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家长惯用负面动力提升成绩不可取

2022-01-14 14:04  汉中日报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家长的脸上多多少少透露出些许焦虑。对于考试成绩,家长可能比孩子本人还要着急:“以现在教育的内卷程度,如果我的孩子以后考不上好大学,工作可能都找不到!”正是这个不可控的未来,让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表现出极大的不安全感。而这种无法自愈的不安全感就如持股者对股票市场的不信任感一样,一旦股市下跌就会让人疯狂。

孩子的成绩与股价相似之处,就在于成绩不受家长的意志而改变,却容易受一切其他因素的影响。家庭中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乃至成绩。而其中,最可怕的一个负面因素就是贬损式的亲子沟通模式,它会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地消磨掉孩子最后一点自尊。在家长的“贬损式教育”作用下,孩子很容易把对成绩的不自信迁移到做人处事的方方面面。比如,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对自己的任何请求等。因此,在寒假即将到来之际,在成绩条被送到爸妈手上之前,我们来聊聊孩子的不自信、孩子的自卑感、孩子的胆怯和退缩行为。

自卑才是孩子不会自主学习的根源

每个孩子都有一份自尊心,即使两三岁的幼儿,只不过不同年龄孩子在自尊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自尊一般是指一个人主观上对自我喜爱、自我肯定的程度,高自尊的人也就是自信的人;低自尊的人则是指比较自卑的人。不顾及孩子自尊的家长,往往会用贬损式的言行来教导孩子,导致孩子产生负面消极的主观感受,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挥之不去的自卑感。

自卑,绝不是差生的专利,成绩不错的孩子也一样会变得自卑或不自信。比如有些常年考95分的孩子,依然会感到不自信,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激励孩子考更高分,经常会这么说:“你怎么不上进,从来没有考到100过!”……诸如此类的训斥和贬低会让已经努力的孩子,在内心中觉得自己很差劲,不聪明,再努力也是白费力气。

6至12岁的学龄期是孩子养成勤奋或克服自卑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自我生长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通过获得勤奋感来克服自卑感。所以相对于其他成长阶段,小学阶段的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平衡关系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而敏感。只要孩子通过自我的勤奋获得了一定的进步,我们就要用正向的言语给予孩子最大的肯定。我们奖励的不应该是纯粹的成绩好坏,而是勤奋的态度和勤奋行为所带来的自我提高。

负面动力提高孩子成绩不可取

许多家长说,“我好好说话可孩子不听呀,我说得难听了,训得厉害了,他才会动一动,才会有一点上进心。”然而,这样的反应是孩子体内动物性的一点被动反应,虽然换来了一点成绩进步,却导致孩子以动物性的姿态来对待学习。也就是家长一旦停止贬损和打压,孩子就不再好好学习。于是家长必须不停提高贬低的程度和打压的次数,才能推动处于父母所认为的“木头般”状态里的孩子。最后,失去了自尊的孩子一定会失去自信,一定会走进自卑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如果家长的贬低和打压一直不断升级,那么孩子还会形成个性上的“自卑情结”。在贬损的高压下,即使成绩暂时提高了,但孩子的某个“欠缺”却被贬损的言语放大。比如孩子被骂“笨”“缺根筋”“不如别人”等等,一个极度不自信的孩子就这样被父母以“为了成绩”的名义造就了出来。

然而,面对贬损式的高压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逆来顺受。有些孩子表面上屈服于父母的权威,但打心眼里却完全无法容忍父母强加给自己的这些难听的话。他们就会对父母心生怨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懂事,但骨子里的自卑和敏感会逼他们渐渐走上与父母对抗的“叛逆”道路。

进行平等沟通和客观评价

有的家长吐槽自己虽然嘴上说着“孩子考多少都无所谓”,但真正直面孩子“惨不忍睹”的分数时依然会大动肝火,激起各种各样的家庭矛盾。我有几个小提醒:

1.家长不做强势沟通,不对学业指手画脚

爸爸妈妈要认识到,其实跟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都是情绪控制的问题和我们的暗示问题。家长考前“无所谓”但考后“算账”的行为,会导致孩子的不信任和反感;家长看似无心的责骂,可能把孩子推向自卑的深渊。

2.可以否定孩子行为,但不可否定人格

比如,有的爸妈主观认定孩子“追星”或者“早恋”分心影响了学习,指责孩子“品味太差”、没有“羞耻心”,彻底关闭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大门。仅靠围追堵截地管控孩子的行为是走不远的,不如多和孩子聊聊天,帮助孩子区分欣赏、爱慕等不同层次的美好情感,孩子能够从中获得智慧和判断力。

3.家长要做客观评价,不做笼统夸赞

我们要放弃“贬损式教育”采用“鼓励式教育”,但不能只说“你真棒”“你可以的”这样的套话。对孩子评价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孩子才能从内心真正并且全面地认可自己,获得更厚实、长久的自信。

(王文)

上一篇:勉县周家山镇党员投身疫情防控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