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成功励志 > 成功秘诀 >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2015-03-23 14:48  长安青年网

我们要想有所突破,就要修正既定的轨迹,像书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构造,就永远无法改变现实,也永远不可能取得进步”。让我们先改变我们的思想,然后让思想来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塑造性格。一个人有了优秀的性格,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一套正确的行为准绳,引导我们解决根本问题、追求圆满的人生。这种新的思维标准,也就是高效能人事的七个习惯,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以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类具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这是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是环境与制约作用的产物。有人认为人的意志力是无法克服社会制约的,这包括三种论调: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不容否认这三种说法都是有其足以立论的基础的。但是这些观点基本上来自于对动物的研究,而人却是具有主观的能动性的。

人就其本质来说对环境是具有主动性的而非完全的对环境作出消极被动的反映,人能够以主动的行动去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并不一定强求,并不一定会具有侵略性,对于一个能够冷静思考、具有严密推理能力的人来说这意味着对规律的顺应。从个人的指导思想上来说这是不去逃避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对于一个具有主动性的人来说他能够以实际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守株待兔。然而积极主动不是蛮干,对于力所不及的事情能够冷静对待具体分析泰然处之,对于力所能及的事情则应全力以赴。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人都有自我的期许,这种期许或许很明确或许很模糊。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期许。而这里讲的是人生真正渴望的目标。人在社会中生活很自然地会以某种社会认同的标准来作为自我期许的目标,比如职务、职称、收入水平、社会声望等等。然而这真的是最渴望的吗?应该说这只是标志而非本质,也许本质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吧。但人生的目标终究还是会需要某些标志的,只是不要把标志当成目标本身就好。

为此本书的作者谈到了两次创造的理论,即所有事务都要经历心智的第一次创造和实践的第二次创造。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在心中进行构思,然后在此指导下进行实践。因此认定自我目标就显得极其重要了。一旦确定了自身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接下来就是如何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以此为归依而实践。韩非子曾说“非知之难,处知则难”如何实现自我管理,在实践中不迷失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就涉及到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的问题,自我领导就是确定并保持目标,可见确定了努力的目标只是在部分上解决了自我领导的问题,接着要做的就是保持这一目标。同时还要努力进行自我管理,在纷繁芜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迷失自己路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要事第一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然而何为要事?记得一部小说中曾经这样描写某个公司老板:“他总是跳着脚从一个危机冲向另一个危机”,危机就一定是要事吗?看来未必。这就涉及到管理,如何进行管理,如何把握重点是提高效能的关键。集中精力于重点,那么就需要对其余部分放手,作为领导就是要授权;作为一般工作人员就是要分轻重缓急。然而我想任何事情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认识清楚,那么就有一个对重点的再确认的过程,海尔的老总张瑞敏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曾经谈到他最重视的事情是重复出现的问题,因为一旦某个问题重复出现就说明这里存在着某种结构性的问题。我想这充分的证明了对于日常事务的重点管理。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谁都需要自我确认和自我满足,人们往往更重视自我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这在工作中对于协作会产生不利影响。作者归纳了人际关系的六种模式: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两败俱伤、独善其身、好聚好散,其中独善其身是指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为自己获得利益;好聚好散是说如果无法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就各自好聚好散。

在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来源于体系而不是人,人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环境和体系作用的结果。而这个体系的构建总的来说作者语焉不详。

习惯五、知己知彼——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

首先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让对方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知己知彼”这句由孙子兵法而来的成语似乎有些火药味,我想其实就是正确的沟通。知彼的首要条件就是真正的倾听,了解对方的关切,理解这种关切,站在讲话者的角度看待整个问题。然而这里面必须认识到这种理解不是赞同,甚至不是同情。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而是深入了解对方,给对方倾诉的机会。在倾听对方的过程中,倾听者往往会做出四种反应:1价值判断:对其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两种态度。2追根究底:以自己的价值观去探查别人的隐私。3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4想当然: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去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这四种反应难以做到有效沟通。真正的有效沟通应包含三个阶段:重复语句,使对方专心聆听;加入解释,将目的动机等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渗入个人的意志,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阶段:品格、情感、理性。而单纯的直接理性说教未必具有说服力。

习惯六、综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精髓就在于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人们在沟通过程中存在着三个层次:自我防卫、彼此尊重、综合综效。人们总是本能地去捍卫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很常见。更具有沟通技巧的人会彼此尊重但仍然存在着某种抵触心理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而本书作者主张的是综合综效,敞开胸怀接纳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一孔之见。应该认识到如果某人与我意见不一致他必定有他的道理,甚至可以说他一定体会到了某种我没有体会到奥妙,这值得去了解。中国古人也说“刍荛之言,圣人择焉”我不是圣人,对方也不是一个牧童樵夫他的看法必然是值得了解的。

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就是因为存在差异因此要尊重差异。与人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和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人是有惰性的,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下去而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磨练自己,从身体、精神、心智和社会情感等四个方面进行积累增进修养。

儒家思想家们认为,才胜德则为小人,德胜才则为君子。这里的德就是良知,我们应该在良知的指引下行事。良知是人类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个没有良知却有掌握着力量的人必将是社会的祸害。

总的来说这本书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面的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要事第一的习惯、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更新的创造对我的触动最大。

上一篇: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 下一篇:成功人士怎么创业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