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李佩蓉
易歌在茶馆内讲评书。受访者供图
“高祖兴,汉业建;炎炎大汉四百年。东汉末,天下乱;曹操刘备和孙权!”啪!醒木一拍,评书开场。
5月14日,在汉台区东关正街的一家茶馆里,两汉三国讲师易歌身着一袭长衫,左手扶在案几上,右手挥着一把折扇,讲的正是《曹操夺汉中》。古朴的东关正街行人稀少,茶馆内却是人声鼎沸,听众伴随着易歌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穿越到了古老的汉中。
从大学生到“汉中通”
不仅如此,只要是和汉中相关的书籍,他都千方百计找来阅读,不知不觉,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汉中通”。“汉中在古代历史中最辉煌的年代是什么时候?古汉中的城墙在今天的什么位置?梆梆面是什么面,为什么用梆梆命名?”一谈到和汉中历史相关的话题,易歌总是滔滔不绝,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用新媒体推介汉中历史文化
2018年国庆,易歌开始在公众号上发布视频,栏目名字就叫《易歌讲汉中》,他和朋友两个人承担了拍摄、文案、视频剪辑全部工作。
线下也在一些书店举办讲座,同步打造IP。同年11月,“易歌讲汉中”抖音号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发布218个作品,全部聚焦两汉三国历史文化,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大家推介汉中,目前已有18.5万粉丝。其中“张骞当时带了个东西,比现在iPhone火多了”的视频点赞量达到15.8万。
长期坚持做一种内容的视频,“易歌讲汉中”吸引了一批喜爱两汉三国文化的粉丝,在评论里大家热烈的讨论着,栏目的后台编辑也在和粉丝互动中不遗余力地介绍汉中。
2019年5月,易歌被汉中在路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聘为公益讲师,借助我市各县区举办的旅游文化节等契机,开办了数十场线下讲座。场合在变平台在变,不变的是他推介的内容一直是汉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勤劳朴实的汉中人民。
用评书讲汉中历史
而从讲历史故事到讲评书,在这个不简单的跨越中,他始终不忘汉中文化界前辈们的指点。“三国文化的受众最多,尤其是年轻人通过影视剧和游戏对三国的历史都有一些了解,所以我讲评书的主题还是定为三国故事。目前就讲《曹操夺汉中》,这一章节在《三国志》中只有不多的几句话,在《三国演义》中只有半回,留下很多可以去给历史填空的空间。我就按照田孟礼先生所著的《读史记说汉中》里面关于整合汉中历史文化资源的建议,把汉中的风土人情、独有的历史元素和勤劳聪慧的汉中人民全都填进去,让历史听起来更亲切。”
内容确定后,在表演形式上他也重新学习,在网上找视频学习评书如何叙述情节、描写景象等艺术手段,并且把评书大家单田芳和连丽如的著作看了个遍,总算悟出了其中的门道。就这样,易歌把历史中简明的几句话,编出了十回的内容,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易歌讲的评书了解并喜欢上了汉中的历史。
每个人都可以是“易歌”
近年来,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在汉中老城区的小巷子里,小酒吧、概念餐厅、新旧结合的茶馆层出不穷,创始者都是汉中的年轻一辈,而这些“网红”打卡点正逐渐成为宣传介绍汉中新的窗口。在短视频平台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视频号以探寻汉中美食、介绍汉中历史为内容,年轻人用独有的热情和视角不遗余力地宣传着自己的家乡。
“易歌”只是一个小小的符号,每一个关心汉中发展,积极弘扬汉中文化的人又何尝不是“易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