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陈雪利:微观光影下的“多面体”教师

2023-11-15 12: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记者 蒙少华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光子学与分子影像实验室内,陈雪利正在如往常一般,和团队成员们一起调试激光,校准系统光路,准备利用三维拉曼技术进行果蝇脂质代谢的无标记可视化研究。这是他正在进行的多尺度定量光学成像研究的重要一环。

从2003年高考顺利考入西电,到师从高新波教授,完成硕博阶段的学习,再到毕业留校任教,担任先进医学影像团队负责人和团队党支部书记,今年是陈雪利在西电度过的第二十个年头,他也不由得戏称自己为“土生土长的西电人”。他说:“西电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扎实的学风非常适合我,也可以说是成就了后来的我。”

教学面:“教育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有句话流传甚久,那就是“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用来形容陈雪利,很是贴切。

先进医学影像团队共有教师17名,研究生115名,包括生物医学光子学与分子影像、医学影像系统与应用、生物医药与成像等多个课题组,作为一支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的大集体,“如何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一棵树的担当帮助学生们树立成才理想和目标?如何培养造就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持续提升团队创新能力?”这是担任先进医学影像团队负责人和团队党支部书记以来,陈雪利时刻思考的重要命题。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国内外形势,对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先进医学影像团队的老师们在十余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生物医学类经典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学科内交叉多,跨学科交叉少;理论方法多,前沿实践少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完善他们的技能本领,不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撰等方面进行改革,成为首要之选。

围绕这一主题,陈雪利组织团队教师全面调研分析,开展了新工科生命科学类特色教材的撰写,并围绕体系化教材初步探索建设了具有西电特色的电子信息与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工科教学内容。例如在“医学仪器”课程中,在基础认知维度,通过应用实例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在交叉运用维度,融合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等协助学生建立跨学科交叉思维;在实践拓展维度,通过对核心知识点的虚拟仿真实操、创新创业实践、知识点转化产业应用等方式开展课堂研讨、翻转课堂、专题报告等多样化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效打通了学生低年级阶段数学、计算机、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认同感。

毕业生刘瑞坦言:“通过老师们的教学,获得了新的知识与技能,增强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团队的老师们不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许多生活经验和智慧的源泉。”

在教学方法模式方面,先进医学影像团队是西电较早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团队,近年来逐步构建完善了基于“行业特色+育人范式+数据驱动”的理工类“三点一面”课程教学模式,即以西电特色新工科生物医学类课程内容重构为先导、多层级个性化教学育人体系为载体、全过程数智驱动评价为保障。

“我们也尝试将团队研究成果、创新实践融合课程教学,例如基于团队在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自主研发了融合行为-生理-脑功能信息的‘三全育人’多维度学习智能评价平台。”依托该平台,教师能够根据全过程效果评价针对性开展个性化混合式教学,促进了教师智能信息化创新应用水平;学生也可以准确把握重难点及学习方向,线上线下主动学习频次,有效性及效率近三年均有显著增长。

据了解,该平台目前已在校内外80多门课程(包括在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试点10门)推广应用,超十万人次使用,助力学校入选2023年教育部高等智慧教育平台十大创新案例。

科研面:“不能轻易实现的才说明具有挑战性”

关于科研,陈雪利常说,“科研项目攻关中要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他也说,“不要轻言放弃,不轻易实现的才说明具有挑战性,也有可能是创新性的成果”。

而他,带领实验室的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些话。

“能够以高的时空分辨率可视化生物机体的三维结构和功能信息,对于研究脑功能、发育生物学、细胞新陈代谢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普渡大学访学期间,陈雪利通过将贝塞尔光束引入到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中实现了一种这样的技术手段。

因为该技术的成像视场有限,设备昂贵、无法提供三维结构信息等问题,回国后,陈雪利便带领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开始攻关这个问题。

初期,设想比较理想,但现实却很残酷。项目从2018年开始,虽然第一年便成功研制出仪器,但是由于自发拉曼信号非常弱,实验室一直获取不了可观信噪比的图像,“学生因为这个课题延期了快一年才毕业,期间我们也有想过放弃,但总感觉能够实现。”带着不放弃不服输的劲头,陈雪利和学生们一起,从单个光学元件的选型,到整套光路的设计、避光方案的选择等,一步一个脚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终于,到2022年上半年,研制成果获取了比较好的模式生物的可视化结果,历时四年半正式开始应用。这项成果也发表在今年的Science Advances上,成为西电在该期刊上首篇完全本土完成的论文。

针对不要轻言放弃,陈雪利同样回忆起了另外一件事,“实验室在参与跨尺度多模态消化内镜研制时,契伦科夫荧光信号极度微弱、成员暂无激光扫描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研发经验成为两大难题。”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的主要任务,陈雪利和学生们同样没有选择放弃,立即组建了4人攻关小组。当时陈雪利名下只有5个硕士生,组成小组里面有3个硕士,其中2个硕士后面转为硕博连读。

小组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调研、设计并论证方案,同时与该项目共同承担单位中的企业和医院深度交流与讨论、与国内激光扫描荧光共聚焦显微内镜研发领域的优势团队学习,终于,在项目执行三年后成功将设备研制出来,性能指标达到了任务要求。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该仪器研发、性能测试、以及现场验收过程中,均需要在医院进行,并且要跟医生要有足够深度的沟通和交流,这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现场验收时,陈雪利和学生们在西京医院连轴转了3天,为了确保专家现场测试顺利,在前两天进行了多次的预测试,最终顺利通过验收,专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团队研发的多模态内镜设备在西京医院临床试用

在解决科研问题过程中,除为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外,面对不同科研问题,陈雪利帮助学生们养成了解题破题能力,从“知道怎么做”到“学会为什么这样做”,是学生们的最大收益。

“我们遇到科研上的难题时,陈老师会引导我们从课题意义出发,跟我们一起探讨用什么方法,做什么内容是能真正切合课题实际需求的”,研究生杨慧婷介绍,“老师也会用他的智慧与经验帮我们分析当前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他的这种指导方式让我们在日常实践中注重怎么做,也思考为什么做,让我们受益匪浅。”

针对指导学生科研的心得,陈雪利用“三要”来概括,即“学生科研过程中的研究方向导师要整体地掌握和把控”“学生科研课题要深度参与”“对学生的问题、进展和成果要及时反馈”。

“认真负责,品行端正的良师;以身作则,拼搏奋进的益友”是学生们对陈雪利的一致评价。

党建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涌现活力

谈起先进医学影像教师党支部的成立,陈雪利记忆犹新,“学校要求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工程’,持续优化支部设置,我们先进医学影像团队是第一个积极响应的,因为当时我们的团队结构已经比较合理、比较成熟。”

为着力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2019年,陈雪利积极响应学院党委号召,组织先进医学影像团队率先成立先进医学影像教师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围绕“支部建在团队”的理念,在组织模式、活动形式等方面持续优化支部设置,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的同时,也依托研究生、本科生导学团队进行了多方尝试和探索。

党支部书记培训结业证书

在党支部建立初期,适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因为当时团队规模大,很难把团队党员教师集中到一起来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为了能够提升大家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陈雪利和支委会老师进行多次的深度讨论,并征询团队老师的意见,最后在组织模式上,形成了“多向并行,集分结合”的党支部建设模式。兼容共性个性,以支部为载体、课题组为单元,成立师生联合学习小组,将集体学习融入课题组会与研讨中,将学术讨论、实践研学融入到主题党日中。

陈雪利带领党支部在蒲城扶贫基地

业务交流讨论班(第三期)

依托党支部,先进医学影像团队组织新生见面会、年度总结会以及实践研学性质的主题党日活动,增进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自2019年起,每年举办“智能医学影像学术论坛”,根据不同研究方向,邀请各领域校内外专家作主旨报告,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汇通;教师党支部也与研究生党支部一起,通过外部联合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一支部、清华精仪系光学所党支部等共建支部,强化“学术共同体”建设……一系列活动案例和生动实践,团队成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很好促进了党建与团队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技创新等业务进一步融合。

2023年10月举办的第五届智能医学影像与生物光子学学术论坛

目前,陈雪利所在团队连续入选了本科教育类第一批和研究生教育类第二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团队支部建设的做法经验《“铸魂育人”时代背景下理工高校团队党支部深度融合育人探索与实践》也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教师》上。在服务国家健康战略方面,团队自主研制大动物CT系统服务于发改委“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拉曼光谱智能分析技术应用于金银花提取物有效成分鉴定与质量智能化控制、助力蒲城县乡村振兴,为健康中国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出西电人的智慧和力量。

《“铸魂育人”时代背景下理工高校团队党支部深度融合育人探索与实践》也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教师》上

“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够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博士生王鑫宇介绍,“我们团队有着优良的传承、严格的制度、和谐的氛围,这是推动每一位研究生快速成长的根本动力。”

8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意义重大。从教学、科研到党建,陈雪利带领先进医学影像团队围绕“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拔尖人才培养”交出了自己的现实答卷。

未来,陈雪利将和团队成员们一起,继续聚焦于国家在生命健康,尤其是在科研仪器设备国产化方面的战略部署,继续开展跨尺度生命信息的智能感知与调控技术、设备研发。面向国际学术前沿,进行以MPI为代表的新型的智能检测与调控技术研究;同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能够解决生命健康领域的实际问题。正如他所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做到校企结合、医工结合,如果自己做的东西能够真正应用到临床上,我们自己也会非常有成就感”。

上一篇:西安交大栗建兴教授团队在光激发原子核巨共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