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记者 吴苏 通讯员 胡斌
六月的关家镇,掩映在一片莽莽翠色中。枝繁叶茂的桑树林、茁壮成长的玉米大豆、鲜灵饱满的蔬菜瓜果、膘肥体壮的各类家禽共同烘托出一幅幅静谧和谐的村居画卷。画轴徐徐展开的背后,是汉滨区关家镇党委、政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队伍中,赫然冲在前列,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成果显现。
镇长李丽萍说:汉滨区关家镇在乡村振兴的提升之年,持续狠抓经济发展、产业增效、环境优化等工作,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为要的原则,想方设法拓宽群众增收路,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着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把美丽关家打造成宜居宜业更宜游的汉滨样板。
吹响稳粮扩豆增油冲锋号
走进关家镇的村落田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密密麻麻的农作物,今年三月以来,粮油套种的号角在全市吹响了冲锋号,关家镇也不例外。
为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关家镇党委、政府全面落实汉滨区委、区政府稳粮扩豆增油的总体要求,把原本栽种核桃、桑树的地块间隙里栽种上玉米大豆,利用撂荒地整治,将全镇所有可开垦的土地都翻耕出来种上了粮食。
在该镇高沟村,玉米已经长的齐膝高,最后一茬晚大豆也冒出了翠绿的叶片,穿梭在农田里的村民们,虽忙碌,脸上却始终带着充满期冀的笑容。现在国家要保障粮食安全,打好农业翻身仗,我们农村就成了主战场。种粮耕地本来就是农民该干、擅长干的事,为了提高村民的积极性,政府还给补贴,种玉米大豆就有200元一亩的补助,所以村民们更有干劲了。高沟村主任高世斌指着山坡上的玉米地,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去年9月份,村民高武胜带头成立了慧胜家庭农场,流转土地210亩,用于经营核桃、魔芋,以及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养蚕和土地整治服务。今年共栽种玉米、大豆200亩,有效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家门口增收。目前我们村以农场为核心,共带动发展700余亩复合种植地,都是主导产业加上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的套种模式。在高武胜的牵头发展下,村民们纷纷掰着指头算起了经济账。玉米3.2元1公斤,大豆4元1公斤,现在这样种地,亩均增收最少也能达到千元,加上政府还给补贴,务农成了增收的好路子。经济效益加上政策奖补,让村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放眼全镇,在政府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个体及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粮油种植的号召下,关家镇全年完成粮食种植18500亩、油料生产9500亩、大豆种植2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0亩、魔芋种植4000亩,同时积极落实每名科级领导至少包抓200亩粮油生产示范点的要求,让关家镇在落实稳粮扩豆增油的过程中,达到了规模化、高效化、标准化,如期完成了既定目标,为汉滨区筑牢粮食安全屏障交出了一份圆满的关家答卷。
壮大蚕桑蔬果畜牧产业链
当玉米大豆奋力生长枝叶,如海桑林正成为关家镇的最美风景,微风拂过,巴掌大的桑叶碰撞出沙沙响声,和幼蚕啃食的声响一道,合奏成山里农家的乡愁乐章。
据村民介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便兴起了养蚕种桑的潮流。早些年退耕还林,这地方种的也都是桑树。邹庙村党支部书记陈江回忆说。随着时代发展,尽管很多人搬离了大山,但留在村里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养蚕。邹庙村的养蚕大户杨三谋,今年已经60多岁,多年来,他和爱人靠着养蚕卖茧,给家里修了两层小楼房,为儿子换了小汽车,日子过得越来越兴旺。
去年以来,该村很多养蚕大户依托产业提升的契机,成立了家庭农场,进一步扩大了养蚕规模,既带动了周边的散户,也使得经济效益成倍提升。今年的蚕茧收购价在22元左右,一年可以养6批次的蚕,就像杨三谋,他家每年都养30多张蚕,户均增收8万元以上,不用外出打工生活也能有保障。说起村里因蚕致富,因桑兴业的范例,陈江如数家珍。因村里大面积种植桑园,其衍生产品桑葚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村民刘宗根每年到了桑葚成熟时节,便挨家挨户去收购,酿成桑葚酒后,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了迎合市场,他还开发出更易于销售的礼盒,让桑葚酒从小山沟走向了大市场。
沿着关家镇的磨沟河一路往下,两岸村落道路旁处处呈现出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关田村的蔬菜保供基地,占地50亩地的27个蔬菜大棚整整齐齐排列在河道旁,辣椒、茄子、西红柿,膨胀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丰收在望的场景看着便让人心生愉悦。2021年8月,在关家镇党委、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吸引下,安康秦叶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此投资兴建蔬菜保供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自蔬菜大棚建设伊始,村民古春芳和丈夫就都在此务工,古春芳说:我负责管理蔬菜大棚,每个月3000元工资。我老公每天在这里锄草施肥,一个月也能挣上3000多,还顺便照顾了家中的孩子、老人,我们都很满意。
除了蔬菜保供基地,该村还有黄花菜产业和年出栏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通过立体循环农业的构建和特色产业的质效提升,把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条上,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带动共同富裕的好路子。
加速建设生态振兴样板镇
作为汉滨区东部颇负盛名的生态小镇,近年来,关家镇除了在产业振兴上迸发出澎湃的后劲与超前的动力,也在积极推进生态振兴的过程中一路高歌猛进,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面对生态振兴课题,该镇突出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脏乱差综合治理和村庄绿化美化。组织振兴突出以建强村级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协同共治、厉行法治为主要抓手,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在人口密集的关家社区,目之所及便是人居环境强化整治后的靓丽成果。街道干净整洁,居民的房前屋后,处处可以闻见花香、听见鸟语,紧挨集镇中心的许家河水库,更是充满了画意诗情。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山峦翠绿的倒影清晰可见,沿岸烟柳拂堤、花树杂芜,新修的广场上不见一点白色垃圾。每天日落时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们就会纷纷走出家门,享受着好环境带给他们的惬意。不管天晴下雨,每天早上都能看到有环卫工人在楼下的马路上打扫,我们出门时,连灰尘都见不到,下雨出门脚上也不会沾泥。我下午带着孙女在广场逛,到处都配的有垃圾桶、垃圾屋,到点了就有专人清理,也闻不到臭味。环境一好,我们住在这里就安心,心情畅快。提及现在的卫生环境,居民张大妈赞不绝口。
为强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关家镇党委、政府以打造美丽宜居新关家为目标,持续深化三长治河、林长制,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一河一策,加强重点流域水质监测,系统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同时在各村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长效机制,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漂浮垃圾,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沿张坝公路修建标准化垃圾屋,提升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三堆六乱整治和村庄规划,实施道路亮化工程,提升村容村貌。
一系列硬举措的强势推进下,关家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变,环境更靓了、生态更美了,结合当地的农产业,还将逐步形成以旅游为先导、以村庄为依托、以产业为核心、以体验为价值的关家镇特色田园综合体,建成汉滨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届时,一个产旅融合、生态富民的新关家将会以更加卓越的姿态迈步在乡村振兴的坦途上,带领1.8万名关家百姓踏上致富兴业的新征程。
关家镇党委书记顾炜说: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镇上将以建设特色旅游宜居小镇、特色农林畜牧强镇、特色社会治理新镇为抓手,全力打造畜牧养殖经济区、设施农业观光区、林果粮油保供区的三线三特三区总体目标,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小镇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出新时代关家发展的恢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