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年来,延安市依托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利用,让养在深闺人未识延安非遗,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系统性保护 扎实推进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炎炎夏日,走进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静谧的环境、丰富的展品,让参观者们兴致勃勃。
一进门,很多人就会被头顶的一幅大型剪纸作品所吸引。这幅作品是延川县著名剪纸、布堆画艺术家刘洁琼创作的《生生不息唤醒大自然的叙说》。
作品以黄河为主线,剪有大山、生命树、宝塔山、窑洞、山丹丹花等,既有延安特色文化的符号,又有黄河文化、母体文化的元素,向人们展现出一幅黄河两岸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讲解员赵蓓介绍道。
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于2021年10月初步建成,分序厅、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技艺、民俗和文创7大板块,净布展面积1055平方米,采取展板、场景、视听、多媒体、声光电、互动及数字化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安市目前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最全面、最集中的综合陈列馆。
这只是延安市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依托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延安文艺纪念馆、陕北说书馆等重点市级非遗场馆和13个县级非遗陈列馆陆续建成投运,延安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非遗陈列馆全覆盖。同时,相关部门、组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建成陕北民歌、延川剪纸等85个传习所和6个非遗传承基地,基本实现了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都有传习场所,让非遗有了更好的栖息之地。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近年来,延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摸排、调查和采录,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大类1000多个项目,特别是对陕北盲艺人说书、陕北链子嘴、延长曲颈琵琶等濒危项目(梳理出约13项),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手段进行了全面系统记录、保存和再现,共编撰文字资料440余万字,拍摄照片7000余幅,收集民间作品、实物近2万件,同时对收集整理的有价值资料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处理,在延安数字文化馆平台建成市级非遗数据库,实现了非遗保护线上随机交流和资源共享。
在规范开展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方面,延安市不断加强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协调争取,积极推进市、县两级名录体系建设,共培育打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3个、省级85个、市级254个、县级1006个,世界级剪纸艺术大师5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省级48名、市级212名、县级838名,形成了完整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
常态化传承 让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跟着我一起做,左右左右在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腰鼓教练吴艳正在给孩子们指导如何打安塞腰鼓,一旁的手语老师充当起了吴艳和孩子们之间的翻译。
这里的孩子们虽然听不见不会说话,但是他们认真学习打腰鼓的样子,令教授腰鼓多年的吴艳很是感动:每次上课,我都想尽自己所能多教一点东西给孩子们,像让他们掌握多一点的技能,开心快乐地生活。
今年以来,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先后邀请腰鼓教练吴艳和延川布堆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郭如林等走进延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这里的孩子们教授非遗创作。
双手举起用心创作的布堆画、剪纸等作品,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传统文化就此在青少年的心中扎下根来。希望通过孩子们的努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把布堆画技艺传承下去,让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弘扬和发展。郭如林说。
非遗传承进校园,传统文化润童心。近年来,延安市扎实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将腰鼓、民歌、剪纸、农民画纳入全市大中小学特色课教学,组建非遗+教师团队20个,培养校级传承人40名,常态化举办校园非遗知识讲座、展演。我非常喜欢延安剪纸,非遗老师来了手把手教我们,不仅让我学到了制作技艺,也让我了解了更多剪纸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宝塔区川口小学五年级四班学生张潇雅说。
非遗不是孤芳自赏,要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得到更好传承。近年来,延安市还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92期,与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陕北民歌研究学会、西安音乐学院、延安大学等专业院校和社会团体联合举办陕北文化专题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60余次,与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以剪纸、布堆画、刺绣为主,开展非遗研培,累计培训学员3000多人次,常态化组织专业传承人向民众教授陕北大秧歌、陕北民歌等具有陕北特色的文化活动,为非遗传承发展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创新性发展 让非遗古树绽放新芽
让非遗活起来,更要让非遗火起来。
在圣地河谷金延安街区,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陕北秧歌等非遗演出已经常态化。头扎白羊肚手巾的说书艺人,身穿兰花花衣服的舞蹈演员随处可见,让市民和游客能够随时随地体验陕北传统文化的魅力。走进金延安,一股浓郁的陕北民俗气息扑面而来,非遗演出、纪念品和美食让人眼花缭乱,体验感非常好。来自河北的游客张楠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止在金延安,在延安1938街区、延安红街等旅游综合体,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陕西侧)、黄帝陵等各大景区,各类非遗演艺精彩不断,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沉浸式体验非遗受到追捧。随着文旅市场的强势复苏,也让延安非遗着实火了起来。
除了与旅游相融,近年来,陕北传统文化助力经济发展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通过市场化方式,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先后建成宜壶稠酒、缺之美手工艺、石门豆腐等一大批非遗工坊,开发圣世华石雕、十二生肖剪纸系列陶瓷餐具等民间工艺产品,打造了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高桥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等一批专业文化村,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同时,延安市构建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营销网络,加快引进和培育民间工艺品销售代理商和中介经纪人,建立完善区域民间工艺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了宜壶稠酒非遗工坊、王西安剪纸合作社、金剪刀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等生产性保护企业,瞄准旅游市场、礼品市场、收藏市场,开发生产了一批文化品位高、工艺水平精、消费受众广、市场前景好的民间工艺产品,促进非遗项目由被动保护向产业化发展转变,让陕北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展现新魅力。 (记者 贺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