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崔慧芬 通讯员 崔剑波
初夏时节的巴山深处,景色葱郁,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位于宁强县毛坝河镇汤家坝村8组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宛如一条穿梭在崇山峻岭间的飘带。这一条通往外界的路是8组村民几辈人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凿出来,也是各级党委政府践行为民服务初心使命的“连心路”,更是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几代人用钢钎铁锹凿出来的路
几十年前,汤家坝村8组西流河一带盛传一段歌谣,“巷口湾,高过天,鹰飞倒仰猴难攀;问山到底有多高,一个箩筐滚几天”。山高、坡陡、谷深是西流河一带最显著的特征。行路难,路难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严重受阻。
“当年的日子太苦了!”年逾古稀的崔文科是土生土长的西流河人。他说,几十年前,村里不通公路,只有一条小径挂在山崖上,种子化肥等农资要翻山越岭肩挑背扛运到村子里,“早上去时天不亮,晚上回来月上屋”,累得精疲力尽依然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村民李秀琼回忆,当时村里没有学校,孩子在山下的小学读书,一到雨季父母就提心吊胆,生怕路上遇到塌方或脚下打滑跌入山崖。只要下大雨,大人们就要结伴接送。
困厄于山,世代受穷,穷则思变。20世纪90年代,该村8组140余位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拿起钢钎、大锤和洋镐,老人拄着拐杖干,大人领着孩子干,誓要修通一条“通往外界的路”。
“当时我们家每年冬天需要出250多个工,我们两口子提着干粮和开水,带着两个10多岁的孩子一起上阵,娃们很能吃苦,能顶半个大人。”村民崔文坤说。
然而,困难和考验远不止于此。
路修到巷口湾时,巨大的山岩挡在眼前。“眼看着大家想要放弃,我就反复动员,修路是关乎子子孙孙的头等大事,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干。”已逾八旬的崔可才老人回忆道。最终,他们从政府申请了一部分资金,又挨家挨户按人头征收了一部分资金,从外地请了一支10余人的施工队,凿壁开路。
在缺乏现代化建设机械的条件下,施工队带领村民们用雷管和炸药小规模爆破后,再用钢钎在崖壁上一寸一寸掘进,用背篼、撮箕将渣石运出洞外。凿壁开路工程奇险,一锤一錾都考验着修路人的毅力耐力。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村里壮劳力和施工队吃住都在山崖中,硬生生用双手从绝壁上凿出了一段100余米的挂壁公路。
2006年,村民们经过12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大山里凿出一条通达外界的简易公路。由于是土路,受山洪影响,坑洼难行,给来往村民和车辆带来极大不便,当地农副产品运输及销售仍受到很大影响。
村民们“望路兴叹”,硬化土坯公路,成为新的期盼。
践行为民服务初心使命的“连心路”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脱贫攻坚以来,该镇在硬化了200余公里通村公路后,这条通组公路的硬化项目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2021年该镇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履职后,安排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对全镇道路短板进行了详细摸排。
“通过摸排,我们发现汤家坝村8组村民修路愿望最强烈、需求最迫切。随后又多次实地勘察,每次走到奇险峻峭的挂壁公路时,都被村民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所震撼,决定不管多难都要硬化这条路。”镇党委书记彭明说。
2021年9月,宁强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康雄到所包联的毛坝河镇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公路硬化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困难,便与该镇党委政府一起多方奔走联系,争取建设资金。
去年10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8组开进了一支修路工程队。盼了几代人的水泥路,动工了。
为了让村民们早日享受建设成果,施工队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配,昼夜施工。“每天收工后,监理都会打起手电筒,在路面上仔细走一走看一看,确保工程质量,不给老百姓留遗憾。”施工队负责人刘明欣说。
隆冬时节,大巴山里滴水成冰,基层群众与各建设部门不畏严寒,用实干、敬业与担当跑出了道路建设“加速度”。5月20日,这条备受瞩目的通组路正式建成通车。崔可才老人高兴地像个孩子,“盼了一辈子的路通了,心里特别高兴。以后娃儿们再也不用遭我们的罪了。”
“打通这条天堑之路,比想象中还要艰难,但是看到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一切辛苦都值了。”镇长胡开兵说,这条路的硬化竣工,将彻底解决村民冰雪天气出行难问题,成为全村最主要的出行通道。
盘山公路变身乡村振兴发展新通途
沿着新硬化的水泥路盘旋而上,窗外松涛澎湃,山风猎猎,鸟鸣幽幽,如诗如画。重修后的道路宽阔平整,不仅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销售难等问题,也给村民们未来的生活增添了更多希冀。
该村林地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远近闻名的“巴山天池”和野菊花海,十分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业。近年来,镇上先后多次将能人大户引入该村发展烤烟,均因道路通行不畅导致引来的“凤凰”又飞走了。“路不通,发展产业就是空中楼阁。村民们更愿意到外地务工,保险系数高。”包联汤家坝村的镇党委副书记任龙龙说。
路通则业兴。看着泥泞土路硬化成功,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被点燃了。“以前路不通,产业规模也上不去,小打小闹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以后我就留在家里谋划几个产业项目,好好干一番。”村民李仲群说。
驻村第一书记宁富军说,围绕全镇“诗画毛坝河、宜居康养地”发展定位和“一区五园三基地”建设目标,目前村里已建成名贵中药材种植示范园1个、食用菌产业园1个,发展烤烟160余亩。
今后,烤烟、高山蔬菜、中药材等当地农副产品有了一条更便捷、更安全的运输通道。“品质”与“颜值”大幅提升的盘山公路打通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通途,让这里越来越多的山货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新兴市场。同时,这也是一条旅游线、风景线,让外地游客通过这条路充分感受大巴山里的山水人文风光。
望着眼前的水泥路,彭明和村民们一起憧憬着美好未来,“下一步,我们将深挖当地资源禀赋,动员村里优秀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走出富民强村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