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走过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经过了漫长的“黑色六月”,转眼间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准大学生们也打点行装、挥别父母,开始了“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大学生活。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们无疑是欣慰的。除了对孩子的依依不舍和殷殷希望外,还纷纷慷慨解囊,为孩子配置“入学装备”。除了生活必需用品外,还多了一些手机、电脑、平板等数码产品,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开学季也慢慢演变成了考验“钱包”的“烧钱季”,让家长喜忧参半,倍感压力。
客观来讲,在信息化时代,大一新生为方便学习与生活,的确需要些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脑。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深情厚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配备齐全本无可厚非。但对于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等非必需品就完全没有购置的必要。特别是对一些收入并不丰厚的家庭来说,更不该仅仅为了让孩子“开心”就去追求所谓的“高大上”,咬紧牙关,勒紧腰带,倾尽所有,为孩子配置远超学费的“入学装备”。
如此不顾家庭情况,忍痛“烧钱”的错误示范,不但无法正确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可能还会让孩子养成奢侈浮华的习惯,进而虚荣攀比,盲目跟风。特别是,让孩子如此轻而易举,甚至理所当然就得到自己所想,只有可能让孩子不懂珍惜所得,不懂感恩父母付出。一旦孩子养成畸形的生活态度,再加以改正就难上加难,只能是坏了孩子的“人生大计”。
对父母来说,应“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为孩子准备入学行装时,不能因为溺爱孩子或是“犒劳”心理,就无原则地迁就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甚至是“无理”要求都想方设法去满足。而是要以身作则,把握有度,按需购买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更为重要的一点,父母作为孩子的终身老师,与其总是在重压下为孩子提供富裕的物质,倒不如尽早为孩子填补精神上的需求,关注孩子人格、性格的养成以及能力的培养。历练孩子的节俭意识,引导孩子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用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获得自己所想。如此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更能通过生动的实践教育课,让孩子多一些磨炼,懂得生活不易,珍惜父母付出,进而让“自律、自强、自立、自省、自信、自警”成为任何物质无法比拟的精神上的“标配”。
对孩子自身来说,既然迈入大学校门,就意味着已经长大成人,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完全依赖父母。而是应该具备最起码的责任意识,多多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辛苦。端正消费观念,在家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量力而行。不能看到别人有什么就不甘落后也想要什么。同时,也可以在保证自己学习的前提下,自觉主动通过努力为自己的消费买单。可以说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关爱、理解和体恤。与此同时,我们的学校教育也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呼吁学生遏制浮躁、功利的心态,营造出更加理性、阳光的校园氛围,进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无论是父母、学生自身还是校园、整个社会,都应该端正态度,尽责尽力,为孩子新的人生阶段起好步、开好头。 (褚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