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近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求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这是为了从社区治理层面破解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庭支持不足、社区保护不够的问题。
当下,工业化和城市化正推动着中国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城市冷漠化和农村空心化使得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弱,一些未成年人面临着家庭支持不足、社区保护不够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可能变成难以融入社会的“问题青年”。
儿童主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在很多地方的试点和实践中,都设立过儿童福利主任、儿童福利督导员等岗位,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实质上都是在家庭和学校之外距离未成年人最近的地方,设立一个可以连接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角色。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儿童主任需要扮演的是3种不同的角色。
儿童主任的第一个角色是未成年人与家庭关爱之间的桥梁。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实生活中,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家长外出务工、终日忙碌,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保护未成年人。甚至一些长期分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和情感培养,亲情淡漠、关系僵化,更谈不上温情的保护。困境儿童由于父母缺少监护能力,多与祖辈共同生活,缺少足够的家庭教育和保护。社区儿童主任能够部分扮演家长角色,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重拾家庭温情。
儿童主任的第二个角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守护者。留守儿童比其他未成年人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和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他们之所以成为未成年人中的“易感”人群,根本原因是缺乏家庭的支持、保护和家长的监督,他们社会规范的习得和内化不够,成为社会发展的边缘人和社会规则的叛逆者。儿童主任的守护者角色,不只是要承担未成年人保护的职责,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习得社会规范,遵守社会规则,成为能够融入社会生活的有用之人。
儿童主任的第三个角色是国家政策的传递者。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成长和保护问题,但很多需要政策帮扶的家庭和未成年人政策知晓度不高,不具备独立申请的能力,国家优惠政策存在落地慢、落地难的问题。社区儿童主任是国家优惠政策的传递者,能够整合辖区内的各种资源和政策,帮助有需求的未成年人和家庭真正享受到政策实惠,让未成年人成长和保护政策的执行和监管有了制度保证,让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爱心和关心落到实处。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需要呵护的嫩苗,照料、教育、保护和监督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社会转型变迁过程中,传统以家庭为主的教养、保护模式难以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求。社区儿童主任的全面推行,不仅明确了社区在未成年人成长和保护方面的功能定位,把社区与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打通了基层未成年人成长和保护制度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助推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形成新格局。 (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