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者 吴苏
山美水美人更美!这是记者踏入旬阳市铜钱关镇的初印象。巴山深处的秘境小镇,在一片绿意葱茏中显现出人杰地灵的质感。山上鸡鸣犬吠、山下田园山居,掩映其间的,是一处处加工厂房、一块块沃野良田,忙碌在侧的村民们,正用勤劳与智慧将生活的底色添染得愈发绚烂。而无论是产业园区,抑或旅游民宿,扎根于这片土壤上的产业载体,都得益于该镇大力推进归雁工程,让一大批在外创业成功的游子回流到家乡,激活了当地三农发展的一池春水。
铜钱关镇镇长刘续介绍说:依托区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镇党委政府连续多年来立足镇情实际,围绕产业基础建设,实施归雁返乡工程,在政策支持、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在事项办理、手续审批上开放绿色通道,采取亲情招商、上门招商、点对点招商等一系列办法,让归雁回巢,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荣归故里,中国好人酿好酒
在铜钱关镇的归雁队伍中,绕不开的必然有2017年曾被中央文明委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的杨厚根。
生于1962年的杨厚根,和当地大多数村民一样勤勉能干、质朴上进,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不仅学会多项技能,还在很多行业都打拼过。2009年,杨厚根去往西安从事建材批发生意,彼时,无论城市农村,房产建设都呈燎原之势。因为讲诚信,服务又很好,杨厚根在这一阶段成交了大量生意,攒下了不菲的家业。8年时间,杨厚根奔忙无休,每日穿梭在雾霾和钢筋水泥的街道缝隙间,让他越发怀念家乡的绿水青山。2017年,当时的旬阳县委、县政府在西安组织了一次招商活动,面对家乡父母官的感召,念着故乡父老乡亲的面容,杨厚根心中的情感如洪水般决堤。
老家铜钱关的拐枣树,地里的甜秆,让他想要回乡做一款健康的,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好酒。2017年底,杨厚根带着干事创业的决心,回到老家铜钱关镇的天宝寨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搭建了厂房、购买了设备,开始大量收购本地拐枣酿制拐枣酒。要做高品质的酒,首先原材料的生长环境要好,水源也有严格要求,厂址也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地势。内心的标杆尺度,让杨厚根对酿好酒这件事生出了精益求精的执念。
拐枣酒的酿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我们从第一步选择原材料时都严格要求,要熟透的拐枣果,还要人工去籽,加上糯高粱、白茅根等优质原材料精心酿造而成。七八个月的时间过去后,滴滴醇香的酒液从管道口汩汩流淌出来,再经过一年多的窖藏,杨厚根的鑫宝葫牌拐枣原浆酒于2021年正式上市。为了帮助拓宽销路,打开知名度,当地镇村干部不遗余力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其推广宣传,让鑫宝葫拐枣原浆酒能够声名日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专心酿造一款好酒的这些年,杨厚根打开思路,在被绿色浸润的家乡山水中以农带旅,在酒厂旁边的荒滩上,建设了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康养住宿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硕大的酒樽雕塑旁,小桥流水、庭院深深,颇有田园山居的风情。按照他的构想,下一步,还要在旁边打造酒文化博物馆,让更多爱酒、好酒之士在饮美酒佳酿、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酒文化的历史。
5年时间过去了,曾带着改变家乡面貌,酿造健康好酒梦想的杨厚根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坦言道,一路走来,虽有艰难困苦,但当地党委政府都很关心,在他们的支持帮助下,相信鑫宝葫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自己这只归雁也能带着家乡父老的寄望展翅翱翔,飞得更高。
龙头引领,土鸡养殖富乡亲
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潮流的离乡打工潮在今天的铜钱关镇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或曾经离乡打拼的大山创客在这里上演了一个又一个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故事。
80后的屈政策便是其中的翘楚。2000年的初春,屈政策和老家同乡一道前往西安做工程清包,在西安待了8年后,他回到老家铜钱关镇,和妻子开设了一个综合商贸超市。一年后,他又辗转去往内蒙古承包煤、铁矿,直到2012年回到家乡,开始了一门心思扎根农业的新征程。
在农业项目的选择上,屈政策曾有过一番思想挣扎。那时候刚回来,虽然大方向肯定是围绕农业发展,但是具体做什么,考虑很久都没有想清楚。索性就跑出去考察,大江南北去了很多地方看农业项目,最后还是决定因地制宜,结合我们这里良好的生态禀赋和自然资源,养殖本地土鸡。
2013年,屈政策成立旬阳富兴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同步注册了陕西鑫绿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他的养鸡大业。刚开始起步阶段规模没有弄得太大,就是一步步看发展情况和市场行情慢慢扩张。从2015年起,屈政策的养鸡事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015年正是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的时候,第二年我们就大范围进镇、进村、进组入户摸底排查,制定产业帮扶措施,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为农户免费发放鸡苗、围网还有有机玉米,提供技术指导、培训、疫苗防治等服务,农户只需要按照我们制定的科学养鸡方式把鸡养好就行了,等鸡到了出栏期,我们会派人上门回收,极大地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降低他们的投入成本,达到精准有效帮扶。
整个十三五期间,屈政策共帮扶全镇700余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增收,养殖基地的规模也达到了两千亩以上,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接,研究掌握了蛋品孵化、培育、脱温技术,形成产业链,更好地促进企业良性循环。进入十四五时期,屈政策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创新开拓出新的助农增收模式,通过借鸡还鸡,借蛋还鸡,投入170万元补贴资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把帮扶延伸到农户家中,为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和高龄剩余劳动力群体找到了时间短、见效快、成本低的增收路径。
如今,屈政策的养殖基地已是国家林下特色示范基地,他本人也被当地村民推选为天宝寨村的党支部书记。下一步,他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养殖更多特色品种鸡,同时持续加大电商培育力度,把铜钱关土鸡卖向更大的市场。而回忆起当初返乡做农业的过往,屈政策的心里有着几多感慨。农业是个苦行当,养土鸡也并非一帆风顺的,这些年多亏了各级政府和家乡亲人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我才能坚持下来把产业越做越大。现在看来,当初回乡的决定非常正确,农业如果没有新鲜血液回流,就无法实现创新发展,我也争取在我们地方政府政策体制机制的促进催动下,能把企业更深入地扎根在这片土壤,为家乡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金凤还巢,盘活资源再增效
当记者一行下旬阳高速时,跃入眼帘的便是拾金子工贸有限公司硕大的招牌。直到去往坐落在铜钱关镇的山野菜生产加工基地,方才知道,这又是一个金凤还巢,带富一方的故事。
旬阳市拾金子工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石金芝,是地地道道的铜钱关人,嫁出山外多年,原本羞涩的小姑娘早已磨砺成坚韧上进的女强人,回到老家之前,她在西安从事过建筑原材料的销售,经营过物业公司和宾馆,多个行业摸爬滚打,让她积累了做生意的经验和超出常人的远见。2017年的一天,在和做餐饮的友人闲聊之际,提到特色山野菜加工这个项目。石金芝便想起,在自己老家铜钱关,有大面积的竹林,每年春天,村民都会上山挖竹笋,但由于没有销路,即使加工成笋干,大部分也只能留着自己吃。这就导致山上的竹笋每年都会有大量盈余,如此优良的资源,若能加工成半成品销售,这不仅盘活了资源,还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说干就干的石金芝,迅速将想法落实成行动,在和铜钱关镇党委政府对接后,后者为其在厂房建设审批、土地流转方面开设绿色通道,让石金芝在很短时间内便搭建好了野菜加工生产线。2018年春,石金芝开始大量收购竹笋、蕨菜、灰灰菜、石蜡菜、香椿等山野菜,经过简单加工后,销售到餐饮企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市场反响越来越好,石金芝进一步扩大规模,依托985211中国双一流、全国重点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野菜研究院、安康市农科所、山东林下种植基地的经验等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技术指导、研发合作协议,通过生态有机种植、以生产错季节山野菜种植、研发、深加工为目标,建设成集种植、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新型企业,为后一步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举目四望,石金芝的创业故事在铜钱关镇早已不是孤例,随着当地党委政府为加大项目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招商引资,其成效落实的具体反映,便是各项产业遍及乡野。土鸡养殖、山野菜加工、拐枣酒酿制、烤烟、茶叶、林下养蜂、乡村旅游17个村(社区)的沟沟坎坎间,各类经济作物让阡陌原野具有了更加蓬勃的生动气息。而追本溯源,产业振兴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个归雁人才,这些胸怀赤子之心的企业家们,在乡村发展迎来机遇的新起点,以人本资源和生态资源为依托,找准了产业发展的切口,撬动地方优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为农业赋能增效,也让大批群众因此鼓了腰包,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镇党委书记张先锋看来,乡村振兴主要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核心又在于人才振兴。通过镇党委、政府多年如一日的招商引资,催生了众多敢想、敢干、敢闯的人才返乡创业,其创业方向也多为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赏农业、休闲农业,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或带动他人或自身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铜钱关镇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按照铜钱关镇党委政府山上建园区、川道建民宿、社区建工厂的产业构想。张先锋说:在十四五规划的爬坡之年,全镇上下将坚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瞄准外出发展人才队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热忱为归雁人才和投资企业服务,积极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共同缔造铜钱关镇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