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者 王焕焕 通讯员 文杨帆)市发展改革委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围绕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盐铜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方面重点工作,多措并举、尽锐出战、真抓实干,努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地落实,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补短板、强基础,切实筑牢脱贫攻坚根基。市发展改革委同交通、水务、供电等相关成员单位建立了协同配合、信息共享、齐抓共管、重点突破的协作关系,围绕全市减贫任务,通过系统谋划重点任务、协同争取项目资金、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等多种举措推进项目建设,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提升了脱贫攻坚支撑力。农村出行交通更加畅通,落实项目资金3亿元,新建通村公路73.7公里;实施“油返砂”路面整治264.4公里,深度贫困村30户以上通组路硬化80.3公里,完成了全市359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兜底性任务;通过通公交、通班车、电话预约等方式,所有建制村均实现通客车,彻底打通了群众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投资4.95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65个,全市单一式饮用窖水和区域性高水价问题得到全面消除,所有工程水质消毒净化实现全覆盖;农村居民均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8.8%以上。农村用电条件得到更大改善,累计投入农网改造升级资金1.84亿元,农村电力建设和供电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市供电服务区域内所有行政村、自然村用电实现“有需即接”,电力入户率和农村动力电通村率两项指标均达到100%。建成扶贫电站240个,惠及全市10313户贫困户;全省最大的光伏技术领跑基地项目如期实现并网发电全容量接入,为助力贫困群众稳步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合力、重实效,携手开创盐铜扶贫协作新局面。4年来,市发展改革委引导各类帮扶资源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聚焦贫困区域,盐铜扶贫协作工作呈现出多点开花、抓实见效的局面。两地党政企业、部门镇村等共实现交流互访200多批2000余人次,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542名开展挂职交流学习,促进了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累计落实苏陕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1.22亿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277个,惠及贫困人口3万余人。以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实施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38.72亿元,带动6499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全省苏陕对口协作单体固投最大的工业制造项目———达美年产600万只汽车铝轮毂项目投产,有效助力“陕西制造、铜川配套”。通过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就业培训,搭建劳务协作平台等方式,提升劳务协作成效。举办就业培训班50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542人,实现就业1176人;通过培训144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创业成功,带动贫困人口3319人实现就业;实现贫困劳动力到江苏省就业357人、就地就近就业700人。引导社会帮扶,结对共建助力脱贫,两市累计实现镇镇结对22个、村村结对16个、企村结对36个等;共收到市、县、镇、村对口帮扶资金及捐物折款1510余万元,全部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等项目。累计完成消费扶贫交易额6319.8万元,惠及贫困人口8278人。
抓扶持、促融入,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县相关部门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资源要素,精准落实产业、就业等后续帮扶措施,全力提升4590户13944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通过新建、改造提升等方式,持续提升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市60个移民搬迁安置点水、电、路、讯以及学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全部到位;幼儿园、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充足,适龄学生实现全部入学。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家庭有劳动力3561户7070人,已就业6963人,其中转移就业4675人,创业88人,涉农就业2200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目标;通过村集体经济带动分红,主体带贫收益,参与合作社经营等方式,对全市3002户9892名有产业需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产业帮扶,实现了中长期产业、集体经济全覆盖。全市60个安置点中,16个安置点采取挂靠的形式成立了19个村民小组;44个点采取融合形式纳入当地村委会、社区,配备网格员,进行网格化管理;新组建基层党组织5个、就近挂靠组建党组织31个、组建党小组12个、在原村建立、由本村党组织管理的6个、选派党建指导员6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市县(区)两级均制定印发了“1+7”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通过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帮扶政策、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不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