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通讯员 川枫
春意盎然的3月,从西安到白河县双丰镇闫家村,358公里的长途奔波,陕西省保健学会荣誉会长耿庆义并未显露出倦意,他在车上讲述起当年在白河县闫家卫生院巡回医疗时的一个案例。
1975年的一天,下着大雨,村民们用滑竿抬来了一位产妇,胎儿娩出困难,急需做剖宫产抢救。工具仅仅是钳子、钩子、刀子、镊子和线团的简易卫生包。
满身泥水的家属早已慌了手脚,营养不良的产妇鼻翼一张一翕,眉毛拧作一团,当时村医李广有给我递器械,手术很成功。耿庆义说:身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我的职责。
耿庆义1942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后考入西安医学院,大学毕业后从西安分配到安康工作,20世纪80年代从地区医院的外科大夫被直接提拔为地区卫生局局长,20世纪90年代任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后为副厅长,在三秦大地广有影响。
谈及学医,耿庆义说:上大学的时候,父亲骑自行车载我到校,从三原到西安,来回10来个小时。每个月要给我送一次口粮,一次返程时下雪,他一路连推带扛把车子弄回去把苦日子熬甜,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耿庆义用勤奋和努力找寻答案。
从业20多年时间里,他对西安医疗界专家的熟稔让人惊叹,从西安交大医学院院长侯宗濂、王光清、任惠民及书记王维棋、卢希谦、陈君长等人的故事,到刘绍诰、殷培璞、张哲舫等前辈的传奇,再到当下各专业学科专家的擅长,搞医学史研究的同仁称耿庆义是活字典。
和他讨论具体的诸如胸心、血管、骨、神经、泌尿和整形外科等医学技术问题,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方案也往往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学医不单纯是为了防病治病,目标应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科学求真、人文向善、艺术讲美,看似旨趣迥异实则是同一件事情,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价值去满足自己服务对象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医生的眼里,生命对每个个体都是唯一的,除了用精湛的医术与病痛博弈,更重要的是用责任、善良、关爱、陪伴去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人世间的情谊、温度与帮助,从而以对抗凄凉、孤独与爱的失温。
耿庆义把有限的时间都用在了帮助更多的人脱离病痛与恐惧,与他在一起相处,他会以身作则,教人自省于享受、安逸、贪婪、碌碌无为、无所事事。
耿庆义一直致力于东西方医学融合发展的探索,他用81载春秋托举生命。陕西省慈善协会宣传部的胡运森老师曾以《一位可敬的老人》为题,写下他走遍陕西107个县区市,组织医疗队下乡送技术、送科普、送设备,对地方病防治研究、防氟改水改灶、麻风病防治等医疗卫生工作所作的突出贡献,在他担任慈善协会慈善专员期间,助力乡镇卫生院建设超过177所,慈善助医助残近1万人,各类公益服务活动惠及百万人次。
当耿庆义在双丰卫生院李广友、吴永海、胡丁康及当地村医孙传林、李明星、陈宏伟等人引导下,找到当年那个接受手术的产妇、如今已经78岁高龄的夏召凤时,场面令人动容。
因为屋子在高耸的土坡上,耿庆义因为腿脚不便,站在屋门的台阶下。夏召凤老人在听完李广友介绍说下面就是当年给自己做手术的耿大夫时,竟然想跑下台阶,吓得大家连忙去搀扶。
耿大夫,你还记得我啊?来看我啦?
我来看看你,身体还好?
好!好!好!你也好哇?夏召凤老人紧紧地拉住他的手,连声招呼着屋里坐。
腿脚不好使了,不上去了。
谢谢你啊,当年
他们亲切地用方言交流着,从七八十岁到二三十岁,大家七嘴八舌说着、问着,两位老人互相打量着,手紧紧牵着那是医患之间对生命的重新定义,对穿过岁月重逢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