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通讯员 陈坤
镇巴县仁村镇东院社区的饶作冬是一名70后。2003年,他从部队退役,在外创业多年,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于2016年返回家乡成立了镇巴县作冬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不怕吃苦,热心奉献,带领所在村组的群众都通过养殖大大提高了收入,实现了增收致富。2018年,他被镇巴县评为致富能手,2019年被镇巴县评为带贫先进个人。
一次聚餐 谋划养牛致富路径
一次聚餐,改变了他的人生。朋友告诉他餐桌上的牛肉虽然贵,但是来自新西兰,是吃天然牧草长大的,纯天然无污染,市场上销量非常好。当时他就想,纯天然食材,自己家乡到处都是,但是家乡的牛主要用于耕作,食用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品种差、数量少,无法投放到市场。在这以后他特别关注肉牛行情,通过多方的考察论证,他发现市场上肉牛相当紧缺,且西门塔尔、梨木赞牛很适合家乡的水土。
是继续在外挣一点轻松钱呢?还是回家乡发展牛养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决定回家养牛。说干就干,于是2014年7月,占地1000平方米的养殖圈舍建成了。9月份,40头西门达尔基础母牛归圈。5个月后,客户纷纷前来购买,当年销售37头小牛,平均每头年售价6000元,获利12万多元。2016年4月,他在原来基础上又引进了30头梨木赞基础母牛,8月一座年产10吨玉米酒厂开始投产,并在镇政府的扶持下,青饲料储存室、干饲料储存室、防疫室、消毒室、牛粪堆积室、干湿分离发酵室等相继投入使用。2016年10月,在他的鼓动下,本社区几位有志青年一起共同成立了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地把畜牧业做大做强。
打造套餐 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2015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他充分发挥合作社优势,积极与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他主动让利,并给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量身打造致富套餐的方式。针对劳动力充足的贫困户,合作社就发放母牛分养,提供技术保障;针对劳动力短缺的贫困户,合作社给他们代养;针对体弱多病的贫困户,合作社就利用互助金协会担保,贷资入股给他们分红。并对撂荒的土地通过合作社流转过来种植牧草,积极鼓励群众种植牧草和玉米,提前签订牧草、玉米秆秆收购协议,鼓励他们扩大种植面积,多渠道扩大群众增收路径。通过合作社和他本人的不懈的努力,2019年加入合作社的4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有的还开始自立门户,搞起了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农场,养殖热情高涨。如今,合作社基础母牛存栏已达150多头,每年投放80多头小牛进入市场,在川陕边区享有名气。
勇于担当 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作为一名致富带头人,他不仅在带领群众增收上发挥了领头带动作用,更是在支持村级发展和参与乡村治理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日常除了经营好合作社和提供好技术服务外,他更是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参与乡村治理和志愿服务工作中。在2020年新年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因返乡人员多,镇村干部人手严重不足,他毅然放弃了新年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自发组织东院社区群众组成志愿服务队到组到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做好居家隔离,发动群众开展募捐,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全镇的抗疫工作。在平常,他经常性组织群众和志愿者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开展党的政策理论宣讲。在重要节日,他经常协助村上对留守老人、儿童进行看望慰问。并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迎新春、聚仁村”大型春节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用自己的行动树立道德的风向标,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涵养乡风文明。同时,他还积极加入村级“六会”,主动发挥自己人熟、地熟且产业发展较成功的优势,主动参与群众矛盾纠纷调处,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