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打碎课堂的玻璃墙”——百所境外高校优秀学生落座“西交 通全球”课堂

2022-09-26 18:02  西安交通大学

近年来国际交流持续受到疫情影响,为探索疫情常态化教学模式,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扩大各专业国际影响和国际化水平,助力境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挖掘国际招生资源等目标,8月-9月间,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牵头,联合国际处、国际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电信学部、机械学院、能动学院、外语学院等部门实施开展“西交?通全球”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海外留学生及华侨,采用全英文、俄文现场线上授课。

项目共有十个主题,主要包括大数据诊断与智能检测装备、芯片制备工艺及应用、微观经济学原理、中国法律制度、中西文化比较、中华文化体验与鉴赏之旅、当代中国与时代精神、公共管理系列、信息类学术英语写作与表达等。通过教改立项形式,采用校、院、教师三级联动向全球推介。有10个学院50余位教授参与其中,共吸引4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100多所境内外高校500多名优秀学生参与,其中300多名学生获得结业证书。

机械学院经过国际机械中心的精心准备,以“大数据诊断与智能检测装备”为主题,由中心主任严如强教授,张留洋教授、周晋教授等多位专家面向全球学生讲授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医生”“从不可见到可见的利器-太赫兹波”“如何模拟多场耦合下的原子尺度行为”等课程,与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从理论基础、专业核心技术到工程应用,全方位的展现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与方法,得到了海外学生广泛关注与认可,对提升学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外语学院田美教授和史文霞副教授课程组数十位教授分别以《中外文化比较》和《中华文化体验与鉴赏之旅》为题,围绕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理解与跨文化交流、中华文明起源、中国经典诗词与价值观、典籍中的中国智慧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向海外学生展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方面,为国际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和认知中国优秀文化的“视听盛宴”,有效调动了国际学生学习中国优秀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互动积极,受到国际学生的高度认可和欢迎。短期内吸引了来自自希腊、黎巴嫩、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泰国越南、土耳其、斯里兰卡、刚果、印度、坦桑尼亚、孟加拉、埃塞俄比亚、黎巴嫩、柬埔寨、尼泊尔、伊朗、朝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参加。

法学院由索菲亚?乌舒洛娃教授结合自己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近20年的亲身经历,面向丝路沿线国家及高校,以俄语讲解“中国的国家法律制度”,包括中国法律发展史、中国宪法和国家制度、中国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中国的司法制度、中国的刑法制度等。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和中国共计6个国家的20所高校和13个组织参加。参加人员既有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律师和公证员,也有来自旅游、物流、建筑工业公司和医院等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此外,哈萨克斯坦驻中国大使馆的外交人员也参加了本次课程学习。索菲亚教授深入的互动讨论,学习者提问积极,极大地增进了对中国法的进一步认知和理解,获得线上和线下的高度赞扬,大大激发了相关外国学生拟申请留学西安交大的热情。倾听讲座的一些外国高等院校的老师请求分享本次课程资料,以便将其作为教材使用。撒马尔罕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办公室Mukhtar Nasyrov博士评论道:“我们真的需要在世界顶尖大学接受培训的人才,希望和西交大建立合作并能有研究生入学指标,期待能尽快开展 ”;里海公立大学法学院Adilet教授谈道:“感谢交大行政与管理部门组织此次活动,在艰难的疫情时期我们被迫转向在线,尽管时区不同,课程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希望能进一步提供相关教科书,特别是中国刑法典等,我们在线上与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互动非常棒”;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塔基巴耶夫说道:“作为哈萨克斯坦驻中国大使馆代表,本次讲座不仅对专家,特别吸引哈萨克斯坦听众,使普通民众之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这将有助于商业、旅游及其他互利关系领域发展......”同时吸引了丝路沿线俄语系国家多家企业家高管,收到数十封各方学习感谢信。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当代中国与时代精神”(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为主题的课程中,陈建兵副院长、李秀珍教授等通过视频讲座的方式向各国留学生讲授了“中国改革开放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中国红色文化精神”等主题,在同一课堂中外学生共同探讨关心的诸多问题,英文互动热烈。

能动学院郑春莉副教授谈到,学院组织的“Ec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以小班化形式授课,注重课堂互动和质量,与外籍学生充分研讨,获得很多新的教学体悟,非常有趣,极大激发了教学热情;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围绕复杂情境下的全球治理问题,郭雪松教授、李霄等老师先后开展“向低碳循环经济转型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经济、环境全球化治理”等主题讲授,吸引了外籍学生、华侨、预科生百人参与,“全英文授课交流是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的有益尝试”。经济金融学院徐丽华教授表示:“微观经济学原理主要吸引了丝路沿线本硕博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热情高,求知需求大,积累了国际化授课的新经验”。电信学部牛刚、李辉教授以芯片制备和信息类学术英语为主要内容,组织中外学生同一课堂进行研讨,进行了国际化课堂教学要素的探索。

教务处处长王秋旺指出,国际疫情常态情况下,客观要求教学模式及方式需不断探索。十年来,从2002年MOOC的诞生,陆续产生SPOC等教学模式。但由于在线课程缺少师生互动、知识产权问题、教师授课内容更新率低、提前需录像等局限,教师和学生兴趣受到较大影响。西安交大开拓探索教学组织形式,提出建设“SLOC”课堂,即“small live oline class”,其主要特点为现场、互动性高、小班化、在线、备课不需教师提前录像等,教师自行选择ZOOM等途径组织教学,教师与学生体验与一线课堂上课过程要素一致——重点是使线上授课教师与学生“活”起来,打破了课堂师生间的“玻璃墙”。

联合国秘书长在2022年9月19日世界教育变革峰会上,向全球新发布《关于教育变革的愿景声明》为21世纪全球教育指明方向,其中提到教育的四个目标:Learn to learn(学会学习)、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会共存)、Learn to do(学会做事)、Learn to be(学会成为自己),并指出需要掌握数字技术助力教育过程。教学过程无论是从线上还是线下,关键在于要打破师生之间“玻璃墙”,注重互动与实践,“教”根据于“学”的法子,“学”根据于“做”的法子,组织有效的教学互动举足轻重,是对教师教学的更高要求,也是教学适应并走向国际化的需求。

本次项目组织采用教师、学院、行政管理部门三级联动,互补短板共同开拓国际资源与途径,以项目驱动方式,实现了全校一盘棋。通过调研学生总体满意度达到90%,达到预期良好效果。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包括设计更多互动、教学法上更生动灵活、更注重学生创造性培养、PPT制作更具国际亲和性等等,为聚焦提升国际化办学课堂要素提供了价值参考,对进一步深层次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思路。

上一篇: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届教职工杯暨第十届“饮水思源杯”桥牌比赛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