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因城而活兴市场 因农而优兴特色——汉滨区关庙镇“三业”并举推进乡村振兴

2022-04-27 10:06  安康日报

记者 吴苏 通讯员 王湘 龚卓妮

谷雨时节,几场春雨浸透了大地,山川丘陵都披上了鲜嫩的绿装。走进汉滨区的关庙镇,起伏的山脉原野间到处都是一片勃勃生机,灌浆的麦穗已经变得籽实饱满,结果的花椒在枝头垂下串串微风细雨中,农人们扛着锄头,推着旋耕机,在田间地头忙碌着,不时传来的阵阵笑声,洋溢着乡亲们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幸福期许。

依托半小时经济圈的地理优势,赓续十三五期间的产业基础,关庙镇党委政府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爬坡之年,围绕乡村振兴,坚持产业先行。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持续做大蔬菜、粮油、畜牧等传统产业,做强花椒、香菇、菊花等特色产业,做优光伏发电、生态旅游、社区工厂、包装饮用水等新兴产业,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地让各项产业在关庙镇多点开花,形成了村村都有产业园,户户都有增收路的发展格局,擘画出乡村美、百姓富、产业兴的希望蓝图。

做强特色产业,能人带路富乡亲

正所谓田家少闲月,特别是春日,庄稼一天一个光景,对于大半辈子都依赖土地过活的村民们来说,更是分秒都不能浪费。这不,一大早,桥河村的花椒园里就有10多个村民不约而同地到地里锄草了。春天杂草长得快,我们把草锄干净,再施一次肥,花椒就能长的又多又好。今年70岁的村民唐国勤一边麻利地施肥锄草,一边笑呵呵地说道。

站在桥河村大湾梁的坡顶上,300亩花椒园都已经挂上密密匝匝的果实,虽只比芝麻大不了多少,但眼见着让大伙增收的产业长势如此之好,干活的男女老少都不觉加快了手中的速度。

据桥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勇介绍,花椒园是2018年开始建园打造的,通过镇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引进安康市富丰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主要种植九叶青花椒。目前种植面积有300亩,今年预计再增加50亩,青花椒从前年开始挂果,今年到了丰产期,预计产量能达到15000斤,产值达到百万元左右。看着乡亲们干劲满满,李勇的言谈间满是对花椒产业带富百姓的信心。花椒园负责人丁岩焕更是恨不得日夜都守在园区的厂房地畔边,通过入股分红、劳务用工、土地流转等方式,眼前忙碌的左邻右舍们,都因为花椒丰盈了口袋,他把这些挂在枝上的青果果当成金果果一样精心管护着,以待将来能带动更多群众兴业致富。

关庙镇党委政府在进行整体规划时,因地制宜根据每个村的特色优势,因势利导培育产业主体。桥河村的青花椒如此,杨寨村的香菇亦让当地老百姓富了口袋。

2019年,时任杨寨村村主任的张焕发看着村里产业尚还未成气候,老百姓增收渠道十分单一,便想着做些什么改变这种境况。经过四处考察,加上镇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他最终选定了香菇这项特色产业。香菇是大众化的蔬菜,我相信只要能让香菇长出来,就肯定可以卖出去,到时候就能带动大家增收致富。说干就干的张焕发,专程跑到河南去学技术,经过一段时间无休止的忙碌,安康杨寨焕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香菇大棚很快就成了该村的一道新景。这个活也不太累,像我这老太婆都能做,就是给菌棒注水,香菇能收了就采摘,然后分类处理,一天就能赚个八九十块,我倒盼着天天有这样的活计做。今年65岁的李老太,是合作社的积极分子,每天提着一大篮子新鲜的香菇往回走,是她感到最满足的幸福时刻。我们这里每天都有六七个人干活,现在大家也都学会了技术,下一步我们再扩建规模也不愁人手。去年我们的产值有70多万,人均增收上万元,今年10万袋菌种还能让收入再上一个台阶,所以大家都很踊跃。勤劳朴实的张焕发,靠着发展香菇,为村里的群众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放眼全镇,除了花椒、香菇,还有魔芋、中药材、菊花等特色产业,在各个村的山坳里、坡地间,连成行行片片,共同绘就成关庙镇产业兴旺的靓丽图景。

做大传统农业,粮油畜牧固根本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时节的安康,到处都是春耕备产的忙碌场景,关庙镇也不例外。在黄岭村优质哥种植农民合作社,返乡创业的合作社负责人黄保根正带领村民们穿梭田间,抡锄挥镐翻耕农地。

今年初,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千方百计扩豆稳粮,把扛牢抓粮食生产保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狠抓稳抓,黄保根流转的300多亩土地,正是关庙镇大力实施推广稳粮扩豆的示范基地之一。

3月上旬,关庙镇就邀请了农技专家传经送宝,指导村民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面吹响了稳粮扩豆、保障粮食安全的生产号角。镇长张海峰说:接到文件后,我镇便积极响应号召,落实政策,留足农耕地,整治撂荒地,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为宗旨,按照玉米大豆品种搭配、扩行缩株、营养调控、减量施肥、绿色防控、封闭除草、机播机收等方面,从高效轮作、绿色增收、提质增效三位为一体,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油安全固本夯基。

对于黄保根来说,玉米、大豆都是传统产业,经过加工后,也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五谷杂粮,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干起来自然就更有冲劲。但自己如此铆足劲的原因,还在于当地另一优质产业畜牧业,给了他做复合农业、循环农业的信心。

因为地缘优势,关庙镇的村民们发展养殖业的历史久已有之,只要有条件的,几乎都会养上一些牛羊鸡猪,待到年节时出栏卖掉,一年增收几万元不成问题。但随着村庄空心化、土地荒芜化、人口老龄化,种地的人渐渐少了,发展畜牧所需要的大量饲料无法再自给自足,买商品饲料又划不来,就导致当地的种养殖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循环怪圈。

但现在,难题迎刃而解,随着稳粮扩豆的进一步提升扩张,玉米秸秆等生产加工后,就是供给牛羊的青储饲料,动物粪便还可肥田壮苗,简直一举多得。

这几日,翻耕完成的基地内,甜糯玉米已播下种子。黄保根还筹备着在养殖一些传统家畜的基础上,发展鸵鸟养殖,走特色生态种养路,以复合农业模式为产业增值赋能,打造出关庙镇循环农业的示范样本。

做优新兴产业,多样经济促振兴

着力发挥区位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建设的关庙镇,在辖区的各个村组社区规划布局,围绕一二三产有机结合,新兴产业与传统、特色产业互为弥合,打造出百业兴、百业旺的发展格局。

在老龙村,120多亩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地吸收光能热量,为集体经济增收铺设出阳光道。而发电板的下面,成群结队的鸡悠哉游哉地觅食,空旷阴凉的光伏板下,成了鸡群的乐园。关庙镇畜牧站站长驻老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天锋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有长效增收的来源,村上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了金华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农光互补项目,光伏发电是一项,养鸡又能带来收益,这几年都已经给群众分红了,大家还都比较满意。

群众争相点赞的背后,是关庙镇党委政府一切为了民生、聚力发展民生的倾力付出。而这片土地上,也从来不缺乏为美好生活执着奋斗的追梦人。

文化村七组,李丹桃园早已声名远播,每年春秋时节,来来往往的游客几乎把田埂都要踏平。抓住契机的李丹,不仅通过直播卖桃揽客,还开设了农家乐,打造出集生态观光、果蔬采摘、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文化村带来了人气、盘活了地气、聚拢了财气。

同样在关庙镇利用生态资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还有安康市青莲饮料有限公司创始人沈代青。这位年逾花甲的秦巴汉子,在无意间从关庙龙王山发现了富硒泉后,其包装饮用水项目便如安装了马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市桶装饮用水基本上都用的龙王硒泉,2018年,我们的富硒饮用水还获得了陕西名牌产品的荣誉称号。通过不断增加生产线,延长产业链,目前公司已形成了集绿色工业、现代农业、健康养生、人文旅游、度假体验、仓储物流、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园区型企业。更多老百姓嵌入到产业链条,新增就业岗位数百个,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提及公司的发展,沈代青侃侃而谈。

如今,各项新兴产业在关庙镇犹如春笋般一茬茬冒出头,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真切关怀下节节攀高。生态旅游产业渐成气候、包装饮用水高歌猛进、社区工厂迈向正轨、光伏发电稳步增收随着一个个项目的成功落地,一项项产业的增产见效,关庙镇已成为汉滨区的投资热土,兴业福地,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主体到关庙镇创业淘金。

关庙镇党委书记马小刚说:十四五时期,我镇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经济发展,做好营商服务,在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持之以恒提升区域发展水平,让关庙镇在振兴路上越走越顺。

上一篇:汉滨乡镇部门“一把手”向社会“亮承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