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何大龙 文/图
5月11日,来自国内7所大学、13个省的农科院(农科所)的教授、专家,以及种业企业代表100余人,在位于勉县周家山镇黄沙社区的陕西油菜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观摩116个参展油菜新品种。
5月11日,由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杨凌品种权交易中心和汉中市科学技术局承办,市农业农村局、勉县政府配合的第三届全国(杨凌)油菜科技大会汉中现场观摩会在勉县举行。来自国内7所大学、13个省的农科院(农科所)的教授、专家,及种业企业代表100余人,在勉县周家山镇黄沙社区陕西油菜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武侯镇土关铺村油菜制种基地,对油菜新品种、油菜制种和大田生产,进行观摩。
我市油菜产业发展情况怎样?具备哪些优势?教授、专家及种业企业对我市油菜产业的发展有何建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作了采访。
我市油菜属全国优生区 全省主产区
示范站协作单位汉中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现有油菜制种基地5500亩,分布于勉县的4个镇8个村,先后代制生产了秦优7号、秦优10号等20多个品种,累计生产优质杂交油菜种子370万公斤,为长江、黄淮流域油菜种植区提供了2000多万亩的优质油菜种子。
记者从市科学技术局了解到,我市是首批全国区域性油菜良种繁育基地,油菜年制种面积达3万亩以上,常年种植面积120万亩以上,占全省40%,是全国、全省油菜优生区和主产区。
天时地利人和助力油菜产业发展
其实,除了上述先天优势,我市还有人和优势。陕西油菜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负责人、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良繁栽培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任军荣介绍,近年来,在省、市、县科技部门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中心充分发挥示范基地人才、科技优势,立足汉中,着眼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已经选育出适合陕南及类似生态区油菜新品种8个,通过科技示范及成果转化,其中已有4个品种转让给制种企业,进入种子生产推广,有力带动当地油菜科研、生产的发展。
另据了解,我市种植油菜的历史已有1800多年。油菜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菜籽油是本地主要的食用油。近年来,我市也不断加强油菜产业的科研创新及新品种的培育。其中包括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航天诱变技术、远缘杂交技术、八倍体诱导技术、菌核病抗性加压技术、根肿病病圃加压筛选7项种质资源创制技术;育出汉油6号、汉油8号等适合长江上、中、下游冬油菜区种植的高油、低芥酸、低硫苷、抗倒、抗病、适宜机械化、中早熟的杂交油菜新品种14个;获得13项科技成果、2项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锁定旅游景点、农家乐、油菜花节会场,发布了具有多花色、长花期等特点的观赏型彩色油菜花新品种(系)28个。
打造“全价值链发掘”“全产业链开发”
任军荣表示,除了科研机构、生产推广企业、加工企业等要打通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展示示范、栽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环节外,下一步,还要实现油菜产业的“全价值链发掘”“全产业链开发”。其中,“全价值链发掘”包括油菜芽和油菜苗的菜用价值,油菜的饲用、肥用价值,油菜苔的菜用价值,油菜花的旅游观光价值,菜花蜜的蜜源价值,双低菜籽油和高油酸菜籽油的营养健康价值,双低菜籽饼的优质高蛋白饲用价值,以及油菜轮作的培肥抑病价值等。“全产业链开发”则是针对上述每一个价值点都进行产品化、品牌化开发,即将每一个价值点都打造成一个产业,如油菜芽产业、油菜苔产业、油菜蜜产业、油菜花旅游观光产业、高营养菜油产业等,开发形成油菜的产品链和品牌链,大幅度提高油菜生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油菜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独特优势,助力我市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