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激活乡村传统手工艺“再生”能力

2021-03-24 10:14  汉中日报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要培育乡村工匠,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意见》为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崭新天地。如何重塑乡村传统手工艺价值?值得思考。

传统手工艺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的有力支撑。随着时代发展,乡村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生活渐行渐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一些投身社会实践的设计者重新认识到,村与民是共生关系,应从根本上让村民产生文化认同感、激发乡村内生活力;乡村传统手工艺恰恰是连接村与民的一根感情线、文化线。所以,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重新认识乡村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并将其与现代设计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生新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体验,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进而形成一股主动兴村、自主兴村、持续兴村的力量。

激活乡村传统手工艺“再生”能力的根本在于因地制宜,涉足当代生活需求。实践中,设计者从乡村传统手工艺蕴含的精神、文化、技术、故事等方面寻找创新点,借助不同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融合,生成多元路径,创造出时尚单品、公共作品、共享空间、体验项目等丰富的价值载体,使传统手工艺兼具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

一些设计者将传统手工艺与文创设计融合,运用“单技艺+多需求”和“多技艺结合+多需求”模式,打造乡村文化伴手礼。伴手礼以实用产品为主,以纯装饰产品为辅,在“物技相融”中充分展现工艺特色和温度,同时彰显传统手工艺中精神、文化、思维等非可视化内容。如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定汪村,设计师与村民一起运用布依蜡染、彩绣,设计制作了兼具民族风、现代感、精致度和实用性的厨房四件套、茶席组件、背包挎包、儿童玩偶等,并在线上线下销售,受到人们欢迎。

一些设计者将传统手工艺与装置设计融合,构建乡村新艺术景观,突破了传统手工艺只能被用于生产生活用品的固有认知。从本地文化中“生长”出的抢眼球、易互动、悦身心的艺术景观,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村民葛国青用48根镂空毛竹创作的、占地45平方米的大型竹艺灯“葛家之光”,成为“网红”打卡景观,促进了本村的文旅融合。

实现乡村特色手工业发展,还需要设计者将传统手工艺与共享设计融合。与城市居住空间不同,乡村家庭空间更开放、更广阔。将家中闲置空间,改造为借助传统手工艺设计的时尚产品展销共享空间,既可以丰富乡村景观层次,又能促进传统手工艺持续转化。

新乡村,必然要有新的宜居环境。各具特色的乡村公共设施是构建宜居环境、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一些设计者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公共设计,以村民的公共需求、行为习惯、文化习俗等为基础,引导村民运用传统技艺建设和改造出一批“看着养眼、用着舒心”的公共设施。像葛家村中的“葛家椅”“趣玩吧”“千年画廊”等,是对该村传承几百年的垒石技艺的创新运用。在这里,传统技艺与公共设计相得益彰,尽显乡村现代风情。

还有一些地方建起传统手工艺研学馆,运用体验设计思维,将传统手工艺创造过程以有趣的形式向观众清晰展现,使其参与创作,成为一种“用手思考”的乡土文化转化和传播方式。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城杨村村民俞振飞开设的“盎然知竹馆”,便为观众开设了学习剖竹编篾技艺的菜单式体验课程,引来许多人参与。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振兴乡村经济、改善乡村面貌,更要提振乡土精神。乡村传统手工艺是乡土精神的重要载体,有效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既可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生长点,更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村民心灵,为乡村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据《人民日报》)

上一篇:我国气象部门首次面向公众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产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