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李延风
天悬天坑位于镇巴县三元镇双河口村,是2016年汉中发现的世界天坑群里最为有名的一个,一是因为坑口在航拍下的群山中呈现一个心字形,相当独特。二是因为它的险峻:四周一圈垂直悬崖,只有借专业攀岩的绳索才能下去。
今年3月初我去看这个坑,在双河口李永观老人家的火塘烤火聊天,听他把这坑叫天xuan坑。他用镇巴方言发xuan这个音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旋”而不是“悬”。我老家也在汉中,我知道旋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是常见的一个词,如水中的漩涡,后脑勺上的头发旋。这个词也可当动词,就是用刀子转着圈削一个东西。而悬在一般群众的生活中很少用,只说挂。如果这样,那天旋坑在老百姓的心中可能有这么几个意思:1.这是老天爷在地上形成的一个漩涡;2.这是老天爷在地上旋出的一个坑;3.这是老天爷头发上的一个发旋。
梅冬盛在《巴山流韵》一文中(见《镇巴史话》一书)所用也是“天旋坑。”说“天旋坑”的合理处还有一个重要印证,就是在镇巴的邻县西乡县有个天坑叫“双旋涡天坑”。而在民俗方面,又有张坤平、庞文在《大自然的杰作 记镇巴天坑景观》(镇巴发布公众号)一文中提到一首民谣:高山顶上有旋坑,地落土陷万丈深。丢个石头哐当响,蟒蛇出没变成精。
上面这些信息让我们看到,在为一个地方命名的时候应遵守用原来名字的原则,因为原来的名称有可能就是当地文化生态圈里的一部分。天悬天坑这个名字有可能是当时没有仔细考证的情况下起的。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是有必要恢复使用原来的名称的。李永观老人说“天旋坑”而不说“天悬天坑”,说明天坑是一个学术词语,而在老百姓眼里它就是一个坑。好在天坑一词本来就来自汉语,2001年才被国际地质学界接受为一个术语。
无独有偶,天旋坑另一个涉及正名的问题跟一个小动物有关,就是2016年考察队第一次在坑底见到的红白鼯鼠。红白鼯鼠有猫那么大,中国南方各地山里都有,只是不为人知,正是天旋坑里这只让它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名气逐步大了起来。这是个很萌很可爱的小动物,当时网上的报道称它为飞猫,它确实也有猫那么大。在央视播过的一个关于红白鼯鼠的纪录片,它被称为飞狐。把这个红白鼯鼠称作飞狐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它大小体形和尾巴都有点像狐狸。网上还有一些称它为飞鼠的,还有一种更小的灰色鼯鼠已经是一种宠物,养在家里可以从柜子顶上滑翔下来。
李永观老人把这个动物叫飞虎。我开始纳闷他指的是不是飞狐,但他hu这个音发得却是老虎的虎,不是狐狸的狐,因为这两个音在四川话里还是不一样的。叫飞虎的道理是,它身上的红白和桔色确实是老虎的元素,而它的头部也多少有点虎头虎脑。
百度百科上也说鼯鼠又称飞鼠和飞虎,唯独不提飞狐。我又在镇巴的清代县志《定远厅志》里发现了它的叫法:“飞鼠”,另一个民间名字叫“催生”:“飞鼠俗呼催生,毛色类狐,两肋之皮连前后足,若蝙蝠,即以之飞,飞而生子,子即飞随其后,人夺取其皮以催生。虽巢于树实乃四足而毛,他处罕见也。”
这里的飞鼠一词应该是写这篇文章的文人给命名的,因为他明确说俗称催生,说明笔者自己用的这个飞鼠的名字不是俗称。既然不是俗称,那飞鼠一词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这个碰巧不难:鼯鼠一词早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一书中有记载:“鼫,五伎鼠也,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这里的鼫就是鼯,而且它当时居然就有个很好的名字,叫五伎鼠(伎同技),有五种技能。虽然这句话是嘲笑它的。
回到本文关注的天坑有关的文化元素来说,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跟天坑有关的传说。中国人物以稀为贵,以奇为贵,以我几年来在汉中一带的观察,这话尤其对。山里一个奇特的石头,古石桥头上的狮子,都有人去烧香叩拜,那如此奇特的一个天坑,附近就有着村庄,一定不会没有故事的,上面的那个民谣就已经是个故事。另外梅冬盛在上面的文章中还提到一个故事:一个有狐臭的姑娘出嫁后被新郎抛弃,羞愤而死,变成狐仙在坑底洗澡,想洗掉狐臭,所以坑底就有水声传到坑外。
山川风景是一个地方的硬件,文化是软件。有了软件这些风景才能变活。汉中天坑如今已经是著名的自然景观,但不应该只让那些美丽的照片来替它们说话,而应该在大巴山的人文生态圈里把它们“养活”,也就是让文化发挥促进旅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