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通讯员 高文亚)炎炎夏日,在马道镇二郎庙村食用菌产业大户秦春雨家的大棚内,笔者看到改造后的大棚,双拱双膜、双层遮荫网、自动喷淋器、温控装置等设施应有尽有。秦春雨正在给菌棒通风,只见她单手握住卷膜器把手用力转动,大棚薄膜就随即拉开。
“往年没改造的时候,需要两三个人才能拉开大棚,而且对薄膜和遮荫网损伤很大,又耗时间。大棚改造之后,我一个人就能轻松地控制棚内的湿度和温度,省时又省力。”秦春雨开心地介绍起“棚改”后的各种便利。
和秦春雨一样,留坝县有800余户菇农享受到“棚改”技术带来的福利。今年以来,该县充分利用现有基地生产设备设施,按照技术规范对大棚进行改造,实施了双拱双膜、降温设施、卷膜器等“棚改”技术,强化大棚温控、抗风能力,有效促进袋料香菇周年养菌出菇需要,优质菇率可达到70%以上。目前,全县8个镇(街道)已陆续实施食用菌大棚“棚改”,改建菇棚12000平方米。
“棚改”技术让农户走上了“幸福路”,统一制袋则让农户在“幸福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时值夏菇出菇季,武关驿镇松树坝村村民刘德华正穿梭在菇架间采摘香菇,看着一朵朵肥厚饱满的夏菇,他脸上的笑容都没断过。
“统一制袋的菌棒真不赖,出菇率比往年高很多,香菇品相也好,能卖上好价钱,今年我卖完第一茬差不多就回本了。”刘德华一边向笔者分享丰收的喜悦,一边将品相好的香菇装进箱子里,准备发往宝鸡市。
“以前都自己买菌种,自己制袋,菌丝配比、菌棒灭菌都是凭经验,所以菌棒出菇率相对比较低,香菇品相也不佳。”虽然已发展食用菌多年,但自家香菇的产量始终不合刘德华的心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德华在村两委的推荐下,接触到食用菌棒统一制袋。
“购买菌筒前,我还去厂里看了看,厂子里菌种培养室、高压灭菌锅炉等设备很齐全,比我的制袋场地专业很多。今年我买了14000多筒统一制袋的菌棒,没想到出菇出得这么好。”他感叹道,专业的事还是要让专业的人来干。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该县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5家科研院校合作,建设留坝县食(药)用菌试验站,加大食用菌种研发力度,通过优化本土菌种、改良现有菌种,提升了菌种生产效益。同时,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建设菌种厂,建立高标准菌筒生产线,推广统一制袋技术,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专业化生产,推进了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去年,全县发展食用菌3500万筒,年产量2.6万吨,总产值4.3亿元,带动参与农户年人均增收62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