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在荒山上植绿,向茶叶要效益,帮助农民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是商洛市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凌云牵挂在心上的事。今春以来,她隔三差五地来到商南县富水镇双山茶叶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干不好科技工作者的事情,就辜负了党的培养,对不起商洛市科协的真诚服务。”王凌云说。
一年来,商洛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人才工作安排部署,立足“四服务”职责定位,着力把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服务全市人才工作的内在动力,团结和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商洛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服务。
招才引智做足三篇文章
商洛市是欠发达地区,在经历“孔雀东南飞”后,人才青黄不接成为掣肘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商洛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董红梅看来,招才引智不能仅仅依靠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服务软实力。为此,商洛市科协在服务人才建设上,精做“引、培、用”三篇文章。
招才引智,厚植人才创业沃土。商洛市科协协助市人才办制定《商洛市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商洛市人才联络站建设管理细则》,着力补齐人才引进和人才联络站建设政策短板。牵头协调23个市直部门,编制完成《商洛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同时,持续推进“十百千万”人才强市工程,围绕打造“一都四区”,柔性引进韩永涛院士等人才团队12个,首批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50名。全市各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068名,特岗教师转聘378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2万人次。
积蓄发展动能,培养人才是关键。商洛市科协大力举荐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联合宣传部等8部门开展了寻找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动,表彰了2019年度“商洛市最美科技工作者”20名,“商洛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10名,并在商洛新闻网、商洛日报上进行了宣传报道,董照锋荣获陕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大力举荐各类项目,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动力,省企业科协“三新三小”创新竞赛商洛市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企业创新争先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获奖1项;推荐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项目3项。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商洛市科协大力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报请市委人才领导小组认定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6家认定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组织录制了7个核桃管护专题微课堂,点击率达近3万人次。开展高素质农民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直播课20期。组织市老科协专家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5篇,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
对于“保姆式”服务,海恩公司总经理李伟说:“在科技项目申报和资金支持中,商洛市科协积极宣传项目政策并帮助我们做好项目申报等工作,为我解决了很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消除了后顾之忧,让我能安心地在商洛工作。”
亲情关爱激发创新动能
“每次去科协,董红梅主席对我的工作与生活特别关心,她希望科技工作者有什么好的想法多到科协沟通交流,科协一定做好服务。”在王凌云心中,商洛市科协就像娘家人一样亲切,“有事来寻求帮助,有空就来喝杯茶,谈谈工作进展。”
尊重人才,优化服务,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动能。商洛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走访慰问了5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与此同时,商洛市科协还开展了“科技引领时代前行,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专题宣传活动。
宣传人才服务团经验做法和团员典型事迹,让科技工作者头上有光环、精神受鼓舞、物质得实惠。全市评选优秀人才服务团4个,优秀团员8名,奖励资金13.6万元。在各级媒体刊发信息10多篇。
在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商洛市共开展各类活动30多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10000余册(份),进村入户指导服务2000多户,举办技术培训班20余场次,受训人数10000人次,慰问科技工作者40多名。
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科技工作者创造施展才华的天地。商洛市科协通过组织开展论文评选、研讨交流、举办创新大赛等发现人才。评选核桃产业优秀学术论文33篇。组织医学会开展脑心同治等学术会议10场次。开展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其中市县获奖作品356项,省上获奖53项。
据商洛市科协副主席李文强介绍,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集聚优秀人才上,商洛市科协提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在去年9月对第二批6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了命名授牌。11月启动了第三批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工作,经各县(区)、商洛高新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推荐,全市12家单位申报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根据实地考察和专家组评审进行综合打分,结合各县区产业布局,初步认定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等9家单位符合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条件。
“市委主要领导对人才工作大力支持,带头联系慰问专家人才,全市走访慰问、表彰奖励专家人才700余名,落实住房补贴、项目支持等补助资金273.5万元。”董红梅说。
学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学会具有凝聚自然科学人才,塑造学术价值观念,创新自然科学理论,组织协调学术资源的功能。它是政府联系自然科学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是政府影响与领导自然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群体性行为的组织载体。因此,学会建设对于政府和科技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如何在新时代发挥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洛市科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针对学会作为不主动,作用不明显的现状,商洛市科协出台了《商洛市规范市级学会建设管理细则》和《商洛市提升市级学会能力支持办法》。通过完善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学(协)会日常管理,不断推动学(协)会服务能力提升。
在经费保障上,商洛市科协印发了《关于征集2021年度“市级学(协)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通知》,12个学会申报了服务能力提升项目15项,根据《商洛市提升市级学会能力支持办法》,科协对学会申报项目中可量化的指标,以及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定,对12个学会分成三个类别,分别予以工作经费支持,激励学(协)会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商洛市核桃学会会长张治有深有感触:“近年来,市科协精心指导核桃产业协会开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技术服务及科技创新等工作,极大提升了核桃产业协会服务能力。”
据介绍,商洛市科协指导核桃协会累计开展科普培训服务430场次,培训群众3.5万次,培养农村技术能手7820人。同时,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协会会员,录制11个核桃科普专题片,在市科协网站、微信群、QQ群、抖音等媒体平台宣传,开展核桃远程科技培训,及时解答果农困惑,坚定了群众持续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
在开展帮扶企业活动中,科协指导学会先后组织多名会员深入核桃加工营销企业,实地调研核桃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情况,深入了解核桃企业面临的困难,研究落实解决办法和措施,邀请西农大、陕师大等高校专家帮助解决新产品研发瓶颈问题。还在全市组织推广洛南“核桃贷”融资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成本高等难题……
“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工作者是科协工作的主体、主力,把服务科技工作者作为科协工作的天职、生命线。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融入‘秦创原’平台和商洛‘一都四区’建设,为服务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董红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