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张恤民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礼记·学记》载:“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思是说:在教育问题上难得的是尊师,教师只有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
关于教师地位问题,荀子在《礼论》中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把天、地、君、亲、师相提并论。他还阐述了教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他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由此他得出结论:“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人们都应该自觉尊重老师。他还鄙视那种“耻学于师”的愚顽行为,着力宣传尊师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教师的尊敬,这就要求做老师的不仅要有敬业爱岗的职业素养,更要有勤奋求索的创新精神,教出新颖,教出水准,教出效果。
纵观古今,许多明君贤相也是尊师的典范,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也是尊师重教的模范。古人和伟人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尊师重教榜样,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多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让尊师重教之风在社会蔚然成风。
教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社会各界尊重教师,教育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难免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学生家长只强求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把孩子送进校园就认为是学校的事,与己无关,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却把责任全部推给老师和学校,无理取闹,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这样一来,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在教育学生时瞻前顾后。当然,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方式方法可能存在一定问题,缺乏足够的耐心,出现语言不尊重和粗暴行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正视自己偏激的方法方式,应予努力纠正。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促进,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让老师快乐教学。
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风尚,需要各级政府切实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保障教师的健康权、话语权、休息权等合法权益,需要对老师以宽容心态,使认真教学爱孩子的老师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教师能够安心于讲台。各级政府应把尊师重教作为一项永久性工程做好,给教师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