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让群众过上有品质的幸福生活 ——商州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侧记

2022-11-03 04:17  西北信息报

“过去四口人挤在两间土房,一间卧室,一间灶房,孩子上学要骑自行车接送,一人挣钱四人花,经常欠外债。现在日子好了,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就业后每月还有1900元工资。”商州区大荆镇新街社区搬迁户王雪妮激动地说。

王雪妮2019年搬迁到大荆镇新街社区不久,镇上招聘公益岗,她应聘找到了工作,还兼任安置社区片长和楼长,丈夫在外务工,生活开始走上坡路。

近年来,商州区围绕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大局,以贫困搬迁群众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在统筹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下硬茬、出实招,奋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后续帮扶怎么扶

重监测,补短板,深化“五个体系”建设缩小搬迁群众差距

“搬到城里吃什么?没有收入咋生活?”三年前,杨斜镇砚池河东联村郭彩凤举棋不定,一家五口靠丈夫一人养活,不搬是穷,搬了可能更贫穷!

事实并非如此。早在几年前,商州区提前开始谋划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启动动态监测机制,加强监测对象帮扶,落实干部联系责任,持续深化“五个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郭彩凤被监测为边缘户后,社区立即启动了帮扶措施,通过公开选聘,聘任郭彩凤为社区居委会委员。如今,郭彩凤每月有2400元工资收入,还享受养老、医疗、工伤保险。“过去在家种地带孩子,来的时候很纠结,现在啥顾虑都没有了。”郭彩凤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商州区按照“6313”防返贫动态监测及帮扶工作机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指标,重点关注无劳户、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留守儿童和困难老人,以及因疫、因病、因意外事故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搬迁群众,及时发现致贫返贫风险点,精准纳入监测范围,实施重点监测。

“我们对搬迁群众中纳入脱贫不稳定户的监测对象,继续落实现有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加强技能培训,优先组织务工就业,统筹利用公益岗位等渠道安排就业;对因无劳动能力纳入监测对象的,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商州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彭志华说。

在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上,商州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迁入地政府具体落实搬迁群众的联系干部工作职责,坚持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政策支持不减、帮扶力度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帮扶力量不减,持续做好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就业收入、社会融入等工作。

“说句掏心掏肺的话,要不是国家政策好,我都活不到今天。”商州区大荆镇青桥村76岁的搬迁户魏文娃说,“我患上了心脏病、高血压,政府给我办理了低保,干部还上门为我代办养老和高龄补贴,党的好政策把老人们照顾得没啥说。”

据了解,商州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上,持续优化帮扶措施,不断深化培训和就业服务、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紧紧围绕防返贫动态监测及帮扶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三巩固三提升”就业帮扶活动,强化“5+5”产业体系建设,实施基础公共设施四大工程,开展社区治理“三聚焦三提升”“13543”后续扶持赶超工程,助推搬迁群众跑出社区融入“加速度”。

配套设施如何建

缺什么,补什么,打造功能齐全社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事实上,群众搬出来容易,要住得安心、宽心、舒心,是检验功能设施的一道选择题。

“缺什么,就补什么,我们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尽最大努力使移民小区基础设施形成‘木桶效应’,实现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均等化。”商州区农房局局长卲小宏说。

横向联合,纵向推进。商州区通过实施“一配一补一创建”,配齐消防器材,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补齐安置社区公厕、有条件安置小区“红白理事”场所及充电桩等基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短板,积极开展移民搬迁文明小区创建,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幸福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进一步巩固提升安置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住在这里就是好,环境优雅,生活方便,闲的时候就下楼健身锻炼。”商州区三岔河镇三岔河社区搬迁户查道金坦言。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群众安全无小事。商州区对照《商洛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将“十二五”以来多层以上51个集中安置点全部纳入重点管理单位,投资35万元集中采购配齐微型消防站,为麻街镇朝阳幸福院、牧护关香铺幸福院等14个小型移民点配备193个灭火器。及时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定期开展综治、防疫、消防、防诈、防盗、禁黄禁毒等宣传,切实增强搬迁群众安全感。

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商州区结合“访民情解难题促发展”大调研大走访,为杨峪河镇下赵塬移民小区等6个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修建公厕9个,为800人以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重点配建充电车棚25个,为有条件安置区新修建“红白理事”场所9个、日间照料中心3个,一批搬迁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得到有效解决。

积极开展文明小区创建,着力打造和谐幸福安置小区,是商州区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一大举措。今年以来,持续巩固大荆镇新街社区、刘湾街道办事处仁和社区、牧护关镇松沟移民小区、沙河子镇柴湾移民小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等8个移民搬迁文明小区创建成果,将沙河子镇教堂集中安置点、腰市镇移民小区等9个300户以上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纳入创建范围,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深化精细管理、健全服务体系、开展教育培训等途径,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问题,确保搬迁群众尽快完成心理调适、社会适应、生计转型和生活融入。到2025年,全区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收入,能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实现‘能发展、可致富’。”卲小宏说。

群众增收咋实现

兴产业,抓就业,农民生产方式转变人均收入不降反增

深秋的大荆镇,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一缕阳光照射进搬迁户李文利的房子,现代家用电器熠熠生辉。

从十年前租房陪读,到分配安置房过上小康生活,李文利生活水平的改善,一直没有离开过就业。“我先后在私立幼儿园、镇幼儿园临聘当老师8年,镇上招聘公益岗时转行就业,现在享受每月1850元工资和‘五金’,丈夫一个月还能就近挣四五千元,这日子越过越有心劲。”

兴产业,抓就业,是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的重中之重,也是搬迁群众增收的关键所在。

为此,商州区不断优化后续扶持工作内容,以光伏、食用菌、劳务、菊芋“4+X”主导产业为依托,通过建设园区抓产业、资产收益做保障、强化培训提素质、扩大劳务促增收、开发公岗促就业、叠加政策固成果,逐户逐人精准落实兜底保障、金融扶持、生态扶持、教育扶持、健康扶持等各类帮扶措施,打好后续扶持“组合拳”,易地搬迁成果得到巩固拓展。2021年3月,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在就业扶持上,商州区将以工代赈项目与劳动者技能培训、素质提升相结合,安置一定比例的劳动力就近就业;鼓励引导各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搬迁点兴建社区工厂或加工点,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社区工厂给予政策扶持,落实各项补贴;持续开展区内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广泛收集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及时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或区镇村三级劳务微信群进行发布。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弱半劳动力,通过开发搬迁点物业、保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其就近就业。

“刚搬到移民小区时,因为没有营生,我还专门把白头发染黑,跑到西安工地找活干,结果因年龄大被拒之门外。回家还在纳闷中,没有想到社区给我安置了公益岗,每月有500元收入。”对于商州区金陵寺镇任村60岁的搬迁户龙培儒来说,他能在杨峪河镇楚山社区找到保安公益岗,做梦都没有想到,“要不是搬迁,待在老家不挣钱还要花钱。”

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人均收入不降反增。搬迁户魏峰在商洛杰泰新型建材加工有限公司就业两年时间,他对每月5000元的工作心满意足:“过去在老家没营生干,漂在外面打零工,收入也不稳定。现在两个孩子就近上学,我也能在家门口就业,这工作真好,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了不少。”

据商州区发改局局长李斌虎介绍,商州区围绕“4+X”产业体系,结合安置社区自然、土地、人力资源等,发展壮大以食用菌、设施蔬菜、菊芋、苗木花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包装、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间工艺等产业,推进安置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拓展营销平台,完善物流网络。支持安置点发展餐饮家政、仓储物流、社区工厂、文化旅游等现代新型业态,分类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脱贫模式。张宏

上一篇:陕西发布今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