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渭南市多地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抗旱

2022-08-25 18:20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周阳

南郑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指导。

“有水,我们就放心了!”近日,南郑区胡家营镇石谷寺村一处人饮工程机井施工现场,冰凉舒适的井水喷涌而出,村民一片欢呼。

不久前,该村因水源井持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和设施损毁等因素影响,新岳片区等地的居民出现饮水困难。该镇立即采取分时段供水、洒水车送水、申请新建水源井等方式,努力保障村民生活生产用水。

“自8月3日起,该镇抽调干部、配备洒水车,每天两次定时定点为用水困难群众送水,目前已供水280吨。同时,动员群众启用自备井,部分爱心企业利用自身水源井,设立临时接水点保障周边群众生活用水,解了燃眉之急。”该区水利局副局长张仕贤告诉记者。“经过7天奋战,新打一眼175米的备用深井,出水量每小时30立方米,彻底解决了当地1388名群众用水难题。”

南郑作为产粮大县(区),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挑战。7月份以来,南郑区累计降水量为150.5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少近40%,旱情露头并呈蔓延之势。

穿行在田间地头,开挖水渠、新打水井、架设水泵等抗旱保供水场景随处可见。旱情发生后,该区落实抗旱救灾应急资金200万元,各镇办不等不靠,采取启用抗旱应急水源井、挖沟改渠、临时抽水等措施,通过拉水、运水等办法,开动一切水利设施,抽、引、提相结合,渠、井、塘一齐上,增加抗旱水源,扩大灌溉面积,全力保障受旱区域秋粮作物正常生长。“区上建立灌区昼夜巡渠输水管护制度,通过轮续结合、昼开夜关等方式,确保灌区上下游适时均衡受水。组织4个抗旱减灾服务协调组分赴各镇办指导群众做好田间用水管理,科学调度塘库、机井、泵站,适时蓄水、引水、保水。截至目前,全区59座水库及时开闸放水,开启使用机电泵站44处,投入抗旱设备145台(套),累计解决灌溉困难面积1815亩,实现抗旱浇灌面积1.47万亩。”该区农业局副局长林轩说。

西乡县堰口镇肖家湾村的灌渠内,汩汩河水冲击着渠两岸。“今年7月份以来,我县最高气温屡破纪录,高温热害和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我们防汛与抗旱工作统筹抓,提早动快抗旱。我局充分调度水资源,开闸放水1250万方,增加灌溉2万亩,有效缓解了旱情。”该县马鞍堰灌溉管理局局长范建强说。

该县桑园镇今年育有农作物1.79万亩,由于近期高温少雨,连续酷热,导致部分农作物受旱。该镇成立抗旱保粮工作专班,9个工作队,分别深入到9村入户到田,开展抗旱保粮工作。“各村(社区)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充分利用塘库、水库、堰塘等贮水水利设施,适当时候进行统一放水,农户进行田地灌溉和人畜饮水,必要时候采取应急送水等措施,确保群众正常生活用水和灌溉。”该镇党委书记黄鑫兰告诉记者。

今年,西乡县粮食播种面积41.3万亩,其中水稻12.3万亩,玉米14.2万亩、大豆3.53万亩。在累计30多天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该县积极抗旱保粮,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当地政府先后8次召开抗旱保粮调度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农业水利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新购抽水设备320套,累计投入抗旱设备650余套,保障了12.3万亩水稻丰产关键期最后一口水。

“县上加强旱情监测和抗旱督导指导,针对水稻临近收获期,提出‘再灌一田水’技术措施,减少空瘪,提高产量。经初步研判,今年水稻光热条件好、病虫发生轻,早熟水稻已开始收获,未来5天内将迎来水稻收获高峰期,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0.2万吨,保障粮食面积产量只增不减。”该县农业农村局马维源说。

西乡也是产茶大县,记者在部分乡镇茶企看到个别茶园出现了叶片变色、枯焦等现象。连日来,市茶业发展中心技术人员到西乡县私渡镇、沙河镇茶企指导抗旱。有条件的茶园充分利用河流、溪流、水库、池塘等水源,采取浇灌、滴灌、喷灌等方法缓解旱情。其他茶园使用遮阳网遮阴,在茶行间铺草或覆盖农作物秸秆,降低地温,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或在树冠喷施叶面肥,增强茶树抗旱、抗日灼能力,预防和减轻叶片灼伤。

“旱情解除后,根据受害程度进行轻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促进树势恢复,为秋茶生产打好基础;及时补施肥料,可根据生产实际及时追肥,入冬后深施基肥,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营养需求;对受灾造成缺窝断行的幼龄茶园要在秋季或来年春季及时进行补植补种,确保茶园按期投产。”该中心技术人员说。

上一篇:防范“月饼刺客”和“天价”月饼 漩涡市场监督管理所开展月饼市场检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