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走进延安科技馆,一件件蕴含基础科学、前沿科技、趣味性强的科技展品,吸引着参观者不时参与体验,徜徉在科学的海洋中。
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的主要场所,也是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媒介。近年来,为有效提升科技馆科普软实力,延安科技馆持续向院士这一顶尖人物借智。
2019年3月,延安科技馆科学家科普中心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及其团队驻站开展工作。这是延安市唯一以科普效益为功能定位的院士工作站,也是全国科技馆业内的首家院士工作站。
武向平院士出生于黄龙县,主要从事宇宙学的研究,曾主持了在天山地区开展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目前担任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多波段引力波宇宙研究首席科学家,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
展览教育是科技馆的首要功能。延安科技馆科学家科普中心成立以来,武向平院士积极为展品展项更新出谋划策,助力科技馆先后更新惊天魔雨、共振环、回形针跳舞、彩色光水中舞、涂鸦墙、偏振迷宫、拼齿轮等小而精且具有典型性展品展项7件。帮助科技馆维保队伍从展品维修积极向展品研发起步,从展品改造开始,从基础开始,逐步积累经验。2021年科技馆维保人员独立完成了展品儿童乐园滑梯、拓扑游戏的改造,在展品研发路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为支持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教育教学设施的提升,协调中科协、中国科技馆科普资源支持,共支持人工智能资源包及模型套装300套,《科技馆里的科学课》1-5年级优质教学资源包1235套,有效推进了延安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在延开展工作期间,武向平院士还多次指导《延安市科学技术馆志》的编撰。志书历时2年4个月于2021年7月出版发行,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延安科技馆近40年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存史资政的宝贵资料。联合国卡林加奖得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李象益教授为该志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
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场馆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是提升科普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在同武向平院士合作期间,延安科技馆努力构建科技馆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年轻干部学历、职称提升,引进或培养了14名硕士研究生。提倡科普理论总结与创作,在行业顶级杂志《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强化专业培训,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中省各项赛事,取得优异成绩,对促进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加强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等发挥了正向激励作用。
作为一个从延安走出去的科学家,武向平院士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近年来,武向平院士及其团队坚持每年回延在市区或各县区各学校开展科普报告,他多次表示,希望能够跑遍延安13个县(市、区),甚至深入到基层乡镇或农村,让最基层的孩子们有机会聆听科普报告。
都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可是你们知道吗?星星是能够数清的。像人类一样,宇宙也有运动的爱好。2021年6月,武向平院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黄龙县圪台乡,为圪台中心小学捐赠了80套科普资源包,并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延安科技馆科普中心成立以来,武向平院士及其团队先后来延开展了14场科普报告,1.6万余名青少年从中受益。延安市青少年通过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视野从地球望向宇宙,埋下了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种子。
科学家本身有责任,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传播给大众,特别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宇宙这方面的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很高深,但是我们希望通过科普报告,让小朋友们对宇宙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武向平院士说,他将积极推动十百万科学家圣地科普行活动,把科普讲座再下沉一层,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辐射带动基层百所学校中小学生接受科普教育。(记者 刘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