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本报通讯员 魏亚丽 史一梦
一大早,勉县老道寺镇侯寨村东头的地里不时传来讨论声,打破了春日清晨的宁静。只见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或站或坐的村民,将村党支部书记刘小东及村干部围在中间,“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镇上提出要建设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这是发展产业的好机会,来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看着眼前这位戴着草帽、穿着黄胶鞋随意坐在田埂上的刘小东,很难把这个“庄稼”汉子和“大老板”联系起来。然而,四五年前,刘小东正是一位城里的老板。
2018年的侯寨村是典型的传统农村,经济底子薄,没有像样的产业。彼时,41岁的刘小东在县城的印刷生意蒸蒸日上,皮鞋铮亮,衣着考究。也是在这一年,镇党委找到了刘小东,让他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侯寨村那个“烂摊子”他是知道的,回去做支书绝对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但尽管妻子反对,亲戚朋友也都劝他慎重考虑,来自党员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最终还是让他下定决心挑起这副重担,“就是脱下一层皮,也誓让侯寨村变个样”。
回村后的首要任务是为群众谋划出一条靠产业增收的路子。侯寨村地处长林水源地保护区,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经多方考察,并充分征求群众代表意见后,村里引进绿化苗木公司发展苗木花卉、草皮种植等,流转土地800余亩,年用工200余人。近60岁的黄小小是最早一批到苗木花卉基地务工的农户,她早年一直在外务工,随着年龄增长,可以选择的工作和工资都越来越少,正一筹莫展之际,村里引进了产业,她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收入,还解决了就业难题,一年仅工资收入就近2万元。
虽然有了苗木花卉产业,但毕竟带动力有限,如何让全村1702人都富起来,依旧是刘小东的头等大事。
群众有顾虑,就挨家挨户做工作;缺技术,就开上私家车接农技专家到村到户培训;缺本钱,就帮忙跑贷款手续……在他的帮助下,脱贫户侯龙贵从外出打工艰难养活一大家人,到摇身一变成为镇上废品回收站“老板”,年收入8万余元,不仅顺利脱了贫,还添置了小轿车。村民侯汉杰从靠自己一亩三分地里产出的水稻、油菜紧巴巴地过日子,到现在发展40余亩黄花菜、年均增收10余万元,成了周围有名的富户。
侯龙贵、侯汉杰只是整个侯寨村实现“翻身”的一个缩影。短短4年,在刘小东及村“两委”的努力下,村里农产品从过去品种单一的粮油生产到西瓜、草莓、黄花菜、小龙虾、元胡等十几个品种全面开花,从传统散养到现代规模设施养殖,产业结构实现了华丽“蜕变”,“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到2021年底,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4000多元增长到9000余元。
“把侯寨村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做起来,把闲置土地都利用起来,让老百姓不用外出打工都能挣钱,把劳动力留在家乡,建设家乡。”谈到侯寨村未来的发展,刘小东信心十足。