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记者 何大龙
三伏天,游泳无疑是很多市民都喜欢的消暑休闲方式。但是您经常去的游泳场所合格吗?近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市对全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场所开展了安全生产和行政执法检查,并率先在全省公布了已(未)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游泳场所黑白名单。
那么,对游泳场所的检查结果如何?对不合格的游泳场所依法依规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市民又应如何选择合格游泳场所?对此,记者作了采访。
19家经营性游泳池馆不合格
近期,我市对全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场所开展了安全生产和行政执法检查。 孟韬 摄
“截至7月28日,我市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中游泳项目的市场主体共有54家。根据《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经行政执法检查,有19家未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为不合格经营性游泳池馆。”8月1日,受访的市体育局产业科科长孟韬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优化体育营商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今年4月底至7月,按照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行政执法检查要求,市体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市游泳场所,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安全救护、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等制度资料,检查净脚池、救生设施、水循环设备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区域及设备,查验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和配备等方面,进行了实地检查,发现部分经营性游泳场所不合格。
据了解,游泳项目是经国务院2013年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四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之一。为进一步确保人民群众在进行游泳项目锻炼时的生命财产安全,每年4月底至7月期间,市体育局牵头开展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专项检查相关工作,经营单位经过自查后,各县区体育主管部门再检查,最后市体育局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对全市所有的游泳场所进行随机抽查。
通过公布“黑白名单”等措施严守“安全线”
采访得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体生活需求日益增长。今年我市的经营性游泳场馆由原来的30余家猛增到54家。为进一步规范“经营高危险体育项目”市场主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我市通过陕西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对游泳市场主体进行检查,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市场主体和县区体育主管部门,并责成属地体育主管部门对市场主体做出停业整改或处罚通知。同时,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陕西)公布检查结果。尤为重要的是,还在省内率先向全市公布了游泳池馆“黑白名单”,并发布在市体育局的官方网站、汉中体育云服务中心,以提高市民的知晓度,倒逼不合格游泳场所经营主体积极整改。目前,我市19家不合格经营性游泳场所,全部被列入未取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的市场主体黑名单,予以公布,并且全部处于停业整改之中。
除了在省内率先对全市公布游泳池馆“黑白名单”,我市还通过针对经营主体开展游泳场所安全检查培训班、救生员培训班等措施,严守游泳场所“安全线”。今年5月,邀请专业检测机构,对全市所有县区体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及市场主体负责人开展了全市游泳池馆检查安全培训班,并联系省职业鉴定中心,对全市所有游泳池馆定向开展游泳救生员培训班培训,既让各县区体育主管部门及游泳池馆经营方懂得如何开展自查自纠,消除安全隐患,又充实了游泳救生员队伍,提高和加强了全市游泳池馆救生和安全基础工作。
下一步,汉中体育云服务中心还将加入“游泳救护”、“防溺水”等云课堂专栏,以普及游泳安全知识为抓手,不断筑牢“安全线”。
如何挑选合格的游泳场所经营主体
“我们应该如何挑选合格的游泳场所呢?”采访中,不少市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对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须做到“六看一闻”。
六看,即看游泳场所是否在醒目位置悬挂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看游泳场所是否在醒目位置公示近期的水质检测报告和游泳池水质自检情况,包括泳池水的水温、余氯浓度和PH值等信息;看救生员是否在岗;看游泳场所是否设置了符合卫生要求的更衣室、卫生间、淋浴间、强淋设施和浸脚池等卫生设施;看游泳池内的人数。如一个长宽50米的标准游泳池最多容纳500人,即应保证每人至少2.5平方米以上的水面;看水质是否清澈,水中有无漂浮物,池底是否有沉淀物等。水质良好的游泳池水色清澈、能见度高,站在泳池边能够看见3至4个泳道外的池底,池底没有污垢,池壁没有藻类、小虫子。
一闻即注意气味。游泳者贴近水面应能闻到淡淡的氯气的味道。如果气味浓烈呛人,可能添加了过量的消毒剂,易引起皮肤过敏,刺激呼吸道;如果闻不到,说明余氯太少,未达到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