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者谭西张俊张世虎王玉梅
紫阳茶是出名的,深入人心。虽然全市统一推广安康富硒茶品牌,但人们对紫阳茶仍然青睐有加。这不仅得益于紫阳天然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更是与紫阳近年来矢志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2021年,紫阳县城空气优良天数达360天,全市排名第一,创历史新高。汉江、任河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标准,县城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指数在全市排名前列。紫阳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打好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以上收获的成绩便是最好的说明。
见山是青山,咬定青山不放松
紫阳始终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等科学论断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引,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悟,从中汲取力量、增长本领,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用情用力当好生态环保卫士。
对紫阳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统计,紫阳全县目前茶园面积达1.6万公顷,年产茶8800余吨,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通过茶叶产业,紫阳真正做到了让青山变金山。不言而喻,对于青山的保护,紫阳可谓下大力气,创新实践,铁腕向前。
紫阳人明白从严守护青山的重要意义。例如,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一开始便率先成立县秦岭办,实行县级领导包镇、专班协同推进、部门牵头负责、镇村全力整治工作机制,最终甄别上报的13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对于矿山和污染,紫阳铁腕重拳,毫不留情。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关闭矿山企业46家,治理各类矿山82处116.06公顷。累计投资4480万元,对蒿坪河田家湾、堰沟河、陈家沟、小米溪沟等实施了重金属污染治理。累计治理蒿坪河流域弃渣14处210.52万立方米,治理堆渣已达到弃渣总量85%。
而在实践中,紫阳环保检察室+平台,对青山守护发挥的作用,亦是可圈可点。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驻县环保局检察室,依托环保检察室+平台,紫阳建立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有力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手段。
紫阳驻环保局检察室的成立,借用环保执法和检察室的亲近度优势,在案件调查、证据收集、犯罪线索移送、法律适用等方面,形成了相互协调、信息共享的机制。畅通了线索移送,整合了办案力量,加大了环境违法打击力度,增强了震慑效果。
早在2018年的一件环保案件,就很具有典型意义。当年位于紫阳县向阳镇显钟村大片林业资源发现被毁,大量土壤裸露在外,原本青翠的山体像是被撕破了绿衣,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针对此问题,紫阳环保检察室+平台发挥联动作用,第一时间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责令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促使当地行政机关当年投资30余万元,补植山地60余亩,栽种刺槐1万余株,撒播草籽200多公斤,最终青山复绿,生态恢复。
为全力筑牢青山屏障,紫阳县近年来狠抓造林绿化及推进裸露土地植被恢复专项治理工作,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好转。据悉,2022年紫阳计划完成义务植树70万株,吸引16.5万人参与,以实际行动为紫阳大地再添新绿。
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森林资源破坏、水质安全、大气污染等热点问题,紫阳则是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助力辖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能。紫阳县检察院、环保、国土、水利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协作配合的意见》,明确了与相关行政机关联席会议、信息通报机制,助力守护青山绿水。
据统计,自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以来,紫阳县办理生态环境领域案件137件,资源保护领域案件36件,提起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3件,提起生态环境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件。桩桩件件,只为让青山是青山。
见水是绿水,留得绿水润茶乡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对茶的重要性。而紫阳人对汉江紫阳段水源保护的重视,亦如对泡茶的水一样,要求严苛。
紫阳位于汉江上游,境内流长75公里,占全市的五分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04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资源环境,使得紫阳始终把涵养生态、保护水质作为须臾不能松懈的政治责任。
建立党政主导的责任体系。紫阳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设立了汉江水质保护工作办公室和南水北调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汉江水质保护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建立全面覆盖的保护体系。全面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河(湖)长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河(湖)长制领导小组,明确466名河(湖)长+6名警长,聘用27名巡河员、277名护河员分段守河护水,建立了3级、17个片区、215个监管网格,构建了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的环境监管网络,确保问题及时发现、迅速处置。
建立多方投入的保障体系。紫阳县财政每年将环境保护纳入县级业务经费和专项经费预算。在自身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2017年至2021年县本级财政累计投入3.57亿元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争取中省市项目资金和政策性金融贷款6.75亿元,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无论是率先实施的县、镇、村主要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的河长制,还是河长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的四长治河行政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紫阳创新保护做法,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在保护河湖生态方面的各自职能和作用,形成河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为有效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解决执法取证难问题,紫阳下大力气,在全市第一个启动全县江河视频监控工程,在重要河段安装了206处视频监控。通过全方位的天眼工程,对所有河流重点部位的河道采砂、防汛防洪、水源地保护、污水排放、渔业禁捕等进行实时立体监控。
江要清,岸要洁。紫阳着力垃圾、污水两大治理重点,深化水环境优化,持续改善汉江水质。截至目前,建成了18个污水处理厂、37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县城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填埋场,以及蒿坪垃圾热解气化、麻柳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工程,让这个小山城,山更青水更绿。
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治理,近年来,紫阳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汉江出紫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
山水共一色,勠力同心护生态
紫阳坚守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直面问题,立行立改,坚决守护好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让高质量发展与高颜值生态相得益彰。
因历史原因影响,紫阳县蒿坪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难度较大,虽前期积极推进,但生态恢复周期较长。为全力推动,紫阳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1+1+10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持续用力,积极推动蒿坪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
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紫阳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30余次、政府常务会20余次,传达学习、研究部署环保相关工作,先后作出相关批示130余次。印发了《蒿坪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周调度、月通报、季点评、年考核工作机制。同时,市、县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检查督导,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5月下旬,记者在紫阳县蒿坪镇堰沟河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处看到,此处原本的煤矿堆渣场已经完整科学地被填埋,下雨天再也不会有污染水流,植被也将逐渐恢复,蒿坪河流域堰沟河历史遗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按照市政府《蒿坪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规划》,截至目前,通过项目实施,蒿坪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向好。其中,属紫阳县境内的3个监测断面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的Ⅱ类标准;治理堆渣达弃渣总量的85%,达到了规划80%废弃矿渣实现覆土或利用目标要求,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呼吸在同一片天空下,山水相连,休戚与共。生态环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紫阳县洞河镇与岚皋县大道河镇、汉滨区大竹园镇同处秦岭南麓、汉水以北,地缘相连,人文相近。为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三镇共同签署《新时代跨县区三镇绿色崛起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打破县域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共联共建,共治共享,绿色崛起,互利多赢。
不仅如此,紫阳还把格局放大到省际。任河是汉江上游最大的支流,保护好任河对保护汉江乃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强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早在2019年,紫阳就牵头率先建立了陕、川、渝毗邻地区跨区域保护长江母亲河检察协作联席工作机制。
在跨区域保护任河协作机制首次联席会议上,紫阳与重庆城口县、四川万源市共同签订了《关于任河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从凝聚发展共识、坚持理念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组织保障五大方面提出了检察协作机制意见,目前效果明显。
通过与重庆城口、四川万源、宣汉共同发出《渝、川陕毗邻地区跨区域保护长江母亲河行动宣言》,强化协作配合、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专项行动、发挥职能作用,凝聚监督合力,不仅筑起了长江汉江、任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更筑牢了紫阳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