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李焕龙
安康知名作家卢云龙历经三年伏案,干成了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写出了展现两千年地域文学风貌的《安康散文简史》,实属不易!当初闻此消息,我为他的苦功、硬功而点赞;随后看了《安康日报文化周末》的连载,我为其工程的浩瀚、博大而敬佩;如今拿到这42万字的长篇大论,我却犯怵:如此史论,何以读之?
我的望书兴叹,源于史书的枯燥。因为工作缘故,在图书馆履职时,我热心搜集、选购古籍、史志,力图让知识宝库丰富起来。在争取国家项目建起地方文献数据库之后,又千方百计筹资买齐《四库全书》,建了专题阅览室。然而,这些宝贝我却难以享用,只因其索然无味的单调性和专业性,今人往往乘兴而阅,扫兴而弃。
卢云龙先生的《安康散文简史》,却是一打开就引人入胜,一翻阅就爱不释手。为什么呢?浏览一遍,再阅读一遍,让人明白:此书的阅读快感,来自于作者尽智尽心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赋之以趣。
卢云龙的情,发乎于对地域文化的责任担当。因而,其对史、对文、对人,均报以赤子深情。
正因为对这块偏好于生长散文的热土之倾情热爱,他的著史之笔,才对这块土地倾注了抒情散文式的火热激情。你看:1949年牛蹄岭战斗的炮声宣告了安康的解放,绵延两千余年的旧时代的安康文学便也宣告结束。安康文学史将掀开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的石鼓敲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安康散文注入了活力,迎来了百花盛开、春色满园的喜人局面。文学人才不再是百年出一个,而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安康文苑带来勃勃生机,安康的业余作者数以千计地发展壮大,一批俊才脱颖而出,其中散文在各种文学种类中果实最为丰硕。这样的激情文字,不仅使史书勃然灵动,赋予了因情而动的鲜活之美,而且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阅读快感,使人因其好读而悦读。
在愉快阅读中我们发现:作为一个写了四十多年散文的资深作家,卢云龙对散文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正因为如此,他在退休之后,才谢绝了商家聘请、文坛活动及社会往来,静心干这自我命题的,且以一己之力而为之的浩大公益工程,一头钻入自己搜集、购买、收藏的故纸堆中,做这甘坐冷板凳的寂寞事。正因为爱得深情,才有了这古代部分约50余人,近现代部分近20人,重点是当代部分大约150人,从古至今写到220人之多,文中提及的人大约300多个名字的繁重劳动。如此体量的资料收集,作品研读,以及作家与作品的分析、判断、定位,没有满腔热情,很难完整梳理。
然而,他的用情之作,不为私情,而是为了这块土地。本书通过对安康文学的梳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搜集、整理、总结了两千年来安康散文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试图对这一发展变化作以粗线条勾勒,并形成一定的学术观点,对重点作家及其作品作以简介评述,供后人研究参考和散文爱好者学习借鉴,对地域文学的蓬勃发展和对安康文学史的丰富与充实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的严要求、高标准及公益心,激励着他一路攀登,砥砺前行,用千日冲刺,为他所爱的土地,所爱的散文,所爱的文学事业奉献上了一部心血之作,敬上了一份生命之礼!其大情大爱,令人敬仰。
卢云龙的理,在于对文学的忠诚,对记史的虔诚。故而,他对每一段史实都严格考证,对每一件作品都认真研读,对一位作者都客观分析。
想要写史,必有公心。这是作者必备的理性思维,否则,难以公正,不可为史。为此,卢云龙为写作此书,十分理智地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条律:本书将主要力量放在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正面分析上,省略其他不必要的叙述。只注重散文本身的写作、审美价值,而不以作家的名望成就为标准,也不以自己的情感为导向。凡是在安康有过影响、有其个性的散文作者,不管是哪一级的作协会员,即便是没有加入任何协会,也不论是否出版了散文专著,只要有影响的散文作品都应尽量入史,有其一席之地,以此来契合丰富我们的安康散文史。正因为如此理性,我们才在书中看到了公允的价值,也才使得此书因为全面、客观、公正而充满魅力。
他笔下分析了200多位作者,既有热情地赞美,也有善良地指正,更有从赞美与指正中找出的相关规律、透视的地域文学现象与群体性问题。他在分析了数位记者的散文作品后,客观呈现出独有的发现:记者出身的散文家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散文更贴近生活,贴近自我,贴近判别,也就是更贴近当下,贴近时代,故而他们的散文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不同于写自然界写内心无由头感伤等所谓的抒情散文,我们认识前人的时代往往从贴近时代之文感受所得,但记者之散文常犯艺术性浅显之毛病。这种大胆指正,实则是一种富有勇气地揭示,从而促人反思、给人启示、催人警醒。
卢云龙的理性钻研与科学精神,还表现在不为他人的定论所限,大胆求索的创新意识。关于隋唐时期的安康散文作者,已故著名作家丁文先生在其《安康文学史话》中,已经下了有史可考的有三位的结论,卢云龙不囿于已有的判定,在研析史料之后明确指出还有一位怀让。他据史而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儒家、法家、道家等学派的大宗师,他们为学术而著文,留下传世名篇,这位佛学一代宗师(怀让)有将方块字排列成散文佳作的文才,枯燥的教义借优美的文采而传布海内外。他的弟子将其禅宗法语编录成《南岳大慧禅师语录》通行于世。正因为作者有着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此书才使史料增值,成为今人的营养和今后的借鉴。
卢云龙的趣,自在情理之中,也见文字功夫,更显赤子之心。因而让史料有了人间冷暖,让文字有了亲和力,和读者有了亲近感。
他的生动有趣,对我的阅读影响,首先是解决了古代安康散文的轮廓这一章的阅读兴趣问题。因为古文难读,古事难查,常常使我对史料望而却步。但卢云龙笔下的古人、古文与古事,却被描写的情趣丰满。你看:孟达乃一赳赳武夫,但他的《辞先主表》行文得体,文采斐然,字里行间透着对先主的依恋仰慕之情,却又叙往事,诉苦衷,哀哀告禀,把叛蜀之举说得冠冕堂皇,其理不端而其情可原。孟达易帜之是非姑且不论,但这篇《辞先主表》的确写得好,堪称散文佳作。如此灵动的文字、有味的文采,读者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他的有趣之笔,着重表现在写人叙事的不刻板、记史之笔的不落俗。他既熟知、遵守其客观公正之规矩,又大胆激活文字的张力,使其内容驰骋纵横,活泼可爱。在近现代安康散文的轮廓中,他从本土散文作家刘聘卿、刘宏业合编的《抗战故事》起笔,在简述了曹霄龙、张孝慈、鲁长卿等人的作品、作为之后,笔锋一转,文风清新亮丽,戏剧化地推出了民国文人谢馨:现在,该轮到谢馨出场了。这位在1948年白河第一次解放时,身着清朝官服远道迎接干部进村的举人、进士,见证了民国安康文坛的最后一抹夕阳。寥寥几笔,一个老文人的怪形象跃然纸上。
那么,如此有趣之人,其文如何?卢云龙选其佳作而分析,并予以生动的述评:《罪盐》一文中,谢馨将盐拟人化。他人罪之,盐自辩之,唇枪舌剑,你来我去,将因时变革,盐政古今,世道人心,善恶忠奸,竟皆抖搂出来。一个盐字竟包含如此丰富的社会内容。此文厚实、流畅,文笔辛辣、犀利,洋洋两千七百言,一气呵成。作此文不仅靠技巧,更要靠学识。不熟悉中国盐务历史的方方面面,焉能著此奇文、妙文!读到如此妙评,我即击案叫绝!
卢云龙之所以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赋之以趣的方法,巧著《安康散文简史》,其良苦用心在于助人悦而阅之。书的价值在于阅读,读之则用之,无人读则无用,读不成则用不成。因而,写书之人,在动笔之前当动心自谋:到底写给谁读、如何为读而写?
写史难,写文学史更难,为文学中的大客户散文写史尤其作难。其难度在于:昨天的史籍,成了现世的故事;今天的我们,抑或成了昨天历史的看客。正因为如此明白,卢云龙的《安康散文简史》才在客观分析、理性论述的基础上,因情趣饱满而如此好读,因理趣横生而如此耐读!
(作者系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安康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