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钟家沟:红色打底绿色发展 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2021-04-29 14:00  汉中日报

暮春时节,伴着蒙蒙细雨,循着红色足迹,记者驱车来到西乡县骆家坝镇钟家沟村,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撤出后辗转来到汉中境内。在结束了城固小河口会议、升仙口战斗后,红军徒涉汉江,经过上元观抵达西乡县廷水、私渡河、钟家沟、贯子山、峡口、骆家坝一带,并将总部驻扎在钟家沟。12月15日,红四方面军在钟家沟玄天观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并作出“由陕入川、以川北为中心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决定。

岁月流逝不复,慷慨往事可追。实地寻访这片红色故土,可以告慰英烈的是,巴山深处不仅代代传承红色基因,还深耕绿色产业,青山环绕的钟家沟正呈现出越来越红火的发展态势。

红色是钟家沟的底色

走进钟家沟村,绿水青山迎面铺开,层峦叠翠,景色宜人。沿着村主干道旁的石径拾级而上,记者来到位于山顶的红四方面军钟家沟会议旧址玄天观。

红军战士们用过的旧物品,整整齐齐地陈列着,每一样都承载着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每一件都带着令人动容的红色记忆。聆听着工作人员讲述钟家沟会议召开前后的情景,记者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严冬夜晚。

1939年出生在骆家坝镇张家坝村的周金华,从小常听父辈们讲起红军长征的故事。他说:“红四方面军在西乡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对西乡意义重大。在这里,他们宣传红军主张,开仓放粮,惩处恶霸。住在群众房檐下,不拿一针一线,严明的纪律,都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拥护,当地不少人都萌生了追随红军的想法,并最终加入到长征队伍中去。”

“‘红军是好人!共产党是好人!他们对咱老百姓好!’这是父亲讲红军故事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了。”红军在周金华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长大后,当祖国需要时,他也义无反顾地参军,直到1964年才从部队回到家乡。

在老街一面斑驳的土墙上“只有苏维埃下苦穷人才有饭吃”的标语还依稀可见。为了充分保护红色资源,展现红军长征经过西乡以及西乡早期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的史实,2013年以来,西乡县启动了红色旅游地建设,恢复重建了钟家沟会议会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红四方面军将士宿营地等。

如今,红色是钟家沟的底色,也是西乡的底色。

从吊桥到水泥桥,折射小山村的变化

1932年12月17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开始从钟家沟出发。19日,主力部队全部离开西乡。红军们走过钟家沟吊桥,到达四川,建立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创了革命新局面。同时,红四方面军也在西乡留下骨干力量,支援、发展地方革命武装,掀起了创建红29军的红色浪潮。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曾经的吊桥已布满岁月的痕迹,无法再正常使用,但在它的旁边,一座双向单车道的水泥桥已建成通行,通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将代代流传的红色精神凝聚成了阔步奔小康的信心与行动,过去贫苦落后的面貌永远成为了历史。站在全村最高处,极目远眺,一排排整齐的二层移民搬迁楼拔地而起,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笔直向前,修剪整齐的绿植屹立两旁,村口几位老人聚集在一起热闹地拉着家常……钟家沟村正像一幅新画卷徐徐展开。

家家户户飘茶香

沿着钟家沟村主干道一路走来,发现不管是田埂上、山坡上,还是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一排排的茶树。“小茶叶”已经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天刚亮,二组村民李平兴就出现在自家的茶园里。“五一”前的鲜叶虽没清明前那么金贵,但还是能卖个好价钱。天空飘着雨丝,他依然在茶园里忙碌,手指翻飞快速地将最鲜嫩的一芽一叶采摘下来。常年风吹日晒的劳作,55岁的他看起来要比大多同龄人老一些,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也“磨”出了红火的日子。

8年前,为了照料患病的妻子,本来在外务工的李平兴回到家中,靠几亩薄田维持全家生计。2017年,全村确定了将茶叶作为主导产业,已经种了十几年茶叶的他看到了希望。在村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从其他村民那里转租茶园、积极参加种植技术培训、更新茶树品种等等,几年时间,用勤劳的双手摘掉了穷帽。如今,17亩茶园承载起全家新的生活。

钟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邹显惠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共有3000多亩茶园,人均1.5亩,一亩地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满山茶叶真正成为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叶。接下来,我们将全力运转村级茶叶加工厂,不断延长产业链,让茶园的茶叶从春季到秋季都有销路。同时,用好青山绿水资源,进一步挖掘茶文化、茶旅游潜力,靠绿色发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从89年前老一辈革命家在牧马河畔竖起第一面红旗,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穿越近一个世纪的“红色接力”,钟家沟村旧貌换新颜。在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上,人们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春天故事。

上一篇:渭南全市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联席会议召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