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渭南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保障粮食安全

2022-07-02 11:13  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弋戈

荷花飘香,蛙声一片。洋县龙亭镇荷蛙共养示范基地里,荷蛙共养的新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显现出勃勃生机:牛蛙给稻田提供有机肥,稻田又可以净化水,农户在此务工也增加了收入。

龙亭镇的稻蛙综合种养打的一手“生态牌”。“‘三池两坝+水稻灌溉’的尾水处理技术,是我们基地的核心竞争力。”该基地负责人徐靖介绍说,荷蛙共生池塘里的水,经过生态排水槽、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净化池和生态渠,可直接用于水稻灌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生态牌”也是一笔经济账。2021年,该基地荷蛙综合种养面积达240亩,其中养殖牛蛙100亩,种植荷花140亩。去年该公司共生产牛蛙100万公斤,总收入2500万元,亩均收入10.4万元。2021年上半年牛蛙市场行情好,荷蛙综合种养最高亩收入达28万元。

稻蛙综合种养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脚步还未停下,市级示范项目——龙亭田园综合体荷文化产业园目前也完成了一期基地建设,建成荷蛙共生示范园80余亩、荷鱼共生示范园120余亩,同时荷塘套养、鱼蛙共生、观光休闲、产业深加工等子项目正在加快探索实施,预计年产值可达8350万元,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目前已吸收周边6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月均增收达2000余元。

让乡亲们吃上“生态饭”,迈上“致富路”,已经是我市乡镇发展的共识。依托百亩油菜花海,让富有趣味性的旅游打卡点融入优美自然风光的新晋网红村——镇巴县简池镇李塘村。面对“花开时忙,花落时闲”的现象,以3月油菜花为“媒”,9月“丰收节”为主题,交出了一份稻渔综合种养的答卷。

李塘村自然优势明显,土壤肥沃且排灌渠道完善,光照条件较好。去年镇党委、政府考察后,派出2名党员干部去南郑区和镇巴县赤南镇观摩学习,决定在该村试点推广生态稻田养鱼。全村共有57名农户试点种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服务平台”等形式并结合消费扶贫,共计销售1.5万余公斤生态大米,收入6万余元。

3月底,该村召开动员会,动员120多个农户参与种养,计划种植500余亩生态稻田,预估产鱼2.5万公斤左右。“我是第一批试点种植的农户,去年净收入5000元,今年我还动员了我们小组的其他4名农户和我一起种植。”张家坝小组的尹红说。

该村村支书李国忠说:“今年我们不仅要扩大种植规模,更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并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下一步简池镇将借助符先辉故居、李家院子、李塘村拦水坝等旅游资源聚集人气,同时打破单一种养模式,通过观鱼、抓鱼等形式吸引游客,形成集赏鱼、钓鱼、吃农家菜、住农家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用多种形式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渔共生、粮渔双赢。”我市自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来,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守住了百姓的米袋子。

2016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仅1500亩,不到6年时间增长了51倍,2021年以来,新增种养面积近5.9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稻鱼、稻虾、稻鳅等11类种养模式,种养面积77458亩,覆盖90个乡镇283个村,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种养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通过选育稻渔良种、强化技术培训、加强田间管理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我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也带来了粮食的丰收稳产。2021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水稻亩均产量450公斤、总产量22431.6吨,水产品亩均产量75公斤以上、总产量6464.5吨。

上一篇:汉中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举办庆祝“七一”系列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栏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