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曹娜 通讯员 刘海贵
开学在即,家长、学生们为开学忙碌准备,诈骗分子此时也蠢蠢欲动,伺机实施各类网络诈骗。如何及早识破诈骗套路,保护财产安全?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反诈中心),总结了开学季多发的几类常见骗局,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注意防范。
微信群里冒充班主任通知缴费诈骗
8月16日,我市某小学生李某,因未成年人玩游戏有时间限制,遂在网上搜索怎样解除游戏限制并留了自己的微信号。过了一会便有人加其微信,谎称可以帮其解除游戏时间限制,但需要登录该学生的微信进行操作设置。该学生便把自己的微信密码告诉了骗子。骗子登录微信后,把同伙拉入了该学生的班级微信群,备注是该学生的家长。骗子潜伏在群里观察群主班主任的作息规律,伺机作案。8月27日晚8点多,骗子伪装成班主任,在群里发布信息:由于疫情开学延迟,家长需配合缴纳资料费、学习用品及课后延时课费,总计698元。有些家长不经思索、不经核实,就给骗子发出的二维码扫码转账。直到一位家长质疑“小学阶段义务教育不是免费吗”,打电话联系班主任确认,才认定是诈骗并报警。经核实,共有13位家长已转账,涉案金额9074元。
先广撒网,混入QQ群、微信群;接着换头像、昵称,伺机诈骗;然后发通知链接或二维码实施犯罪,不法分子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警方提醒,家长们在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零成本”“高收入”的兼职骗局
8月31日,我市某在校大学生王某,在网上搜索兼职信息,微信添加诈骗分子为好友,咨询怎么做兼职。骗子承诺,给特定抖音点赞及关注微信公众号等,每点一个支付3至8元不等,该大学生便试了试。刚开始累计获利54元。此时骗子说如果想继续赚钱,下载某app可以继续做任务。王某按照骗子给的指令下载了app,在app聊天窗口,根据骗子给的银行账号,第一笔投入500元,骗子给返540元;第二笔转入1000元,骗子说该单是三联单,需要充值三次才能返款,且30分钟内必须充值,否则后果自负。王某于是到处与同学与家人借钱,又两次充值6000元、28888元。骗子又谎称王某操作超时,需要补单一笔39980元才能返款。此时已深陷骗局的王某又在手机微粒贷上贷了4万元,给骗子转过去,骗子依然各种理由不给返款。此时,王某才想起公安民警曾去学校讲过反诈课,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报警。经统计,她共计被骗75774元。
采访中,反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各种渠道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号称给网店刷单“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诱骗受害人到网络平台上“做任务”,承诺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报酬一并返还。一旦受害人上套大额转账,他们随即消失不见。此外,那些推销员、服务生、好评点赞员等承诺“时间自由”“零成本”“高收入”的兼职,也有可能涉及诈骗。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就能看穿这些陷阱。警方提醒,在校园里如果想做兼职,一定要学会甄别兼职信息,以防误入传销陷阱。找中介时,要查看中介的资质,正规的中介机构都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如果中介、用人单位需要身份证、手持身份证照片或押金等,一定要立刻离开。
“天降”助学金“馅饼”
8月21日,我市某准大学生张某接到一个00开头的境外电话。对方自称是汉中市教育局,表示由于张某高考成绩优异,财政局有一笔助学金要发放给她,询问张某是否需要。张某回答需要后,对方称把电话转给财政局工作人员。大约20秒后,所谓“财政局工作人员”接起电话,谎称发放助学金需要核实张某真实身份,需要其提供银行卡并网上签订领取助学金申请书。骗子要求张某下载某视频会议app开启屏幕共享,操作自己的手机银行。殊不知,只要开启屏幕共享,张某的每一步操作骗子都能看到,包括输入的银行卡密码及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张某在操作中手机突然收到银行卡扣款9600元的短信,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挂断电话,关闭视频,查询自己的银行账户,发现9600元已转出,遂报警处理。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会冒充民政、教育等部门工作人员,给学生及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帮助申领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但过程中又会以银行卡无法正常使用等各种借口,要求将钱汇至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在此提醒广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无论是单位或个人提供资助,都不会要求学生到ATM机或网上进行双向互动操作。如对方有类似要求,可先向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