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长安大学学子进乡村磨子桥里看教育“三色画笔”助振兴

2021-07-30 16:23  西北信息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最终要靠人才,而乡村地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则需要乡村教育。为对乡村教育现状有更全面的认知,2021年7月11日,长安大学“洋帆启航·助力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陕西洋县磨子桥镇,探访乡村教育振兴之路。

“强师资”厚植奉献家乡底色

磨子桥镇处于原国家级贫困县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师资力量难以补充,当地小学办学规模小、招收学生少,部分乡村有上学困难的现象。但近年来,以磨子桥镇中心小学为代表的乡村学校在政府支持下,大力招揽青年教师,并派出本地教师到大学进行短期培训交流,乡村小学逐渐多了具有更强专业素养的老师。

磨子桥镇中心小学校长陈宝民介绍到:“中心小学在磨子桥镇不同村子下设有5个完全小学,每年在中心学校和完全小学之间对新入职教师进行轮岗,以此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确保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在“在乡村”“融乡村”“强乡村”的发展理念下,学校自主开发了一批校本课程,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升。此外,学校借助“双高双普”、“义教均衡发展”等政策措施,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学硬件设施也得到进一步优化。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得在这个汉江旁的小镇“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一批乡村教师队伍,为振兴乡村教育注入了不竭活力。

“零失学”彰显立德树人基色

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相对贫困学生应助尽助,营养餐工程全面覆盖,再也找不到“失学儿童”。实践团队了解到,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其他困难家庭上学难的问题,学校专门建立了教师网格化管理制度,领导老师包村管理,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建立帮扶台账,确保每一位贫困生享受资助,保证零失学。

“磨子桥镇内有洋县最大的移民搬迁点,总人口一万余人,为解决移民点儿童基础教育问题,学校积极筹划,利用假期,以三个月的奇迹速度在开学前建起一栋设施齐全的崭新教学楼,有效解决了移民搬迁点内儿童受教育问题。”中心小学校长陈宝民说到,他的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开心和自豪。

对于毕业升学学生,学校对接区域内两所初级中学,为每一位毕业学生建立跟踪档案,确保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衔接流畅,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避免因学校管理空档而可能出现的辍学现象。

在政府补助下,小学为学生每天准备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的免费午餐直接送到教室,保证了健康成长的营养供给。“能不能找带管饭的学校入学”成为当地家长的关注点,特别是乡村留守儿童较多,在家长们农忙工作时候,孩子在学校有一顿可口营养的饭菜更令人放心、省心。

“多特长”绘就素质教育亮色

积极培养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打好素质教育基础成为新时代乡村教育的重要特色。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地小学教育教学抛弃了曾经片面的教育方式,不再唯“语数英”三大“主课”分数论,更加着重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形成“一校一品牌,一班一特色”,中心小学下属的每个完全小学都有自己的靓丽品牌,每个学校中不同班级又有不同的班级特色。

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翟波介绍到:“学校开办多个课外社团,比如机器人社团、书画社团等,在各级比赛中收获颇丰,获得了学生的喜爱与家长的好评。新建立了图书室、舞蹈室、音乐室等,整齐的陈列和明亮的教室保障了各科教学的顺利进行。”

素质教育保证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深入发掘孩子们的特长并积极培养,让孩子们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特别是磨子桥镇中心小学还成立了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由孩子们亲手进行种植劳动,从中学习劳动知识,锻炼提高劳动能力。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通过调研,实践队员们一致认为,办好农村教育是保障每个孩子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基础,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乡村教育还面临着“缺教师”的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不畏艰险,投身乡村教育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安大学“洋帆启航·助力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将通过实践调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三下乡”的要求,深入基层学思践悟,身体力行扎实调研,不断开拓视野,提高综合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青年人的贡献。

通讯员王作航陈奎臻

上一篇:共青团镇坪县委“三强三促”学党史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