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为打造智慧医院新高地,解决医疗健康行业共性问题,西安交大二附院立足国际前沿、落实“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国家战略,在国家卫健委、陕西省政府、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卫健委及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于2019年4月12日联合西安交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徐宗本院士团队、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毛瑛教授团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健康教授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忠权教授团队等,率先成立了国内首家医疗机构设立的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自成立以来,研究院瞄准落实“分级诊疗”的难点和痛点,以国家大健康战略为服务宗旨,积极展开深入合作,在研究院名誉院长徐宗本院士的领导下,对微剂量分布式CT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致力于整合不同区域的医疗资源,并为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传统CT的应用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包括高剂量高辐射的扫描风险、离散化数据与一成不变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的制约、基层医院诊断能力不足以及CT机的高额购置成本、重复繁琐的机械操作与参差不齐的医技水平等。因此,具备远程医检、传染病医检、疾病筛查、移动性的应急诊断、智能分析、功能成像、定量成像等功能的新一代CT系统成为了全民健康时代的新需求。其中,因为CT剂量与人体健康、影像质量的密切关系,保证诊断效能的微剂量成像则是新一代CT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国际公认趋势。
基于以上问题及需求研发的微剂量分布式CT,采用扫描和成像分离模式,形成了“分布式医学影像终端机”(后简称“CT终端”)和“远程分布式云成像”(后简称“成像中心”)的新机制,即“”CT终端仅负责X射线扫描,采集的数据通过5G网络或光纤传输到云端,成像、智能阅片等通过云端强大的计算集群自动调度算法完成。医院只需安装CT终端,不必配备传统CT昂贵的图像后处理系统。一个成像中心可接入1000台以上CT终端,能达到一个省不同级别医院和体检机构的应用规模,可以实现“下农村”“入基层”“进社区”,甚至可以像打印机那样自由部署。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使用了先进的成像算法,有效解决CT成像中的X射线高辐射问题,使得低剂量甚至微剂量辐射CT成为了现实。
2019年2月,西安交大二附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徐宗本院士指导下,共同谋划微剂量分布式CT技术中心相关临床研究方案并展开前期的设备部署工作。2020年7月,相关设备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大明宫院区开始安装及调试,为研究工作进行准备。
2020年9月,该技术开始在西安交大二附院进行二期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已实现了相较于传统CT五分之一剂量成像,十分之一剂量成像的重大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该技术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大明宫院区正式试用,用于服务患者。通过将CT机扫描的原始数据发送到云端进行安全归一化管理,可充分发掘数据的价值,不断的优化机械参数、人工参数和提升诊断效率。
借助云计算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为高清分辨率的成像提供能力支撑,通过动态的计算协调机制,保证所有的接入的设备都能实时高效的计算和反馈结果。
通过使用微剂量分布式CT中心技术,西安交大二附院可为就诊患者提供大范围疾病筛查服务,也将帮助医院利用自身优质的专家资源,解决基层医生阅片难题等问题,从而盘活基层和边远地区医疗服务资源,为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研究院成立两年多以来,在徐宗本院士的指导及其团队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相继成立了“智慧医疗创新中心”及“医疗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进行医学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及医疗区块链等领域的联合攻关研究,目前已取得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同徐宗本院士团队合作,于2020年初疫情爆发期间紧急为医院研发了一套“免费在线健康咨询、问诊与新冠风险筛查系统”,最大限度减少了医院因人员聚集引发的交叉感染,让广大市民更快、更便捷地寻医问诊;在徐宗本院士提出的打造智联网医院的理念引领下,联合中国移动、延川县人民医院共同成立了“延川县5G智联网医院”,为分布式微剂量云CT中心技术的示范应用提供试点基础,之后也将在柞水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更多试点工作。
未来,西安交大二附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会继续在徐宗本院士的指导下,与相关团队展开密切合作,联合研发快成像设备、分布式CT及核磁设备等可以贴近社区和边远地区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即通过进行分布式超快核磁共振成像的数学理论与算法研究,研发分布式超快核磁共振成像软件系统,并与国产核磁共振成像设备集成,实现在线运行并部署试点;通过研发扫描速度快、剂量低、用药低、图像质量好的分布式CT核磁设备,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以及病变的定位、定性、定量诊断水平,最大程度上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宽广而确切的诊治信息,为患者提供各项高端临床检查及图像后期处理,满足不同疾病诊断需求及健康体检。王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