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实用文档 > 演讲致辞 >

读书活动领导讲话稿

2015-05-08 17:40  长安青年网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话题是走进名师,琢磨片断,深入思考。

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我要说的主要是教学阅读。当然我也只能拿语文为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那就请你认真地听。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没有任何用处,那就请你装成认真听的样子。这样我在前面一看,那一点浅薄的虚荣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我要说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走进名师。

走进名师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多的人生知识。

我觉得,教师成长的一个终南捷径就是看别人的教学实录。因为最初的学习都是模仿。模仿的多了,渐渐地有感觉了,就会有自己的东西出来。所以古人说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知音。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千剑。等到真得观了八九百把剑了,慢慢地识器了,渐渐地知音了,这个时候就要步入下一个环节,那就是研究真正的上档次的精品了。

名师就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精品,走进名师就是我们在慢慢识器之后要做的更高一个层次的煅烧自己,提升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喜欢看故事,因为我们有好奇心。其次,我们喜欢看成功者的故事,因为我们也时刻梦想着成功。再次我们喜欢看里我们同行人的成功故事,因为这样可以很容易找到共鸣,很容易找到借鉴的东西,甚至别人的某些东西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名师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人格魅力会让我们受益良多。

比如从小学到初二,创下过累计留级四次纪录的“差生”却在初二之后,学习成绩奇迹般地出现了转机;一个被老师们定性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孩子,却因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改变了人生轨迹,毕业时的评语变成了“该生天资聪颖”!

这个差生叫作钱梦龙。这个极其普通的老师,名气远远没有他的弟子大,钱老师却把他视为终生的恩师。他叫武钟英。

也许我们无法成为钱梦龙那样的语文界的泰山北斗。但是,我们可以也许成为武钟英。

当我们再一次面对班级里学业不良同学的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当年留四级的钱梦龙。当我们忍无可忍,有些肆无忌惮地宣泄的时候,我们不妨想一想普通教师武钟英。

再比如窦桂梅。她是中师毕业的,也就是说到底,她也就一个中专的学历。然而说实话,她的演讲我看了不下十遍。她的课我也看了很多。她的课也许可以再商榷,但是她的激情和对语文的不懈追求缺以及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值得大家一起来学习。

她为了能够有开一节公开课的机会,三番五次找校长。校长说我当了二十多年领导,头一次听到有人主动要求开公开课。

她为失去一次公开课机会的时候满腹委屈地给校长写上十页纸的长信。

她为了能上好一节公开课,一遍一遍地在心里试讲,在其它班级试讲,回到家拿丈夫和女儿来试讲。讲到她说上句,读幼儿园的女儿立马就能说下句。讲到她能顺手抱起哇哇大哭的女儿,声情并茂地对着空荡荡的教室进行最后一次试讲。讲到在后门偷偷看到她的校工被吓跑,认为她疯了。

讲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如痴如醉,讲到台下几百个老师按捺不住无法控制地流泪。

她凭着一股激情和坚韧,把自己从穷山沟讲到了省城吉林,然后把自己讲了首都北京。现在是清华附小副校长。

中小学语文界的名师数不清,简单一点,我们可以看老一辈钱梦龙、于漪、魏书生他们的人生故事,也可以看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如郑桂华、程红兵、李百艳。如朱永新、李镇西、魏智渊、郭初阳、干国祥。小语界的前辈于永正、支玉恒,当家花旦、王崧舟、薛法根、周益民、孙双金、窦桂梅等等。

见贤思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二个问题是琢磨片断。

琢磨片断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

当我们看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案例之后,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就要开始精细化操作。精细化操作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琢磨名师们的经典片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我们能够看到名师们的机智以及文化底蕴等等。有技术层面的东西,更重要的则是技术之上的道的层面的东西。

比如,王崧舟老师借班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在学到“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时,他播放《打击侵略者》中“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视频剪辑,并充满深情地为视频配旁白,然后问道:“面对这样一位战士,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接连三位学生发言,个个精彩。正在他期待着新的精彩到来之际,一个胖得流油的男孩站起来发言了,他说:“邱少云,你真是一个傻瓜。”

如果是我们面对这样有些匪夷所思的意外,我们该怎么办?除了自认倒霉,太好的方法很难一下子想出来。

在这一点上,特级教师和我们一样。这个孩子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学生们傻了,听课的老师傻了,开课的王老师也傻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惊愕,第二反应非常快,他对那个学生说,你才是傻瓜。完了这次彻底傻到家了。

特级教师也会上出这样的课,有的老师可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我们会感到很平衡。

其实,有很多特级教师上过不怎么成功的课,走过或大或小的麦城。但是他们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们对于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经典成功或失败案例从不轻易放过。

傻瓜事件让王老师痛苦了一年,他也思考了一年。当一年后再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王老师一扫往日的傻瓜之气,结果那是相当成功。用他自己的话说“台下一片掌声,热烈而持久。我兴奋得再也矜持不住了,一脸阳光灿烂地握住了一个孩子的手!”

他怎么解决的,一年之前和一年之后为什么做老师的差距会有那么大,他都一点一点地写了出来。详细地记录在《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这本书上。大家有兴趣可以买来看一看。

用句时髦的话说,这是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这种精确,集中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高精尖。

我们学习琢磨这些片断就是把细节尽可能放大,从中探寻出大师们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无招胜有招精妙功力掩盖了的蛛丝马迹,从那里我们可以学得更多。

类似的书籍还有很多,比如《小学语文名师案例赏析》《名师教学机智例谈》《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非常语文课堂》《言说抵抗沉默》以及《听***讲课》丛书等等。

细节是魔鬼,但是对于要更上一层楼的老师来说,细节才是一切。研究细节从琢磨名师们的经典案例开始。

第三,深入思考。要想深入思考,必须借助理性的力量。而理性最大的来源就是理论。离教学最近的理论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

教育学和心理学要说没用,那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平时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你要说它有用,它的用处还真的非常大。

我们还是拿王老师的傻瓜事件来做例子。从王老师无法遏止的愤怒直接以傻瓜来呵斥学生,我们可以看到写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呢?我从教育学中教师观和学生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大家听听是否有道理。

从教师观来说,1、教师应该由独白者变成对话者。当孩子问出问题来时,老师不解决问题,反而直接选择逃避,这不是真正意义的对话。只是一种表面意义上的各自诉说,没有交集。

2、教师应该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批评一个孩子是非常简单的,最最困难的事是不讲,直接帮助学生成长,促进他的成长。你说他是傻瓜,即便他真是个傻瓜,对他来讲,这还用你来重复吗。

从学生观来说,

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这篇课文是你在讲,但是却是我在学。学到了什么,别人无法强迫。学生理解得可能对,也可能错,这正是他自主性能动性甚至创造性的具体表现,没有人可以剥夺。因为是他在学习。他有权利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教师要做的首先就是尊重和理解。

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具体在这件事上,当王老师脱口而出责怪这个学生是个傻瓜的时候,却不知自己判断的权限已经超越了课文讨论本身,变成了对学生人格的判断,而且是定性的判断。他忘记了学生是个发展的人,学生可以做错事,说错话,但是作为教育者却没有权利对学生进行审判式的评定。然而我们往往只看到学生现有的静态的发展,看不到学生潜在的动态的发展。

3、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在课堂上,王老师过分强调共性要求和统一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固然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明白或暗合了教师的意图,达到了教师的要求,然而却不可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正是忽略了这一点,所以王老师才会有怒不可遏又不得不遏的尴尬,才导致那堂课的草草收场。

小小的一个傻瓜,我想到了五条教训。写成文章,就是暑假里的读书笔记,洋洋洒洒,四五千字。

我这样一说,似乎挺唬人的。其实仔细一想,简单的片段之后却真得有那么一点道理。人们常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很多时候,理性的光芒照多远,我们就能看多远。理论的书籍有很多,这里就不列举了。

走进名师,让自己得到更多的人生知识;琢磨片断,让自己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深入思考,感受理性的力量。这就是我要所说的教学阅读应该考虑的三个角度。

上一篇:世界读书日领导讲话稿 下一篇:医院领导讲话稿范文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