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编者按:2021年,我国共有2070位教师报名参与“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村教师计划”,最后确定了100位。我市有2位优秀乡村教师入选,每人获得10万元资助。
一批又一批乡村教师坚守岗位,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用情怀抒写担当,用生命践行使命,如点点烛光,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发展注入力量。下面,本报记者以饱蘸敬意的笔触与镜头,报道上述两名优秀乡村教师的事迹,并向全国的乡村教师致敬。
付荣全: 快板教学让语文“活”起来
本报记者 曹娜
“七块竹板响得欢,打起竹板儿诵诗篇。七言绝句永不忘,五言律诗也不难,下面接着唱五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带领全校学生手持快板吟唱古诗词,校园内的气氛活跃起来。生于镇巴县黎坝镇、梦想成为一名教师的他,考上城固师范学校,毕业后放弃了在深圳这座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走上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成为大山里的一名乡村教师。为激发学习兴趣,他创新教学手段,用快板艺术撬起山区孩子的自信心——他就是镇巴县黎坝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师付荣全。
付荣全的快板教学,让语文“活”起来。(受访者供图)
考出大山归来奉献母校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就是我的初心。”付荣全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家生活条件不富裕。看着清贫的小山村里,人们为生计终年奔波劳碌,他暗自发誓:“不光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长大学有所成后更要回到家乡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只有这样,一代一代的农村人生活才有越来越富的希望。”于是在深圳的学校工作两年积攒不少经验后,他回到镇巴县当起了乡村教师,2018年回到自己的母校镇巴县黎坝镇中心小学任教语文。
他始终坚持做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常常把上公开课当成乐趣,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学共长,“一师一优课”获省级优课。他还经常指导学生在作文周刊上发表文章,获奖20人次。他个人在省市县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通过磨砺赛教,已获全国第五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创新奖、陕西省优秀辅导教师,汉中市教学能手、汉中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扎根乡村,付荣全任教的学校都是离县城6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小学,留守儿童多、学困生多。从教12年他发现,乡村基础教育最大问题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缺乏优质教育资源,而是学生的不自信、厌学。“就算把再多再好的教育资源往乡村学校倾斜,孩子不愿意去学也等于是无用功。所以第一件事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自信,触发学习兴趣。”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创新快板教学传承中华文化
“跟学生们日常接触我发现,他们都很爱看《经典咏流传》这类节目。由此可见,他们对形式新颖的文化学习是非常有兴趣的。再看快板这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它剔除喧嚣与华丽,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于是我就想到用快板伴奏背诵古诗词的方式,调动学生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说干就干,付荣全将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两次自费去西安学习快板技巧。
一开始,他只在自己班上试验。班里一人准备一副快板,经济困难的他就自己出钱给学生买。他尝试将古诗词改编成快板语言,用快板儿伴着古诗词诵读。课堂上,孩子们特别喜欢这种学习形式,学习热情高涨、好奇心加重,成绩大幅度提高。班级语文成绩从倒数,直冲到了全县前列。他又在学校成立快板社团,从一开始的十几人到现在一百多人,目前参训学生达五百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留守儿童变得更加自信,使其克服了在大众面前怯场的心理。现在,全校每个学生一副快板,每天上午半小时大课间在操场上打快板背诵古诗。清脆的竹板敲击声伴着朗朗书声,传遍校园每个角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付荣全介绍,乡村学校艺术类老师非常少,一般由语数老师兼任,导致乡村学生艺术修养普遍不高。快板这门传统艺术形式易上手,还能锻炼人的双手协调能力、专注力,对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好处。与古诗词这种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创新手段。看着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自信、阳光,他觉得自己这一步走对了,很有意义。在获得乡村教师奖后,他腼腆地说:“是优秀的乡村孩子和温暖的学校团队成就了我。我会秉持初心,继续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创新教学方式,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树立自信心,助力他们追梦远方。”
上官婷俊:点亮孩子提升自己
本报记者 李佩蓉
1月10日下午三点半,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相约腊八的颁奖仪式如期举行,因新冠肺炎疫情改为线上颁奖,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特意安排了2020年获奖教师——西乡县马家湾镇九年制学校王先群老师作为惊喜官,驱车4个小时,在颁奖倒计时的最后一秒,准时推门为今年新当选的正在该县大河镇支教的上官婷俊老师送上了奖杯和鲜花。巨大的惊喜让上官婷俊感动不已,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这不仅仅是对她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扎根一线、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的肯定和鼓励。
上官婷俊(后排中)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扎根乡村 为孩子们打开看世界的窗户
2009年,上官婷俊从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毕业后在北京、上海的教育机构任教三年。在大城市待得越久,她越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资源的珍贵和不平衡,滋生起了回乡任教的愿望。“因为家乡还处在教育发展的五六线城市,还有很多农村学生,他们更渴望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我愿意成为教育的传承者和引导者,让家乡农村的孩子通过我的教学工作见得更多、走得更远。”2012年,她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进入西乡县杨河镇中心学校任教至今,无论教哪一门学科,都踏实认真,不仅传授知识给孩子,更是时刻开拓他们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孩子们坚强自立的品格。此外,在不断提升业务、努力成为更优秀教师的同时,她不忘关注更为艰苦地方的学生。2017至2018学年,她响应国家“三区支教”项目,在距离县城88公里的边远山区——五里坝小学支教,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等工作。2020年8月,她又主动申请到西藏阿里普兰县援藏,为可爱的孩子们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延伸脚下走向远方的路。
一声“老师好”9年初心不改
今年是她担任乡村教师的第九年。乡村教师的生活忙碌且单调,尤其是她在参与“三区支教”项目时,常常离家百里,年幼的女儿全靠丈夫照料,自己则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孩子们,把愧疚留给了家人。
老师在乡村孩子的心里的分量很重,无论在校园里或者校园外,学生遇见老师都会90度鞠躬,说一声“老师好”。每当有学生这样弯腰的时候,上官婷俊也会同样弯腰并面带笑容地回复道:“同学,你好!”正是这一次次地弯腰,一声声地“老师好”,让她心里充满温暖,常常想起自己也是得益于一名名无私奉献的乡村老师,才走出大山,拥抱世界。如今她接过了这把火炬,继续照亮更多孩子的梦。
如今她借助马云基金会获得了很多公益资源,帮助大河镇河西教学点引入了火柴公益,可以帮助孩子们完成一些小心愿。正在申请的“一校一梦”公益项目和童年一课在线云课堂,会使更多的社会力量看见乡村孩子,看见守护乡村教育的老师们。
不断修炼 成为更好的自己
“10万元奖金准备怎么用?”
“眼馋很久的线上名师课终于可以报了。”
多年来,她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通过读书、网络、培训等方式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因为她知道只有不停地充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保持常新状态,才能迎接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我希望我能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注意积累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发现,做一名思考型教师,将自己的心得、理论记录下来,最好每年能发表至少一篇论文,每学期写两篇教育叙事,五年内完成一个县级研究课题、一个市级研究课题。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能有进步和成长。并且积极参加教师技能大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