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张玉文 衡俊昌
7月14日,我市领导干部研学考察团到南通市考察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城市建设等。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36.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9.3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连跨4个千亿级台阶,各县(市)区均超千亿。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牢固,工业应税销售突破万亿,建筑业总产值跃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坚持协调发展,区域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化率达69.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环境质量大幅改善,长江南通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PM2.5浓度下降41.4%,单位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坚持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释放。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跨江合作全覆盖。累计利用外资128.6亿美元,获批中国(南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坚持共享发展,人民生活更有品质。财政民生投入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4.6%、51.4%,人均储蓄存款全省第三。
同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同样是各种要素资源倾斜聚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哪些值得汉中经开区学习?带着疑问,考察团首先来到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学习。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20年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列第29位。近年来,该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大力整治钢丝绳等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腾出更大的空间,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以赴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力,国家级数据中心产业园、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园、省级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开始显现集聚效应。累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800余家,培育IPO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等主导特色产业集群。
在功能定位、发展思路、招引企业方向上与汉中经开区“颐高汉中互联网+双创园”类似的中天科技南通科创中心,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内,拥有1.6万平方米办公区域,配套建有5G天线测试中心、超高压电缆研究测试中心、工业互联网运营指挥中心、氟材料研究所等前沿技术研究和科学实验场所,可同时供500名研发人员使用。目前,中心研发的光模块、天线、边缘数据中心等产品已与三大运营商、中兴通讯等形成战略合作,广泛用于5G网络建设;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主要开展标识节点解析研究,建成线缆行业全国试点示范平台,形成2项“5G+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
南通创新区,位于南通滨江城市“一主三副”格局的核心区位,自2016年底起步规划建设,坚持规划优先、生态优先、配套优先,教育、医疗、文化、会展、商业等功能配套逐步建成。多维精准发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系统良性运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纺织、智慧建筑等主攻产业项目持续落地见效,北京大学光电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智能感知研究院、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纷纷签约入驻。当前,南通创新区正围绕“城市新中心、科创引领区、人才向往地”目标定位,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金融商务中心、企业总部中心建设,努力建设长江以北创新发展的标杆、城市建设的典范。
考察中,南通市“诚信立区、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亲商、爱商、富商”的服务理念、“一站式、专业化、国际化”的高效政务服务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下水、通污水处理、通蒸汽、通工业用气、通网络、通天然气、场地平整,“九通一平”的园区建设服务要求也给汉中园区高标准建设提供了思路。
短评
从1999年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开始,20多年来,我市建成园区5个,其中,汉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具备区域竞争力的高水平园区;省级汉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兴汉新区正在打造汉文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及物流示范园区稳步推进;滨江新区成为体现汉中城市时代风貌的中高档景观社区、文化休闲游憩区、现代化商务区。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园区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在此背景下,产业园区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特别是产业特色不鲜明、过于依靠优惠政策招商、“领头羊”“独角兽”企业过少的问题日趋凸显。我们要破解这些难题,发挥好产业园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园区的发展方向;要当好“金牌店小二”,树立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率,以高品质服务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两链”融合为抓手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园区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