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衡俊昌 张玉文
“家门口能挣到钱,我为什么要出去呢?”陈亮说,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是会返乡创业。陈亮,38岁,城固县三合镇陈丁村人,2014年放弃部队转业安置的工作,返乡从事大棚蔬菜种植,这一干就是7年多,现在已是拥有30多亩大棚蔬菜的种植大户,年收入超30万元。
“像陈亮这样回村务农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年轻人有干劲、有知识,又能支持村上的工作,一些人还成为村组干部或者合作社、园区的负责人。”陈丁村党支部书记刘锐介绍说:“目前全村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有了一大半,尤其是第一村民小组,除了在外上学的,其他的都回来了。”
从早些年,年轻人争相外出闯荡,到这几年,外出的年轻人又都纷纷返乡,陈丁村经历了什么?
陈丁村北邻108国道,地处湑水河和汉江河交汇的三角洲,便利的交通和温润的气候条件,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但在2000年前后,村里一户看一户,遍地种的都是菜花,最便宜的时候八、九分钱一斤,菜贱伤农逼得很多村民外出务工。”提起往事,刘锐仍有些伤感。
穷则思变。慢慢地,村上开始引导农户种植土豆、西红柿、芹菜等一些供应城区日常消费的蔬菜,并积极推广连片种植和两季套种,销售情况一点点开始好转。
2009年,陈丁村成立了城固县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负责土地流转、良种引进、种类规划、大棚维护、市场销售等工作,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好,更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
如今,陈丁村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2800亩热镀锌大棚和占地18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配套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齐全,园区常年产销优质蔬菜1.6万吨,产值达4600多万元。部分农产品还销到四川、甘肃等地,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菜篮子”生产基地。
“2021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7万元,远高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下来,一家人随便能挣个十几万元。”镇农综站站长李宝军说,“更让人高兴的是,村上63名职业农民中年轻人就有27人,其中3名还是高级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可算是后继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