总是以“问题解决专业户”的形象而存在,三十出头的他为何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和依赖?也许答案就藏在他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奋斗之中。
2012年7月28日,刚刚大学毕业的张鹏飞来到安康,由此开启了他的十年拼搏之路。“刚到工地,我啥都不算,唯有好好干,多干我就能多学。”他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踏踏实实地工作,向技术工人、工长、项目管理人员学习,积极融入集体,成为大家的朋友。领导让他当试验员,他就一门心思把试验工作做精、做细、做好。“十年啦,他做混凝土试块的场景我依旧历历在目,晚上翻书、上网查资料,白天一有空就向工程师们请教实操具体要点。短短两个月他不仅掌握了各类混凝土配比参数,而且总结了自己独有的一套试块制作、脱模、养护心得。小小的试块硬生生让他做出大大的文章,对混凝土试块模具更是爱护有加,模具他洗了又洗、刷了又刷,从项目开工到结束都没有出现丝毫破损之处。没有试块振动装置他就直接上手把混凝土捣实,灰头土脸对着一堆混凝土疙瘩一守就是二十多天,看得大家都很心疼。”其实,让同事李胜勃不知道的是,被水泥腐蚀的双手在夜里生疼,常常令张鹏飞辗转难眠。
冬季凌晨2点,一栋大楼屋面混凝土浇筑作业进行到一半泵料机管道爆裂,短时间无法修复。现场工作人员立即把情况汇报给项目部负责人,除了施工员张鹏飞,其他人均同意暂停施工。他清楚地知道混凝土浇筑必须一次性成型,如果中断作业不仅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还会增加成本。张鹏飞快步赶往施工现场,详细了解泵料机管道破损情况,动员已经进入梦乡的工人重回岗位,采用钢板加固爆裂部位,终于在早上7点顺利完工。“真没有想到工人们一叫都来了,我那一刻真的好感动!”时隔多年,张鹏飞依然难掩心中的欣慰。或许,正是他对工人的尊重才赢得了大家对他的信任。
正如有人说的,你的努力总会有人看在眼里。张鹏飞的表现让公司领导很放心,给他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从管一件事开始,接着管两件事,再接着管一栋楼,最后管整个施工现场。2013年10月13日,进入职场仅1年多的张鹏飞被任命为嘉园二期工程项目副经理,负责10万建筑平方米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其实,你努力干,是在给这个集体干,也是在给自己干。至少我学到了东西,任谁也拿不走。”谈到从业心得,他如是说。
“我是个地道的农村娃”
“您是前辈,我是年轻娃,受点委屈没什么,所以您刚才在众人面前让我出去,我立马走了。但是,我代表的是我们单位,咱们两方的问题总得要解决,咱们不能亏欠民工吧?”刚当上嘉园二期项目副经理的张鹏飞再度叩开甲方负责人的办公室,他的话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对方听后一脸羞愧,连连致歉。最终,他挽回公司形象,很快便拿到了回款并发放给欠薪的农民工。
诚然,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决定着他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走向。“我是个地道的农村娃。”他开口就让记者有股莫名的亲切感,衣着朴素,头发茂密,浓眉大眼,皮肤黝黑,声音洪亮,一口正宗的“老陕话”令人印象深刻。
“礼泉的苹果卖2块钱,过个泾河,我们县的只能卖8毛钱。”张鹏飞依然还记得小时候卖苹果的经历,“淳化山多,好多地方靠天吃饭,南端的礼泉就平一些,交通也方便,果子能卖出价。我家尽管有好几十亩苹果园,日子却过得很艰难......”说着说着,这位坚强的汉子不禁呜咽,“家里有4个孩子,父亲憨厚腼腆,为了供我们读书,母亲就捡拾落果去卖,收破烂去卖,今天5块钱,明天20块钱,一点一点地攒。她很要强,对我影响很大。”
艰苦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张鹏飞从不服输的性格。父母的不易他看在眼里,便倔强地在学习上拼尽全力,成绩也因此一直名列全县前列。然而,在咸阳上高中后,他没能抵御住身边环境的诱惑,渐渐迷失了自己。2004年,高考错失心仪的大学,深受打击的他感觉愧对父母,从此开启了跌跌撞撞的四年漂泊时光。心有所往,终至所归。彼时,张鹏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当保安,一位来办事的北大学子骄傲的神情,再次激发了他读大学的斗志。三天后,他辞职了,开始复读,2008年成功迈入西安理工大学的大门。
“犯浑的那些年,母亲没有责备一句,她的爱让我时刻铭记于心,鞭策着我一直努力。”母亲是张鹏飞最大的软肋,他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上大二的时候,她来西安给我送生活费顺便做手术。因为我没有手机她联系不上我,便住在北二环表哥家里。思子心切的她竟然边问边走,一直从北二环徒步走到南二环,没能找到我又只好返回,拖着生病的身体仅为见我一面,她走了50多公里......”得知这件事后,张鹏飞变得更加沉稳内敛。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次修行,更是催熟的良药。他的谦和、刚毅、善良都能从激昂的时代浪潮和其乐观的生活态度中找到蛛丝马迹。他成功把时代、社会、亲人对自己的温暖转化为对国家、单位和弱者的爱,即便是口中追悔莫及的“失掉的四年”,也不可不谓之是人生宝贵财富。
从500万到2个多亿
2016年6月,为积极助推安康市脱贫攻坚这一中心工作,陕西建工第十二建设有限公司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围绕市场导向,精准定位,深挖“特色”,决定组建劳务公司,通过劳务输出推动全市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
谁来担此重任?公司领导集体把目光投向了张鹏飞,重担毫无意外地落到了他头上。“我从来没有弄过这事,也不懂。既然公司信任咱,只有拼命干呗。”自此,他扛着“陕西安康建工建筑产业劳务有限公司”的招牌,拿着500万元启动资金和几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新人开始创业了。
“公司起步阶段真的很难,安康劳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而且老龄化严重,就业面很局限。一方面,公司要把分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并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拓宽公司业务,增强产业链要素供给,稳步提高劳务人员工资水平,持续扩大集群效应,最大限度实现财富向贫困人口转移。张总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高度的责任心以及温热的底层关怀给年轻人立了标杆。”正如同事张远宏所言,有志者事竟成,公司到2019年年底业绩已经突破2个多亿,累计缴税超过500万,大量资金直接流向安康底层农民工群体,有力地改善了务工家庭的收入现状。不满3年的时间里,张鹏飞带领一个新生公司完成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成为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
“咱们代表着国企形象,腰杆多正啊,必须要有国企人的担当,绝对不能做偷鸡摸狗的事。唯有时刻光明正大,才能把自己的格局打开,才能有利于个人成长和集体发展,我们的路也才能越走越宽。”刘丹翻开他的记事本给记者读起当初张鹏飞在公司会议上的讲话,多年来,作为管理者的他始终秉持总公司“向善而建”的精神内核,身体力行传导“正能量”,积极培养新的“春苗”。
“是十二建成就了我,没有它的博大胸怀我一个农村娃不可能快速成长。”张鹏飞的言语里充满感恩。回望陕西建工第十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辉煌发展历程,无不和张鹏飞这样的员工相生相息、密不可分。在公司的关心爱护下,他书写了一段“80后”的励志故事,他的故事也是一个集体的故事,生动而恒久地彰显着陕建“敬业守信、勇担责任、建造精品、追求卓越”的新时代企业精神。
“人总要给自己留点啥”
“第一咱是党员,第二咱是国有企业干部,每当国家发生大的灾情或者遇到严重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冲到前面去,不给自己精神留点东西,那么先进性体现在哪里?人总要给自己留点啥!等到我们老了,退休了,还可以骄傲地回忆我们曾经对这个社会是有贡献的。”这是张鹏飞在陕建十二建集团抗疫青年突击队出征仪式上的动员词,原第二工程公司党支部书记陈竹记忆犹新。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张鹏飞。”这是同事们夸赞他的顺口溜。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破湖北侵犯安康,陕建十二建集团主动请缨担负起安康市汉滨区第三医院隔离病房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在集团领导的部署下,第二工程公司总经理张鹏飞再次扛起大旗率队出征。2月6日,他接到任务迅速召集第二工程公司休假中的全部党员、领导班子和项目经理,组建了抗疫青年突击队。
“说好9天完成任务,前期要制定材料、预算、人工等各类清单,设计图纸还要根据具体地形进一步修改,加上正是安康疫情上升期,人工和材料都很难配齐,着实把我难住了,硬是准备了三天两夜才理出头绪。”张鹏飞一边讲述,一边狠摇脑袋。在多方的精心筹划下,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开工,可是在施工人员连续奋战五天五夜之后,医院收治了4名疑似病例,这让劳务工人开始动摇。当时隔离病房距离施工场地直线距离只有1.5米,张鹏飞就戴着口罩一直站在工地最靠近病区的地方,以此安抚工人继续工作。后来,上级要求疑似病例每天都要做CT用以确诊病情(当时,核酸检测还没应用,影像学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病房只有一条通道,病人做CT必须要穿过工地,尽管把工人撤离到200米以外,大家还是害怕,纷纷要求回家。张鹏飞只能无奈地把先前的工人们送走。为了不耽误工期,他又立即请来一群有良好合作经历的老“战友”。他们来后,张鹏飞又戴着口罩笔直地站在工地最靠近病区的地方。这次,工地上下都信他,一股力量在这个集体空前高涨,支撑着他们勇往直前。经过9天9夜不眠不休的鏖战之后,39间隔离病房和9间医护用房的抢建任务顺利完工,交接工作也在规定时间全面完成,为安康的疫情防控攻坚战争得了宝贵的先机。
面对传播途径都不清楚的新型病毒,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他却在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扎在项目一线,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干,不分昼夜稳军心、抢工期,已然成为了公司的精神堡垒!
采访结束,记者情不自禁地喊出:“你是一位成功者。”他反驳道:“不,我只是一直在努力!”随后端起先前同事给他提来的那碗已经坨在一起的面条大口吃了起来。一时间无数个形象在我眼前闪过,学生、农民、工人......最后,归于一个在八百里秦川上奔跑的孩子,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奔跑的孩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始终离不开无数奋斗者的默默坚守,他们用热血和双手铸就了每一个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