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者 陈曦
著名作家高鸿今年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时代答卷:紫阳蝶变纪事》引起了热烈反响。该书为省作协2020年主题创作扶持项目、省委宣传部2021年度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项目、陕西省2022年度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作者历时三年多,先后十多次深入紫阳各乡镇进行采访,选取典型人物,对紫阳县脱贫攻坚进行了全景式、多侧面的真实展现。有评论家认为:翻开《时代答卷》,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脱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一个缩影,是陕西反贫困进程的文学见证,更是读懂中国的一部新时代的生动画卷。
高鸿是一位实力派作家,先后荣获吉林省新闻出版精品奖、柳青文学奖、孙犁文学奖、昭明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荣誉,多次入选中国作协及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出生于陕北的高鸿为何将目光聚焦于陕南紫阳,作家如何展现新时代乡村巨变,记者近日就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对高鸿进行了专访。
记者:高老师,您好。作为出生于陕北的作家,您为何将笔触倾注于陕南,请您先谈谈和陕南紫阳的缘分及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
高鸿:我生在陕北,在农村长大,那里的沟沟壑壑一梁一峁都非常熟悉,以至进入城市工作生活几十年后,梦里呈现的情景依然是童年的小伙伴、破瓦房和黄土坡。因此,我的几部长篇小说都是写农村的,农村的一山一峁一草一木已根植在我记忆的深处,像DNA一样无法改变。2013年以来,我先后数次去过紫阳,特别是2018年以来,多次参加陕西省作协组织的脱贫采风活动,足迹遍及紫阳十多个乡镇,对紫阳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一定了解。期间,本人多次深入贫困山区,目睹山区人民生活之艰辛、交通之不便、贫困之现状,感慨万千。先后撰写了《大美安康》《云雾山上踏歌声》《第一书记》等文章,刊发于《北京文学》《美文》《西北文学》《安康日报》等报刊,引起一定社会反响。
紫阳是一个深度贫困县,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人口众多,脱贫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艰难困阻,紫阳人民没有退缩,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一系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带领全县十多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乡村振兴之路,创造了紫阳奇迹。作为一名作家,我有责任和义务去记录和书写他们,为人民讴歌,为时代立传。2020年,我申报的反映陕南紫阳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题材的报告文学《时代答卷》被列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题创作扶持项目,2021年被列为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及中国作协2021年度定点深入生活资助项目。
这期间,我又多次深入紫阳县观察,采访一百余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先进人物,他们中有自强不息的贫困户,有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脱贫模范,更多的是多年来坚守在贫困山区一线的基层干部第一书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采访的过程中,我数度落泪,不能自已。作为一名作家,我希望通过这部非虚构报告文学作品,展示我们党和国家在这场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致敬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脱贫英雄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最美奋斗者!
记者:您用三年多时间,多次深入紫阳县观察采访,记录书写紫阳变化,给您带来最大的感触和收获是什么?
高鸿:采访的过程中,我时时被扶贫英雄们的事迹感动着。他们不畏艰辛,持之以恒,进取争胜的坚强意志,非常高贵和动人。八百壮士凿天路的壮举感天动地。66岁王芳菊老人把给自己准备的棺材卖了700元钱,亲自送到村干部手中的行为,诠释了一个时代的情怀。竹山村村民共集资40多万元,投劳23700个,开挖土石36万立方的业绩镌刻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民族精神。
驻村干部张小红带着儿子来扶贫,把贫困户当亲人。她去看望居住偏远的贫困户,让70多岁的贺爱心和老伴非常开心,拿出家里珍藏了好长时间的腊肉招待她。张小红拿出200元钱,他们拒绝接受。张小红得知老贺的妻子也姓张,说:你的老伴也姓张,我就认个姑嘛,当侄女的孝敬姑姑,总是理所当然的吧?见推辞不掉,老贺这才把钱收下。一块腊肉,在紫阳山区是再平常不过的食品,然而对于贫困户贺爱心来说,也许是他唯一拿得出的奢侈品,如今慷慨地拿出来给驻村干部吃,不仅外化出山里人的诚实质朴,更表现出在情感上对扶贫干部的亲近。
驻村干部郑永友一边照顾重病瘫痪妻子20多年,一边坚定带领乡亲投身脱贫进程;农民企业家郑远元在外拼搏多年,带着浓浓的桑梓情,回馈故乡,使故乡铁佛村928户村民,有一半的村民买了小汽车,有200多户分别在高桥镇安置小区、紫阳县城和安康市区购买新房。郑远元在艰难地曲折追寻中,以小成大、循道承负,在修脚行业开辟出事业,富裕了自己,也带动家乡大量群众脱贫。
王思兰幼年命运多舛,在自己摆脱贫困之后,投身商贸,不惧艰难,创新传统、活跃经济、救济贫弱;陈禄军出生在贫困的小山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陈禄军外出赚钱后,不忘回馈家乡,借助天赐任河景致,开展漂流活动,在文化旅游开发事业上荡开一条新路;蔡英宏以本地富硒茶优势做强做大,以茶立镇的创意开拓实践;陈国卿人生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终于在城市扎根落户,有了自己的积蓄,毅然投资数千万,回乡发展乡村产业等事迹,可谓舍身忘我,令人十分钦佩;还有带头为群众卖茶的蒿坪镇全兴村第一书记詹世弟、倒在扶贫征程中的双桥镇镇长陈威强这些先进人物在不同的经营领域所成就的事业,为紫阳县的脱贫事业贡献了特殊重要的力量。
记者:有评论说,《时代答卷》是国家视野下生动的脱贫历程,是您对紫阳县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和动情书写,是紫阳的断代史。您怎么看这种宏观背景下的具象书写?难度在哪里?
高鸿: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快速减少,为全球贫困治理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奉献了激情和梦想,带领着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图画。
紫阳几千年来贫穷落后面貌的迅速改变,是党和政府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和成果的一小部分,也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横切面。地处秦巴山区的紫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却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也是陕西自然条件最恶劣、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之一。紫阳人民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栉风沐雨,奋发图强,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先后有四名扶贫干部牺牲在工作岗位,一百余名扶贫干部受伤。
在紫阳采访的过程中,得到紫阳县委领导、特别是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提供了数百万字的各类新闻报道等各方面的文字资料。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及数千条各类信息,如何找到突破口、用一条线索将这些繁复的事件串联起来,是一个难题。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分类消化,然后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进行实地采访。
报告文学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所谓七分采写,三分创作,作家需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与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脱贫先进个人深入接触,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本人先后前往毛坝、汉王、蒿坪、焕古、高桥、高滩、双桥、向阳、麻柳等十多个乡镇进行采访,搜集整理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文字资料,然后分类整理,为后期的创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记者:虽说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但面对人物故事和脱贫攻坚的艰巨复杂现实,作品也同时要具备文学生动形象的表达特性。您是如何把握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的?
高鸿: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是纪实性的非虚构文本,但又不同于通讯报道及新闻写作,需要突出强烈的文学性,塑造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者需要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等)去描述生活、刻画人物、揭示事件的本质。
2007年以来,本人先后出版了《沉重的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等8部长篇小说,发表中、短篇小说50多篇,这些作品赢得了读者和文学界的一定认可,获得了一些荣誉,因此我一直是以小说创作为主。近年来涉足报告文学,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一些小说创作的手法应用到报告文学中来,使得报告文学的文本更加鲜活生动,引人入胜,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如《一代水圣李仪祉》《水无穷处》《艰难超越》等。
我认为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允许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及心理描写。它们的区别在于,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要内容是主角们的生活,这些主角是虚构的,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实体,需要作家更加真实地对这些实体进行精心刻画,赋予其更丰满、更生动的精神内涵。
《时代答卷》反映的是紫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物群像,书中牵涉到的人物有40多个,着重刻画的人物也有20多个。这些人物社会身份及所处环境不尽相同,分布在不同领域,需要结合人物自身的特点进行刻画,特别是人物转型时期的诸多细节处理,内心世界的转变、描摹刻画,均需要发挥丰富想象,应用小说的手法进行创作,使故事更加生动,人物血肉丰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郑远元少年学艺的艰辛、王思兰幼年遭遇的不测、陈禄军小时候对大山之外生活的无限向往、郑永友青年时期跋山涉水背邮包时的艰辛等等,这些想象是合情合理的,符合现实人物的基本特性(本人看了完全认同),而不是天马行空的夸大或虚构,那样的描写是失真的,不可信的。
记者:《时代答卷》将脱贫攻坚中富有时代鲜明特色的精神、情感、故事都写了出来,为历史和现实留下了史志般的记录。你认为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想给广大读者带来怎样的收获?
高鸿:一个县的脱贫故事,也是全国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我想从平凡的故事中展现党和政府在带领人民奔向小康的时代担当和决心,展现深度贫困地区群众与贫穷抗争坚韧不拔的毅力,展现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时代精神。希望通过这部非虚构报告文学作品,创作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优秀人物群像,在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文学力量。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最终要靠时代来检验,也有赖于读者、文学界、评论界的分析评点,这部书出版后我陆续听到来自读者和评论界的声音,这种交流对作家大有裨益,我愿意将心交给读者,继续站在时代前沿,响应时代召唤,为时代发声,为人民立传,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华章。
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除了坚持在场原则,深入生活,增强笔力、眼力、脚力,更重要的是思考力的精神品质。也就是思想的高度,一种精神的海拔。高鸿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题材事件时,以一双温柔之手触摸灵魂的皱褶,洞见社会的发展脉络,昭示社会的良心良知。活跃在《时代答卷》里的国家公务员,有的居于领导地位,有的只是普通工作人员,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即:时代的答卷人。作为时代的记录员和人民的代言人,高鸿满怀激情地记录紫阳脱贫攻坚的奇迹,通过对一百余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先进人物深度采访,塑造了这些战士的英雄群像。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也是新时代的英雄儿女,是这个伟大时代的最美奋斗者!《时代答卷》形象地回答了在扶贫攻坚消除贫困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从这个维度上,我认为《时代答卷》是读懂中国释疑解惑的又一生动文本
(周纪鸿:《时代答卷》与读懂中国评高鸿的长篇报告文学《时代答卷》)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因为作家们在叙事中的自我介入,完全是积极主动的,不是消极被动的;是微观化的,不是宏观性的;是现场直击式的,不是经验转述式的。高鸿就是以这样叙事者的身份亲近秦巴山区的。因此,我相信,这个文本的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字,都印着他坚实的足痕,都深深地烙下时代的印章,它的时代价值和文化价值必将随着岁月的前行而越来越展示出来。
(杨焕亭:《时代前沿报告与作家的艺术自觉:发现与表达》读高鸿长篇报告文学《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