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改写地质历史的世界级“自然博物馆”——汉中天坑群

2022-07-19 12:26  渭南日报

7月7日至12日,由省地质调查院、市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联合科考队走进镇巴县、留坝县、宁强县、南郑区,实地考察神秘天坑。

在镇巴县天悬天坑处,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从地质学、生物学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向在场科考队员们介绍了镇巴天坑群的特殊之处。他说:“镇巴天坑的形成,表明这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对农业、工业、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镇巴天坑的资源性、价值性都是不可比拟的,我们既要保护好它,又要充分开发利用它。希望镇巴天坑在未来建成一个国家公园,不仅能让全体中华儿女在此看到生物的多样性,更能从地质变化中看到我国厚重的历史,增加民族自豪感”。

留坝县紫柏山是陕西名山,有着“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之美誉。这里的岩溶地貌突出,天坦是紫柏山最富魅力和特色的景观,其位踞山顶,形状如锅,坦口直径大的上千米,小的数十米不等,坦深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各有不同,坦面厚铺一层山地草甸植被,且不同坦内有各色花草,远眺犹如一块块柔软的织毯。省地质调查院正高级工程师李益朝介绍说,“留坝紫柏山天坦冰洞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竖井型洞穴,比较奇特的是,洞中常年结冰,无论外界是什么季节,内部常年是冰冻状态,存在着大量的冰瀑、冰锥、冰花等奇观。”

宁强县禅家岩落水洞天坑既壮观又雄伟,相当规模的石灰岩喀斯特溶洞,在全国范围也属于较大规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看后表示,“天坑群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要高度重视。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喀斯特溶洞既是资源又是财富。要利用好资源,把此处打造成为有钱又有看点的向往之地。”

南郑区龙头山、回龙沟地缝、大佛洞等均是大自然的馈赠,在盛夏时节既可纳凉又可赏景。科考队在考察中发现了陕西多年未见的绿花百合,让众人既惊讶又兴奋。陕西理工大学副教授周天华表示,龙头山海拔落差大且降水丰富,植被物种多样性极高且保存完整,从山底往上,依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灌丛等植被,多种古老珍稀濒危植物、兰科植物、杜鹃花科植物及重楼、白芨等药用植物均可在龙头山见到。

汉中天坑群是中国喀斯特台原面上发育数量最多的天坑群,为全国三大天坑洞穴系统之一。在汉中天坑群发现之前,全世界能确认的天坑仅有117个,随着汉中天坑群被收录,我市成为全世界天坑最密集之处。

(本报记者 周阳 见习记者 李扬)

镇巴县天悬天坑。本报记者 周阳 摄

宁强县禅家岩天坑。本报见习记者 李扬 供图

留坝县紫柏山草甸和坦。本报记者 周阳 摄

南郑区回龙沟地缝。本报见习记者 李扬 供图

行进中的科考队员们。本报记者 周阳 摄

相关链接:

汉中天坑群的横空出世,不仅让全球天坑家族壮大,更重要的是把我国天坑的分布北界扩展到了北纬32°,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更因其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汉中天坑共有55处,从地理空间分布上看,汉中天坑群分别以宁强地洞河天坑、南郑伯牛天坑、西乡双漩窝天坑、镇巴圈子崖天坑四个相对独立天坑群为核心组成。

罕见的“天坑群”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乃至世界地质遗迹旅游资源,更增加了生物研究原始样本,经网络传播在全球引起了天坑热。通过对其形成机理、条件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将对研究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环境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被专家誉为改写地质历史的世界级“自然博物馆”。

上一篇:汉台“硬核”举措激发摘“星”热潮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